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伟  项莹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2777-2780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劳动参与、环境支持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为了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这一重要群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抽样和同伴推动法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对杭州市老年人的人口特征、劳动参与现状及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环境支持需求受劳动参与的间接影响且显著为正,而环境支持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劳动参与有利于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对劳动参与的环境支持有需求,但目前的环境支持系统还未对其健康水平提升带来显著作用。以鼓励老年人劳动参与推动健康老龄化的环境支持有必要但须进一步发挥效用,环境支持系统亟待完善,可从政府、雇主和家庭3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内部行销对员工工作满足与顾客导向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某医院279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三者关系。结果:内部行销直接正向影响工作满足(路径系数β=0.84);工作满足直接正向影响顾客导向(路径系数β=0.68);内部行销间接正向影响顾客导向,间接效果为0.571;工作满足在内部行销对顾客导向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变量作用。结论:医院内部行销行为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足,进而影响其顾客导向行为。  相似文献   

3.
了解父亲教养参与情况及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为父亲教养参与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父亲在位问卷中文修订版(FPQ-R)和大学生健康人格量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的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均值高于理论平均值(3.00).父亲教养参与度和大学生健康人格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参与感知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独立性、社会参与性、乐观自信、责任性和人际交往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身体互动对聪慧性和社会参与性有正向预测作用;与父亲感情对人际交往和自由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父母关系对乐观自信有正向预测作用(P值均<0.05).父亲参与的感知和父母关系能解释乐观自信20.5%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对父亲的感情能解释人际交往15.2%的变异,父亲参与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能解释13.7%的变异.结论 父亲教养参与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城乡社区公众应急认知的主要影响路径,为城乡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教育,提升公众的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前置-进行理论、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以及行动化系统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城乡社区公众应急认知影响路径结构方程模型。以广东省19个城市作为调研地区进行抽样调查,选取城乡居民1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 178人参加调查,其中男性558人,女性620人;城市居民792人,农村居民386人;粤北、粤东、粤西、珠三角被访者分别占12.2%、18.2%、19.4%、50.2%。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措施对公众应急认知起到正向影响;应急教育通过影响公众的应急态度和应急准备行为间接影响公众应急认知;正性信息对公众应急认知起到直接的正向影响,负性信息对应急认知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并通过应急态度和应急准备行为对应急认知形成正向影响;公众应急认知、应急态度和应急准备行为之间还无法形成学习回路。结论政府需要加强应急管理与舆情管理,并加大应急教育投入,促使公众形成有效应急学习循环回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信息传播,提高食品安全科普水平,为政府在食品信息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800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分析消费者人口学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影响消费者传播行为的潜在因素以及分析食品信息传播动机的影响路径。结果研究表明,女性、农村群体、中青年和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的群体更有可能通过社交媒体传播食品信息。经济因素是造成传播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P 0.05)。传播频率与公共动机、信息动机、共鸣动机、社交动机、宣泄动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64、0.579、0.550、0.549、0.468。最明显的动机是公共动机。不同动机之间的影响均为正向。共鸣动机与信息动机之间的路径系数最高。结论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愿意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来,加强食品信息共享将有利于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关系在健康水平与幸福感间的作用,为政府制订相关举措提供科学依据,以提升患者幸福感。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中969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家庭关系和幸福感进行差异检验,并对健康水平影响幸福感的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对夫妻关系的评价要低于男性患者(P0.01);农业户口患者的幸福感要显著低于非农业户口患者(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患者在健康水平、夫妻关系和幸福感上具有显著差异(P0.0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幸福感(P0.01),同时也会通过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条路径影响患者的幸福感(P0.01)。结论为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幸福感,政府应切实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重视传统"孝"文化的建设,并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现状调查了解健康中国进程以来江苏南京地区公众健康教育实施的问题和不足,为我国公众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路径参考。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选取南京地区5所三甲医院,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医患双主体人群,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相关问题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内容上,医患双方在涉医的公众伦理、心理、法律教育评价上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 在方式上,医患在公众健康教育媒介选择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方更希望采用群体教育方式(=19.003,P<0.001),患方更希望采取个性化教育方式(=136.196,P=0.001); 在责任上,医患对公众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评价存在差异(网络媒体=63.863,P<0.001; 医院及医护人员=46.197,P<0.001); 在重要性评价上,医方的概念认知水平高于患方(Z=-3.815,Z=-3.530,P<0.001),不同学历患者在公众健康教育认知上呈现统计学差异(高中b=-0.010,大专b=-0,201,本科b=0,硕士b=0.002,博士b=0.234,P<0.05)。