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 《现代保健》2010,(15):196-196
患者,女,64岁,体重58kg,在气管内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麻醉前血压150/80mmHg、脉搏100次/min;麻醉诱导:咪唑安定3mg、芬太尼0.2mg、万可松6mg、异丙酚50mg行气管内插管,异氟醚、万可松维持麻醉,手术平稳结束。阿托品0.5mg+新斯的明1.0mg拮抗。血压120/70mmHg,呼之能睁眼、合作,潮气量400ml左右,常规拔管,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急促、伴有较粗糙的喉鸣音和吸气困难,血压140/80mmHg、  相似文献   

2.
我院曾遇麻醉术中为减少患者疼痛加用强化麻醉药氯胺酮后发生严重喉痉挛现象,经采取措施病人虽转危为安。但为减少杜绝麻醉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减少病人不应有的痛苦,特将氯胺酮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抢救体会介绍如下,以共同学习防微杜渐。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樊可民  张秀兰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70-170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并发喉痉挛为临床急症,可因突发窒息而致猝死,并可导致一系列窒息后并发症,临床需迅速,正确急救,现将本院1995至今20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振侠 《工企医刊》2005,18(5):62-62
我科于2005年4月5日成功抢救1例严重喉痉挛患者,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羟丁酸钠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 ,可引起类似于自然睡眠的镇静 ,且维持较长 ,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静注无刺激性。自 1961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麻醉。但近 10年来已逐渐被作用时间更短、起效更快、效果更强的异丙酚所代替 ,但在基层医院因其价格便宜 ,仍应用较多 ,但此药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笔者就本院发生于羟丁酸钠静脉诱导时出现喉痉挛 3例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一 :男性 ,4 7岁 ,因车祸致伤头痛、呕吐 3h入院。以左侧颞区硬膜外血肿并颞骨骨折入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入手术室时T37 5℃ ,P90次 /min ,R2 0次 /…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喉痉挛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喉痉挛在临床上常见,由于常并发于严重的症候群中,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失于及时且恰当的处理,使缺氧更加重。本文报告1995年1月~1998年11月间遇到的14例新生儿喉痉挛,旨在引起新生儿科医务工作者重视,从而提高窒息复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8例,女6例。孕周37~41+6周者5例,28~36+6周者7例,<28周者1例,≥42周者1例。出生体重2500~3999g者6例,1501~2499g者6例,≤1500g者1例,≥4000g者1例。Apgar评分:1分钟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防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加强肢体固定,上肢手部戴自制透气手套;加强与患者沟通和适当使用镇静剂等措施.结论可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05-306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于机械通气患儿拔管后喉水肿及再插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年龄在1个月~4岁之间、插管时间至少24 h的所有PICU患儿的病历资料,比较在拔管前预防使用地塞米松组(n=87)与对照组(n=211)喉水肿及再插管率的差异。结果地塞米松组喉水肿发生率为11.5%(10/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47/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再插管率为1.1%(1/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1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患儿,拔管前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拔管后喉水肿及再插管率;对于插管时间超过24 h的高危患儿可考虑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9.
