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水平及其血液流变特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8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TNF-α、PAI-1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单纯糖尿病组TNF-α、PAI-1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TNF-α、PAI-1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单纯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粘附率比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TNF-α、PAI-1的增高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变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变化。方法:2008~2010年初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中糖尿病并发血脂异常组52例,并发冠心病组48例,并发视网膜病变组2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平行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各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发症各组全血低切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冠心病组红细胞压积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并发症各组其它指标较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是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主要表现和危险因素,积极解聚、降粘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与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 5 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血脂并与 36例健康人的结果对照。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沉 ,全血比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及K值均明显地高于健康对照组 (P值均 <0 .0 0 1) ,而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及TG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明显 ,但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及TCh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及TG均明显高于正常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流变的动态观察 ,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 ,而且对于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均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粘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周程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26-27,80,84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血液粘度变化。方法:检测胆囊结石男、女性患者各40例血液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胆囊结石患者无论男、女,全血表观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粘度增高可能与胆囊结石形成有一定关系;血液粘度检查可以作为临床胆囊结石防治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菊  梅群超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39-41,6,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120例,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62例)和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58例),检测两组病人的血浆Hcy、CysC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浆Hcy、Cys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Hcy、CysC及高粘血症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汉族与哈萨克族 (哈族 )糖尿病人血液粘度情况。方法 :用锥板式血液粘度仪对 12 7例汉族和哈族糖尿病人及 13 5例正常人全血和血浆粘度进行测定。结果 :无论民族、性别 ,糖尿病组全血与血浆粘度均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而无论糖尿病或对照组 ,全血与血浆粘度在民族间、男女间也有不同程度差别。结论 :糖尿病人血液粘度较正常人为高 ,汉族高于哈族。不同民族间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t、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提示:中西医结合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P<0.001),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与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5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血脂并与36例健康人的结果对照. 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沉, 全血比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及K值均明显地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01), 而纤维蛋白原、血浆比粘度及TG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明显, 但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及TCh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及TG均明显高于正常,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流变的动态观察, 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 而且对于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且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 除了给予血糖控制外, 应重视对其血流变和微循环的纠正, 这将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活性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DN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杏丁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SOD、GSH-Px、MD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杏丁注射液治疗后SOD、GSH-P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高切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下降不明显;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杏丁注射液通过升高SOD、GSH-Px活性减缓肾组织细胞过氧化,从而达到迟发性肾小球硬化症的效果,改善血液流变性,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少年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使用LG-R-80A血液流变仪对80例7~18岁青少年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脂肪肝患者平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青少年脂肪肝患者呈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此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降压效果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143例EISH患者口服缬沙坦80?或160?/日,用药2周或4周后测量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变化。结果:143例患者中,129例患者治疗后SB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DBP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低切全血粘度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EISH能有效降低其SBP和全血粘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50例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0例经病理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液流变、纤维蛋白原、血脂检测,以66例健康人作对照研究,同时对肝癌病人AFP阳性与阴性、肿瘤>7×6cm与≤7×6cm进行血液流变性、纤维蛋白原、血脂指标比较。结果:肝癌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球压积、血沉、血沉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肝癌病人AFP阳性组胆固醇明显高于AFP阴性组(P<0.01);肿瘤大、小两组血液流变性、纤维蛋白原、血脂无明显差异(P>0.1)。  相似文献   

16.
五子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粘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养阴药物五子汤治疗高粘血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辨证为阴虚阳亢型的高粘血症患者 10 1例 ,按其基础病分为高血压病组 ( 48例 )、冠心病组 ( 2 8例 )、糖尿病组 ( 2 5例 ) ,均以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决明子、葶苈子为主组方治疗。各组均于治疗前后查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其变化 ,作自身对照。结果 :治疗后各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 P<0 .0 5~ 0 .0 1) ;而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无显著差异 ( P>0 .0 5 )。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6 %、 89.2 %、 84.0 %。结论 :五子汤能够对阴虚阳亢型高粘血症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组间对照法,对65例脑梗塞患者作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检测,与50例健康人比较,全血粘度(230~(S-1)、46~(S-1)、5.75~(S-1))三个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方程K值,有极显著意义(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红细胞比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试验中的1分钟聚集,最大聚集和最大聚集发生时间三项指标,均有板显著意义(P<0.01)。提示脑梗塞患者血液呈高粘、高凝、高聚集状态,并对产生机理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之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 :测定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两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只有在切变率 3 0s- 1 时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其余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男性糖尿病患者有关 ,而与女性糖尿病患者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合并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分别测定60例RV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RVO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等的变化。结果:RVO患者血流变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RVO患者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异常。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在RVO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活血化瘀法对4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并设健康对照50例.结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血液流变性有明显异常.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0.05,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善.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5).说明该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存在着广泛而明显的异常,活血化瘀法具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