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30天,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52.63%,总有效率为78.94%;治疗组痊愈率为71.05%,总有效率为97.3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对面瘫急性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广昊  乔晋琳  顾群 《中国针灸》2003,23(7):399-401
目的 :探讨面瘫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在面瘫急性期采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与常规针刺法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 3疗程后 ,治疗组痊愈率 6 2 5 % ,对照组痊愈率 2 6 7% ;4疗程治疗组痊愈率 87 5 % ,对照组痊愈率 6 6 7% ,两组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面瘫采用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针刺及自制“面瘫穴敷方”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88.89%,对照组痊愈率71、11%,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疗程较对照组痊愈患者的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以缩短疗效。  相似文献   

4.
耳尖放血疗法对面瘫急性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瘫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采用耳尖放血疗法结合针刺与常规针药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60%,对照组痊愈率22%;2个疗程治疗组痊愈率87%,对照组痊愈率65%。2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予针刺及自制“面瘫穴敷方”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率88.89%,对照组痊愈率71、11%,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痊愈的患者疗程较对照组痊愈患者的疗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针刺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可以缩短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聪  孙晓军  李冰  刘玉红  张典 《中医研究》2012,25(10):44-46
目的:观察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痊愈患者的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8.46%;对照组痊愈4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90.7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中痊愈患者的疗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挑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比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疗程明显缩短,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针法,分期治疗面瘫57例进行疗效分析。观察组在初期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毫针远端取穴;中期毫针刺,取面部诸穴;后期采用面部诸穴火针与毫针结合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9.5%,对照组为64.3%,而且观察组痊愈所用时间也比对照组短.2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速刺加药熨法治疗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毫针速刺加药熨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系统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针速刺加药熨法治疗急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浮刺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良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用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面颊区闪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治疗第1周期间在每次针刺治疗出针后进行闪罐治疗。观察2组治疗2疗程及3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痊愈率治疗组为27.3%,对照组为9.1%,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痊愈率治疗组为63.6%,对照组为36.4%,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采用针刺联合面颊区闪罐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讨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TDF灯照射,急性期过后两组处理方法相同,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纽的83.72%(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恢复期治愈时间。急性期针刺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相同针法,对不同时期的面瘫患者86例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各期均采用单纯常规毫针针刺,发展期刺激量小,静止期和恢复期加大刺激量;对照组发展期只给予改善微循环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神经营养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8.1%,对照组为68.2%,而且治疗组痊愈所用时间也比对照组短。结论:说明早期针刺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而且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施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面瘫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在面瘫急性期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分别采用针刺、西药及针药并施三种治疗方法,在静止及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电针治疗方法,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急性期过后治疗2个疗程,急性期针刺组及针药组痊愈率分别为75%和75.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但急性期西药组痊愈率仅57.1%,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是否必要配合西药治疗,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丹璇  韩宝杰 《河南中医》2014,(6):1167-1168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面瘫引起的口轮匝肌、颊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按急性期、恢复期分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阳明筋经排刺法。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治疗面瘫引起的口轮匝肌、颊肌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基于力学理论的针刺三透法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频次和疗程同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痊愈率为6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9%,痊愈率为36.4%,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治疗组Stenner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力学理论针刺三透法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针刺、TDP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4.4%,对照组痊愈率为70.3%;治疗组痊愈平均时间为z5.7d,对照组痊愈平均时间为32.1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TDP结合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传统针刺加TDP疗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潘志强  蔡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2,(23):53+55-53,55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牵正汤配合电针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天麻牵正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及痊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牵正汤配合电针治疗贝尔面瘫急性期,痊愈率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5%,痊愈率为66.2%。提示: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面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机来观察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定期介入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周围型面瘫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65%,优于对照组71.43%(P〈0.01)。结论:及早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周围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