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望诊与局部活检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观察了肿瘤瘀证、慢性鼻咽炎阴虚喉痹共21例的舌脉诊变化,发现瘀证的主要特点是舌质紫暗,多见粘膜混浊、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及舌脉粗张延长;镜检多见粘膜细胞表层角化,棘细胞浓染及核固缩,毛细管伸向粘膜表层形成鱼子酱;固有层微血管扩张瘀血,红细胞聚集,甚至形成微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肥大增生、线粒体肿胀、基底膜断裂,血管外有的可见出血、慢性炎细胞浸润,呈微循环障碍观;瘀血丝为瘀血扩张的微小静脉;舌脉粗度为舌深静脉及属支的充盈扩张,囊泡为带有静脉瓣的脉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不同血瘀证舌色及舌下络脉的瘀血程度。方法:用RGB值定量分析及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结果: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淡红舌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青紫舌与各血瘀证的舌质RGB值的观察表明: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绿色分量的G值接近(P0.05),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舌下络脉主干充盈度相比较,湿热瘀滞证多见饱满隆起弯曲,占91.4%;各组主干充盈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病各血瘀证组舌下络脉多见双支干、多支干,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占60%,气虚血瘀证多见双支干,占64.7%;各组主干形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瘀程度越重,蓝色分量B值越高,青紫舌比血瘀证各组的舌质蓝色分量B值显著增高,说明青紫舌的瘀血程度大于其他瘀血舌;湿热瘀滞证多见多支干、饱满隆起弯曲,说明湿热瘀滞证的瘀滞程度大于其他血瘀证的瘀血舌,说明肝病瘀血舌象舌下络脉主干形态和主干充盈度的临床观察可作为肝病不同血瘀证微观证型分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老年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舌下络脉变化在老年瘀证患者的诊断中的意义,共观察了200例61岁以上老年人舌下络脉(舌深静脉)变化(瘀证组164例,非瘀证组36侧),并观察其中100例老人全血维生素 C、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变化。发现老年人舌下络脉变化与年龄增长是正相关,瘀证组较非瘀证组的变化明显。该变化分度为:正常:长度<舌下肉阜至舌尖连线的3/5,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制肝前、肝内、复合型门脉高压犬模型,观察模型犬的舌底络脉变化。方法:制备3种门脉高压犬模型并行成模检测。肉眼观察舌下络脉形态和颜色,游标卡尺测量舌底根部络脉宽度,免疫组化检测舌底CD3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舌下络脉内皮细胞形态。结果:肝内和复合型组犬舌下血管较正常迂曲粗大,出现瘀点细络,颜色暗紫,络脉直径明显增粗,肝前型组仅络脉颜色变暗;与正常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犬舌底CD31均显著增加,复合型组最明显;舌底血管壁全部或局部增厚,管腔变小,出现新的毛细血管,细胞膜界限不清,核损失甚或消失,复合型组程度最重,肝前型组改变较小。结论:门脉高压可引起动物舌底络脉宏观与微观改变,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其舌下络脉异常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图像数据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并进行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56例,辨证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脾胃湿热证(63例)、肝胃不和证(56例)、脾胃虚弱证(51例)、胃阴不足证(44例)、胃络瘀阻证(42例)。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患者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与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舌下络脉颜色RGB、HSV值,以及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等舌下络脉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中医证型与舌下络脉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证型舌下络脉的主干的颜色、长度、宽度、曲张程度、充盈度、兼见表现存在差异,胃络瘀阻证R、G、B、V值低于其他证型,但积分值高于其他证型。经相关性分析,舌下脉络颜色与其参数R、G、B、V值均呈负相关(P<0.05)。胃络瘀阻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较高,脾胃虚弱证舌下络脉瘀阻程度比其他各证型低。结论 舌下络脉客观化指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应灵敏,与中医学理论及临床结论基本一致,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舌下络脉与传统舌象对血瘀证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永起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44-45,68
