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砷暴露人群总尿砷浓度与砷甲基化代谢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砷暴露人群总尿砷浓度与砷甲基化代谢水平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于2006年7月,选择在某工业性砷污染区居住5a以上并且近6个月内持续生活在该村的村民323人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儿童组(6~13岁)和成人组(18岁及以上)。采集空腹晨尿,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砷(TAs)浓度,采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无机砷(InAs)、一甲基胂酸(MMA)和二甲基胂酸(DMA)含量。结果与成人组比较,儿童组尿中TAs含量、MMA相对百分比和MMA/InAs比值均较低,DMA相对百分比和DMA/MMA比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尿中TAs含量与MMA相对百分比和MMA/InAs的比值与尿TAs含量呈负相关(P<0.05),而DMA/MMA的比值与尿TAs含量呈正相关(P<0.01)。但儿童及18~39岁组尿中InAs、DMA、MMA相对百分比及DMA/MMA、MMA/InAs、OrgAs/InAs的比值与尿TAs含量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尿TAs浓度与砷的总甲基化水平可能呈负相关趋势,但年龄可能是这种相关趋势的混杂因素。  相似文献   

2.
砷毒性作用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作为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就砷中毒作用机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氧化应激机制逐渐成为砷中毒机制研究的热点。砷诱发氧化应激理论认为甲基化胂具有更强的诱发氧化应激的能力,砷的甲基化代谢是一个毒性增强过程,并且与砷毒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砷诱发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给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亚砷酸钠后,砷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其次为微粒体、线粒体,溶酶体及细胞核;随染毒时间延长各亚细胞器砷含量升高,且在微粒体和线粒体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除核外,各亚细胞器中均有分子量45000和24000蛋白结合砷(HMWP-As和LMWP-As)及6000小分子量砷结合物(LM-As)。微粒体和线粒体中LM-As从无到有,其占各自亚细胞器砷含量的比例逐渐增大,较HMWP-As和LMWP-As的变化似乎更明显,提示LM-As的生成可能与砷对微粒体和线体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砷接触致皮肤病发生与尿中砷甲基化产物的关系。方法选择偏远山区冶炼厂为研究现场,暴露组为91名工人,对照组58人。监测作业场所工作岗位中砷化合物浓度,进行健康监护体检和尿砷形态分析,计算3种砷化合物百分率及一、二级甲基化指数。结果冶炼厂所有检测岗位砷化合物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91名工人中36人存在明显慢性砷中毒样皮肤损害,尿中3种砷化合物(无机砷、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浓度(Log10)分别为(2.18±0.40)、(2.26±0.35)和(2.77±0.31)μg/g肌酐,明显示高于接砷但无皮肤损害的工人及对照组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冶炼厂存在皮肤损害的工人尿中甲基砷酸浓度占总砷百分率和二级甲基化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工人。结论尿中甲基化产物在冶炼厂工人皮肤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二级甲基化指数与砷致皮肤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与皮肤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代谢差异与砷致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某砷污染村庄常住居民327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检测发总砷含量,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四种砷代谢形态。结果发砷含量总体较高,但不同程度皮肤损害的4组间发砷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尿中DMA和MMA浓度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且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无机砷浓度与皮肤损害未见显著相关;重度组人群尿中MMA相对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组,而重度组DMA/MM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MMA比例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MA/MMA比值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对砷的蓄积能力高于女性,但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高于40岁以下成人;吸烟者和饮酒者对砷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分别低于非吸烟者和非饮酒者。结论砷在人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受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多因素影响;砷致皮肤损伤程度与砷在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价态无机砷染毒大鼠肝脏砷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价态无机砷染毒大鼠肝脏砷形态代谢产物分布,初步探讨不同价态无机砷体内代谢和毒性机制。方法 W 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于染砷3个月后,处死动物,迅速摘取肝脏,于-80℃冷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并比较各组染砷大鼠肝脏中砷形态代谢产物的水平和分布,计算一甲砷酸(MMA)加标回收率评价结果准确度;通过肝脏中总砷含量评价砷蓄积能力;分析肝脏中甲基化代谢指标一甲基化率(PM I)和二甲基化率(SM I)水平,评价各组间甲基化代谢能力或途径差异。