结论 明确公众健康教育中的政府主导与多方合力,强化医学专业人员公众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医学教育中公众健康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新旧媒介的复合传播功能推进技术升级,从而形成医院、大学、政府、社会多方参与的公众健康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应用程序(App)的使用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通过网络问卷对北京市及呼和浩特市8个企事业单位的673名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健康类App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使用SPSS 24. 0和Mplus 7.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健康类App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健康类App的使用率为73. 7%。不同类别的健康类App中,使用运动养成指导类者最多,为33. 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和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 273和0. 159。绩效期望和愉悦动机对使用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18和0. 176。电子健康素养对绩效期望、愉悦动机和习惯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 718、0. 858和0. 811。结论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App的使用率较高,使用行为受习惯和使用意愿2个因素的正向作用,电子健康素养对习惯以及使用意愿的2个正向作用因素绩效期望和愉悦动机均有较强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贵州省清镇市、云岩区以及四川省西昌市、井研县的调查,针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缺乏信任型、了解NGO优势但由于担心而未合作型以及良好合作型三种模式,本文围绕NGO的驱动力和障碍进行了研究。驱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组织优势、组织内部动力以及外部需求;障碍来自于官员意识不到位、资金缺乏、法律环境滞后、信息沟通不畅以及歧视。基于此,本研究分别针对全球基金第四轮以及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提出加强沟通、建立快速反应基金、支持社会企业、在全球基金第四轮的工作指标体系中增加有关NGO参与的定性工作指标以及建立政府—NGO合作框架、改善法律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方法  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对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1 217名45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患有慢性病和自评健康状况是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均有P < 0.05);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潜在变量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对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影响最大的是公共卫生资源利用(路径系数0.740),其次为环境自我管理(路径系数0.714)、饮食自我管理(路径系数0.685)、运动自我管理(路径系数0.618)、健康信念(路径系数0.592)、自我效能(路径系数0.585)、疾病应对(路径系数0.585)。  结论  农村成年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农村地区应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继续拓宽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与全科医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自填式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松江区4家涉及噪声作业印刷企业的33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调查人群的统计描述,使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信念水平与听力防护用品使用的关系;Amos 20.0软件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相互作用,以及健康信念在听力防护用品使用中的作用。回收有效问卷324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7.8±7.9)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通过视频、公众号、电视、广播科普宣传主动获取听力防护知识(β=0.807,P<0.05),近1年接受过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培训(β=0.560,P<0.05),掌握正确使用听力防护用品步骤(β= 0.988,P=0.000)是听力防护信念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健康信念模式可解释听力防护行为总变异量的53.5%,以感知使用HPDs障碍影响最大(影响系数-6.581),存在直接效应;听力防护相关知识既对防护用品使用产生直接效应(影响系数2.112),又通过健康信念产生间接效应(影响系数3.984);感知职业性噪声聋易患性和严重性对听力防护行为产生较弱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1.513和0.260。上海市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接噪人群听力防护信念水平普遍不高,需加强健康宣教,多渠道普及防护知识;增强健康信念意识,提高接噪人群对听力损失易患性和严重性的认知,化解实行健康行为时的障碍, 促进员工健康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了解杭州市本专科新生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与健康之间关系,为改善本专科新生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杭州市3所大学的1 105名新生.利用社会资本调查问卷、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本科和专科新生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本科新生的社会支持、社会信任、社会归属感、社会网络、社会参与均分(47.95±8.09,17.09±2.47,24.21 ±4.22,10.80±2.55,5.21±14.22)均高于专科新生(46.61±7.71,16.04±2.48,23.28±3.96,7.62± 1.95,4.66± 1.40)(f值分别为6.50,2.56,3.40,22.62,1.14,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本科和专科新生社会资本潜自变量对健康潜因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6和0.82,其中社会归属感对本科学生健康的影响最大(r=0.62),社会支持对专科学生健康的影响最大(r=0.70).结论 本科和专科新生社会资本对健康有积极影响.增强本科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提高专科学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职工雾霾健康知识调查,测试雾霾健康教育效果,提升职工对雾霾健康防护的知识和技能。方法于2015年11月设计雾霾健康知识题库,包含基本知识、健康影响和防护措施三类内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在线答题系统,在北京市组织环境健康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和普通行政机构共两个机构的职工参与答题。结果共有243名职工参与本次活动,参与率为51.9%,答题正确率为93.1%;两个机构职工之间的总答题正确率、不同内容及不同年龄段的答题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调查的所有职工不同内容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答题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健康领域专业机构及普通行政机构职工均对雾霾健康知识有很高关注度,雾霾健康教育效果良好;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便捷地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知识调查。  相似文献   

14.