麻醉期间喉痉挛的处理(附4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痉挛是麻醉期间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常情况紧急 ,病人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发绀 ,吸气时带有高亢的喉鸣音 ,甚至不能通气。临床上发生率不高 ,但处理需要果断迅速 ,处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 ,现将我院近年4例喉痉挛的发生与处理情况报道如下。例 1,男性 ,37岁 ,因声带息肉 ,在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检查。患者术前用药 :苯巴比妥钠 0 1,阿托品0 3mg ,术前半小时肌注。麻醉方法 :咪唑安定 0 15mg·kg- 1iv ,异丙酚 6mg·kg- 1·h1- ,氯胺酮 0 5~ 1mg·kg- 1iv视情况追加 ,术前地塞米松 10mgiv ,上O2 ,在辅助表面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时机。方法将75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分为早期组(34例)和晚期组(41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带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及拔管成功率。结果晚期组和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66±28.59)h比(114.47±34.21)h、(140.63±28.52)h比(138.44±34.74)h,P〉0.05]。晚期组带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长于早期组[(135.27±28.84)h比(119.03±35.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7%(12/41)比20.59%(7/34),P〉0.05]。早期组拔管成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79.41%(27/34)比97.56%(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延迟拔管能显著提高拔管成功率,并没有增加VAP的发生风险,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咽喉不适症(声嘶、咽痛、咽痒、出血)的临床观察,评定喉罩应用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将我院腔镜外科确诊的100例具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指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在无全麻禁忌症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麻醉诱导下喉罩,对照组采用诱导下气管插管全麻,对比术后患者咽喉不适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咽喉无症状44例,咽喉不适10例(声嘶2例,咽痛5例,咽痒3例,出血0例)。对照组术后咽喉无症状26例,咽喉并发症20例(声嘶3例,咽痛7例,咽痒8例,出血2例)。两组疗效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应用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1992~1998年间共收治低钙血症患儿210例,其中并发喉痉挛5例,发病率为0.14%。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并发喉痉挛的患儿男3例,女2例。发病季节均在1—5月份;年龄在1—6个月3例,1岁1例,1岁6个月1例;其中人工喂养4例,母乳喂养1例;血钙结果:5例均低于1.8mmol/L;原发病:肺炎2例,婴幼儿腹泻2例,营养不良1例。2 讨论2.1 诱发喉痉挛因素2.1.1 内源性 均为低血钙。2.1.2 外源性 ①电解质紊乱,如患儿腹泻时电解质紊乱及肠道钙吸收减少,引起血钙下降。②感染因素;机体遭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4.
李言秀 《工企医刊》2012,25(4):18-20
目的 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减少.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COPD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选择有效的固定,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和有效的镇静,严密监护高危人群,建立管道标示,规范护理操作等.结果 COPD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为11.45%,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为2.21% (p <0.01).结论 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COPD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84例,其中成功拔管者63例(设为拔管成功组),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者21例(设为气管切开组)。统计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为气管切开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APACHEⅡ评分、营养状况(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意识状态、咳嗽功能、PaCO2、PaO2、BNP、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钠、血清钾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术后、脑卒中、呼吸衰竭、重度中毒、多发伤患者的气管切开率高于其他病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肝肾功能、血清钠、血清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APACHEⅡ评分、NRS 2002营养风险评分、PaCO2、BNP均明显高于拔管成功组(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PaO2、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拔管成功组(P0.05);气管切开组患者意识不清和咳嗽功能差的病例数均明显多于拔管成功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术后、脑卒中、呼吸衰竭、重症中毒及多发伤患者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APACHEⅡ评分高、NRS 2002营养风险高、意识不清、咳嗽功能差、二氧化碳潴留、低氧、心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是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失败转气管切开的主要原因,在拔管前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加以纠正或改变对策,有利于降低危重患者的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体系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以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结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6.31%降至2%。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模式,有效的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规范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5月某科8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资料。结果:患者舒适的改变;身体约束欠合理;未镇静或镇静无效;气管导管固定不合理;气囊漏气或破裂;计划拔管指征掌握欠妥等因素均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高度重视非计划拔管的预防,通过加强沟通、提高舒适护理,合理的镇痛镇静,规范镇静评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合理的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等可减少和预防ICU气管插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99年以来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并用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处理,现就其两者合用预防高血压患者插管及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英 《中国保健》2007,15(23):93-94
目的探讨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全麻术后达到气管拔管指征的全部拔出气管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待安稳后送返病房.结果本组2例出现气管插管后舌后坠;2例出现气管插管后呕吐;1例出现气管插管后呼吸骤停.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必须严格遵守气管拔管指征,尤其是接近中度昏迷、深度昏迷的高龄患者,防止气管拔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董莎 《现代养生》2014,(16):88-88
目的:探讨针对ICU患者,应用品管圈(QCC)在降低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获得的效果。方法:创建QCC活动小组,利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我院ICU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有效管理。结果:QCC活动的有效实施后,针对气管插管患者,在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概率方面,同QCC未实施前进行比较,低于实施前极为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将气管插管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概率降低,并且可以显著将品管圈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