结果亚砷酸钠与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总砷水平分别为(1 142.9±50.4)、(484.6±37.4)、(323.3±20.2)和(3 695.2±345.9)、(1833.8±229.6)、(1 170.5±77.4)ng/g,砷酸钠各剂量组总砷水平明显高于亚砷酸钠组(P<0.05);亚砷酸钠中、低剂量组iAs3+[(118.4±23.9)、(252.3±14.3)]ng/g和二甲砷酸(DMA)[(353.2±45.6)、(55.2±10.6)]ng/g含量均低于砷酸钠组(P<0.05);亚砷酸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与砷代谢产物相关性,探讨不同价态砷体内代谢与其毒性关系。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2只分成7组,对照组,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连续染毒3个月,处死动物,摘取肝脏,于-80℃冷藏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价态染砷大鼠肝脏中砷形态水平,检测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iAs3+含量分别为(255.9±58.6)、(61.1±10.2)、(62.6±17.3)ng/g,均低于砷酸钠各剂量组(P<0.05);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二甲砷酸(DMA)含量分别为(2 663.2±203.7)、(118.4±24.2)、(143.5±34.1)ng/g,均低于砷酸钠组(P<0.05);亚砷酸钠高、中、低剂量组甲基转移酶活力分别为(4.81±0.25)、(2.32±0.41)和(1.82±0.25)μg/(s·mg),均低于砷酸钠高、中、低同一剂量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脏中甲基转移酶活力与DMA和一甲砷酸(MMA)的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和0.497。结论不同价态砷均可通过促进(或抑制)肝脏甲基转移酶活力,诱导肝脏DMA、MMA水平升高(或降低),发挥不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氟砷染毒对大鼠子代肝脏氧化性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氟、砷共存时对工健康的研究。「方法」采用两代一窝繁殖实验的方法,测定Wistar大鼠暴露于氟、砷后其子代肝脏中氟、砷的蓄积水平、脂质过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肝脏中氟、砷含量显著增加,SOD和GSH-Px活性随之降低,而LPO含量地逐渐增加。肝脏的超微结构的出现病理变 化。停止氟、砷暴露8击后,肝脏中氟、砷含量显著降低,酶的生有所恢复,LPO含量明  相似文献   

9.
无机砷甲基化产物与砷代谢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对人体具有致癌性,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砷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调控砷代谢的相关基因在砷的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解释了砷中毒的易感性问题。目前对于砷代谢的过程存在不同学说,对于砷代谢相关基因与砷代谢产物的关系以及砷中毒的易感性等问题,不同地区的报道也有差别。本文就砷甲基化的过程和产物、砷代谢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提前给予小鼠叶黄素干预对砷肝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4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5 d空白组、70 d空白组、35 d单纯叶黄素组、70 d单纯叶黄素组、砷染毒组、35 d叶黄素拮抗组和70 d叶黄素预防组,按叶黄素40 mg/kg,As2O35 mg/kg剂量灌胃给药。测定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砷染毒组AST和ALT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70 d空白组,SOD活性、GSH及NO含量、T-AOC水平显著低于70 d空白组(P<0.05);70 d叶黄素预防组AST及ALT活性、MDA含量低于35 d叶黄素拮抗组(P<0.05),SOD活性、NO及GSH含量、T-AOC水平均高于35 d叶黄素拮抗组(P<0.05)。结论提前给予叶黄素干预可以提高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损伤能力,从而拮抗砷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THFR mRNA在砷中毒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及其与尿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饮水型砷中毒中重度患者、轻度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中MTHFR mRNA表达,采用AFS-9130、SAP-10检测尿iAs、MMA、DMA、TAs含量.按PMI=(MMA+DMA)/TAs,SMI=DMA/(MMA+DMA)分别计算一甲基化指数和二甲基化指数.[结果]中重度组,轻度组、病区对照组人群iAs,MMA,DMA,TAs,PMI,MTHFIR mRNA均显著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5);MTHFR mRNA分别与MMA%(r=0.511,P=0.010)和PMI(r=0.419,P=0.04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砷中毒可能与砷暴露引起MTHFR mRNA表达增高进而引起甲基供体增多,使PMI水平增高导致生成MMA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价砷甲基转移酶[As(Ⅲ)MT]mRNA在砷中毒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及其与尿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饮水型砷中毒中重度患者、轻度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中三价砷甲基转移酶As(Ⅲ)MTmRNA表达,采用原子荧光AFS-9130、形态分析SAP-10检测尿无机砷(iAs)、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总砷(TAs)含量。按PMI=(MMA+DMA)/TAs,SMI=DMA/(MMA+DMA)分别计算一甲基化指数和二甲基化指数。结果中重度组,轻度组、病区对照组人群iAs、MMA、DMA、Tas、PMI、As(Ⅲ)MTmRNA均显著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5);As(Ⅲ)MTmRNA分别与MMA%(r=0.485,P=0.041)和PMI(r=0.476,P=0.04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砷暴露可能促进As(Ⅲ)MTmRNA高表达进而引起PMI水平增高导致MMA产生过多。  相似文献   

13.