风险沟通在核能发展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对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潜在影响项目的建设,伴随社会进步、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民主化进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ULRICH BECK所言的风险社会.在这种社会中,风险沟通是形成公众理性以应对风险恐俱感的重要渠道,是改变风险轨迹、防范风险兑现(危机爆发)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环境.在公众参与决策意识越来越强的社会,政府官员、风险管理者应清晰地认识到有效的风险沟通在工业发展、政策制定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观锻炼体验在体质健康测评与大学男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187名南通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评。结果积极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量、锻炼周数、体质健康测评结果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8、0.319和0.287,均P0.05);心理烦恼与锻炼周数、体质健康测评结果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1、-0.227,均P0.05);疲劳与体育锻炼量、锻炼周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7、-0.220,均P 0.05);体育锻炼量与体质健康测评结果呈正相关(r=0.365, 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体质健康测评过程中,大学男生积极幸福感越高,体育锻炼量越大、锻炼周数越长(B值分别为0.230、0.280,均P0.01);疲劳感越低,体育锻炼量越大(B=-0.269,P0.01);立定跳远成绩越好,体育锻炼量越大,(B=0.325, P0.01); 50米跑成绩越好,积极幸福感越高,(B=0.352,P0.01); 1000米跑成绩越差,心理烦恼水平越高,(B=-0.278, P0.01);结构方程模型(AMOS)分析所得常用拟合指数良好(GFI=0.917, CFI=0.924, RMSEA=0.068),体质健康测评对短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4,对长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14。结论体质健康测评对大学男生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主观锻炼体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现状,探讨各因素间可能的作用方式。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某社区内选取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进行面对面调查,对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各因素间可能的作用方式。结果该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和2周患病率分别为57.0%和17.1%,部分老年人(21.3%)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4.45分。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仅为10.6%。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健康素养影响老年人生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2和0.34;生理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5和0.19;老有所为情况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路径系数为0.11。人口学特征接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和老有所为情况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4和0.29。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老年人健康素养和老有所为情况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89和0.14。结论该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和2周患病率较高,部分老年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不高。而且,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学特征、健康素养、老有所为情况,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健康素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和社会支持,进而还可以通过生理健康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城市社区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因素,为有效开展宫颈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宫颈癌认知、参与筛查的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基层社区的813名妇女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被调查的813名妇女近3年宫颈癌筛查率为48.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客观因素”、“危险因素认知”、“防治知识”及“筛查支持感知”等4个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筛查积极态度”有正向影响作用,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13、0.21、0.22,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筛查积极态度”进而影响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的时间间隔,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P=0.001),即态度积极者参加筛查的时间间隔较短.外生潜变量“筛查支持感知”还直接影响筛查的时间间隔,是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重要促进因素.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其卡方自由度比(x2/df)为2.99、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1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57.结论 提高妇女参加宫颈癌筛查的积极性,除了要加强对妇女自身的健康教育外,还要提高其对筛查支持的感知度,比如同时也对其家庭、所在社区或工作单位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8.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是一系列健康领域规则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多个组织与多种规则集合而成的有内在联系、有层次、有结构的治理体系,包括政策体系、参与主体、制度体系以及保障手段等部分。其中,政策体系包括了卫生系统政策、健康促进政策及体现健康的社会经济政策;参与主体涵盖了政府、市场与公众;制度体系包含了推动健康综合治理的行政管理制度、维护健康的有效市场制度以及促进健康的社会动员和参与制度。保障手段有法律保障、人才保障、财政保障以及技术保障等。鉴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复杂性,文章建议利用地方试点的优势,进一步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由于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机制的转变,社会冲突层出不穷。在逐渐增多和升级的社会冲突中,因环境污染及其相关的问题引发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环境冲突已经成为社会冲突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旨在探讨环境冲突的成因及对策,阐述环境冲突与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的社会文化影响,以期为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路径。从社会学和环境卫生学的视角,结合政府运行机制、农民生存环境和环境生物学特性三个维度深入分析环境冲突的成因并探讨其对策。触发中国环境冲突的成因主要涵盖基层政府运行机制问题、农民生存环境现状及环境生物学特性等层面;应对环境冲突的策略主要包括建构政府推动力、建构公众参与机制和表达机制以及建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冲突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了解母亲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入的影响,为指导学龄前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喂养行为问卷及每周水果和蔬菜摄入问卷对杭州市分层抽取的1 157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分别评估母亲的喂养行为及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分析母亲不同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水果蔬菜摄入的影响程度.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水果报告率为72.8%,每天摄入蔬菜的报告率为66.4%.建立健康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制备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呈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3,0.33,0.19,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0,P=0.015);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监督、建立良好的进餐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7,0.39,0.35,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1,P=0.036).结论 父母亲应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孩子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准备食物等积极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