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大成》:“太溪(一名吕细),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男子、妇人病,有此脉则生,无则死。足少阴肾脉所注为俞土。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默默嗜卧……咽肿唾血”。《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与肾脏组织蛋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只予固定,不予针刺刺激。治疗结束后取出肾脏组织,提取肾脏组织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测定肽质量指纹图谱进行鉴定,比较分析针刺对肾脏组织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针刺"太溪"穴后肾脏蛋白质较空白组肾脏蛋白质显示9个3倍以上上调差异蛋白点,未发现下调蛋白质。经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出2个蛋白质,分别是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醌氧化还原酶。结论:针刺足少阴经原穴"太溪"穴引起肾脏组织蛋白质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醌氧化还原酶表达增加,增强肾脏能量和物质代谢机能,提示"太溪"与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江帆 《新中医》2015,47(11):79-8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根据病程进展分为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及阳衰瘀阻组,选择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肾脏超声检查,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肾脏体积大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段叶间动脉,测量肾段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阻力指数(RI)。比较各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结果: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肾脏体积、肾段叶间动脉Vs、R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中医证型之间肾脏体积、肾段叶间动脉Vs、R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体积逐渐缩小、肾段叶间动脉血流逐渐减慢、阻力逐渐上升,采用超声检测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国平  胡锡元  梁淼  熊玮  崔金涛 《中医杂志》2012,53(16):1394-139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肾血流灌注程度分级;再用脉冲波多普勒(PW)观察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结果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肾动脉血流灌注随之逐渐降低,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VS、VD、VM值呈逐渐降低,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阴虚燥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髓质内叶间动脉血流频谱指标PI及RI值呈逐渐增高,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衰瘀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的肾血流动力学与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诊断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刺"五脏俞"组穴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16例合格受试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五脏俞"组穴针刺法;对照组56例,为常规针刺法。结果:试验组治疗顽固性失眠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治疗前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脏俞"组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慢性肾脏疾病常规控制饮食、血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钙磷代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40 mL/d,连用15 d。按照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采用彩色多普勒测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功能血流阻力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降低,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对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NY  Zhou Y  Dong Q  Zhou CX 《针刺研究》2010,35(6):462-46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患者80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40例。针刺组针刺风池、曲池、太溪等穴共4个疗程,西药组口服代文(Diovan)80 mg/d,连续30 d。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值,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症状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1)。降压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各血压监测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针刺组治疗后各血压监测指标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内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的降压疗效优于单一使用Diovan,并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20 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20 例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椎动脉(Vertebra...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温针灸为干预手段观察其对寒凝血瘀型继发性闭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本干预方法对卵巢、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月经周期及症状,通过彩超监测子宫、卵巢动脉血流频谱PSV、PI、RI数值。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86.7%,对照组73.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巢、子宫动脉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SV值均上升,RI、PI值均下降,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卵巢、子宫动脉血流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方法治疗继发性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常规针刺方法显著,可以明显改善卵巢及子宫动脉的血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穴、鬼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五脏俞穴、鬼穴,对照组针刺常规穴,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A、WHOQOL-BREF评分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五脏俞穴、鬼穴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先予以奥美沙坦20mg/d持续治疗30d后,观察组联合化痰祛瘀方口服15d,而对照组继续单服奥美沙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d、治疗后45d的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2微球蛋白(2-MG)、血压、中医症候积分、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0d和45d的ACR、NAG、2-MG、血压、肾内动脉血流阻力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治疗后30dACR、NAG、2-MG、血压、中医症候积分、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5d后,ACR、NAG、2-MG、血压、中医症候积分、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奥美沙坦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优于单用奥美沙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35例,以"老十针"为主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性眩晕量表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改善上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光  李志勇 《中国针灸》1996,16(7):11-12
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观察了28例39只眼眼底病患者针刺1个疗程前后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改变的有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针刺可有效地改善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血流状况,可使血液流速向正常血流速度转化,针刺前后正常组与异常组以X2检验,均P<0.05。提示针刺治疗一些眼底病的机理为改善眼动脉、颈内动脉血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郑敏  蒋帅 《河南中医》2020,40(5):784-787
目的:观察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颅底组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Vm)和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椎动脉、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颅底组穴联合热敏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流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对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阴虚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卵泡发育成熟时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妊娠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出现乳房胀痛,2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可促进子宫内膜增长,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观察指标,观察针刺睛明穴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扩展睛明穴的主治范围以及提高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前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前后比较,睛明穴对改善VA低流速型、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不同时辰针刺对健康青年导电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2名健康青年学生分别在辰、已、午、未、申、酉6个时辰组内接受灵龟八法针刺实验,以十二井穴及八脉交会穴导电量为客观指标,观察不同时辰针刺的影响差异。结果:对十二井穴导电量的影响,针刺前后6个时辰均无差异;对八脉交会穴导电量的影响,未时有差异(P<0.05),其它五个时辰无差异。结论:灵龟八法针刺对八脉交会穴导电量的影响与针刺时间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头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波  邱丽敏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84-1485
目的:观察针刺“头四关穴”—太阳穴、风池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脑血流、血NO、ET的影响。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针刺太阳穴和风池穴,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经治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TCD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即刻疗效、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87.9%和81.0%,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TCD检查均有显著改善,而治疗组对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改善程度尤其显著(P<0.01)。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浆ET、NO水平。结论:针刺“头四关穴”的即刻、短期和长期疗效均很好,可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态,降低偏头痛患者的血浆ET、NO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