14.
砷暴露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和病理损伤。目前氧化应激机制是砷毒性的研究热点。砷通过扰乱氧化/抗氧化平衡,从而引起细胞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活性、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线粒体、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的改变。本文将就砷的氧化应激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变化,尤其是DNA甲基化是砷致癌的关键。砷引起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能够激活癌基因表达或使抑癌基因沉默,导致控制细胞转化的基因活性长期变化。研究表明体内或体外砷暴露与不同基因位点低甲基化或高甲基化均相关,但存在分歧。本文重点讨论DNA甲基化变化是砷致癌作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人群GSTO1 mRNA表达及与砷甲基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1)mRNA在砷中毒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及其与尿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饮水型砷中毒重度患者、轻度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中GSTO1 mRNA表达,采用AFS-9130、SAP-10检测尿无机砷(iAS)、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尿总砷TAs含量.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病区对照组人群iAs,MMA,DMA,TAs一甲基化指数(PMI)均明显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5);中重度组(P_(50)=1.96),轻度组(P_(50)=1.31)、病区对照组人群(P_(50)=1.23)GSTO1mRNA表达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_(50)=1.015)(P<0.05);GSTO1 mRNA表达与MMA%(r=0.206,P=0.112)、DMA%(r=0.098,P:0.700),PMI(r=0.127,P=0.615)和SMI(r=0.192,P=0.445)无相关性.结论 GSTO1 mRNA表达与砷甲基化无明显关系,砷中毒引起的损伤可能与砷暴露引起GSTO1mRNA表达增高,并将五价砷化物还原为三价砷化物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给与谷胱甘肽(GSH)及其拮抗剂——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对慢性砷暴露小鼠体内砷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单纯染砷组(50 mg/L亚砷酸钠)、GSH干预组(50 mg/L亚砷酸钠+400 mg/kg GSH)和BSO(50 mg/L亚砷酸钠+600mg/kg BSO)干预组,除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饮用含50 mg/L亚砷酸钠的水溶液连续染毒30周,然后给予400 mg/kg GSH或600 mg/kg BSO,用蒸馏水配制GSH和BSO水溶液,每天两次腹腔注射,连续2 d,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各形态砷水平,用DTNB及试剂盒法分别测定全血及肝脏中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GSH干预组小鼠尿中二甲基胂(DMA)、DMA含量构成比、二甲基化率(SMR)及总砷含量高于单纯染砷组(P<0.05),而BSO干预组各形态砷、DMA含量构成比、一甲基化率(FMR)、SMR及总砷含量均低于单纯染砷组(P<0.05);单纯染砷组小鼠肝脏和血液GSH和T-AOC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给予GSH干预后,肝脏和血液GSH和T-AOC水平均高于单纯染砷组(P<0.05)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O干预组小鼠肝脏和血液GSH和T-AOC的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外源性GSH干预可以增强砷暴露小鼠的砷甲基化能力,增加砷从尿液中的排出,拮抗砷所致的GSH和T-AOC水平下降,从而减少了砷对机体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8.
砷对小鼠肝脏磷脂的影响及VE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砷以其不同的化合物形成引起机体多系统的严重损害。砷中毒研究多数侧重于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和病理学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砷中毒对磷脂组成的影响以及维生素E(VE)的保护作用,为阐明地方性砷中毒的机制和防治措施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2家137名砷冶炼工及42名无砷接触史的人员进行尿中总砷(TAs)和尿中不同价态砷含量分析,初步分析了有色金属冶炼工暴露在不同砷浓度的环境中尿TAs、尿中不同价态砷与年龄、性别、工龄等之间的关系,提示职业砷暴露水平与作业工人尿TAs和尿中二甲基砷酸盐(DMA)含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肝脏中砷结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技术对经口染毒亚砷酸钠的大鼠肝内砷结合物进行了分离和分子量测定,并对砷在肝脏亚细胞组份中的分布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95.7%的砷分布于细胞质中,4.3%的砷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砷与分子量45,000,24,000道尔顿的蛋白质结合及分子量6000的小分子物质结合,其中蛋白质结合砷占68%,小分子砷结合物占32%。两种砷结合蛋白与小分子砷结合物在砷中毒肝损害中的毒理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