目的评价舌下络脉表现对于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瘀证较多见且较典型的三种疾病(冠心病、肺心病与原发性痛经),按目前诊断血瘀证统一标准区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分别计算舌下络脉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正确指数,并与传统瘀象舌进行对照,从而探讨舌下络脉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上述三种疾病中,舌下络脉的病变程度与血瘀证有一定关联性,但无论以舌下络脉的哪一种变化程度作为判定标准用于诊断血瘀证,均不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准确率亦不甚高,而其正确指数更低,与瘀象舌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舌下络脉对于血瘀证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意义,但其诊断价值与传统舌象有较大差异,尚不足以作为诊断血瘀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异常舌下络脉的特点和形成机制。结果:CPH组和PHPH组大鼠舌下静脉出现明显形态学和颜色改变;光镜见异常组织学变化。而SO组大鼠肉眼及光镜舌下络脉均未见明显变化。CPH组和PHPH组大鼠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阳性表达,微血管数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和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可出现舌下络脉的异常改变;此过程中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了毛冬青甲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内血肿的影响。电镜下观察了毛冬青甲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血肿病理模型术后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毛冬青甲素治疗组血肿吸收快,毛细血管增生活跃,组织修复好。治疗后其脑微血管内皮光滑,内皮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减轻,管腔无狭窄,内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对照组治疗后毛细血管增生较少,组织修复不理想。其脑微血管内皮毛糙,微绒毛增多,内皮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管腔明显受压变窄,并有微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管用水肿,提示毛冬青甲素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可行的、有效的,并说明毛冬青甲素确有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血肿吸收及脑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对血瘀证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中医四诊中易忽视。缺血性脑卒中亦称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病因包括风、痰、瘀、火、虚等导致脑络瘀阻形成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脑卒患者普遍存在血瘀之象,临床接诊中却易忽视观察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情况,不能很好地评估患者气血运行情况。本文在有关舌下络脉研究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总结舌下络脉诊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瘀血致病已得到普遍重视,活血化瘀法的研究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有关血瘀证的诊断方法也更多样化、完善化。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曾制订了“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其中主要依据:第5条是“血管异常,包括舌下及其他部位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等。我们曾在厦门市××医院肺心病病房试观察了腭粘膜征与瘀血证的关系,以试图探讨能否将之作为瘀血证的一个观察方法和诊断依据。腭粘膜征在中医喉科专著清·郑梅涧的《重楼玉钥》中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舌下络脉(静脉)瘀阻状况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例CP患者观察其舌下络脉瘀阻程度与CP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对患者组治疗前后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比较。结果:200例明确诊断的CP患者中有18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瘀阻;健康组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其中有4例提示患有慢性前列腺炎。2组舌下络脉瘀阻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下络脉瘀阻状况对C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特征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下络脉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探讨血瘀证舌象的量化诊断,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211例血瘀证和175例非血瘀证舌下络脉的变化,并进行了舌质红、绿、蓝色(RGB)的量化观测。结果表明,血瘀证舌下络脉颜色以青紫、紫暗多见,而非血瘀证组多为暗红或紫红,两组颜色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瘀证舌下络脉多变长、增粗、常有结节、分枝、弯曲,与非血瘀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舌下络脉颜色、粗细、结节、分枝、弯曲的变化与舌质RGB量值密切相关,各组差异多有显著性(P<0.01)。因此,舌下络脉诊法对血瘀证的量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430例癫痫患者舌下络脉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杂志》2003,44(3):213-215
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舌下络脉并进行分度,探讨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观察430例癫痫患者的舌下络脉并进行分度,就其发作频率、病程、病因、脑电图、发作形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认为在癫痫患者中血瘀证占相当比例,其舌下络脉异常率达59.5%。病因中以外伤性癫痫为甚,发作频率越高,病程越长,瘀象愈显著。其中以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症状为主)瘀象为显,而脑电图异常与血瘀证关系不大。结论:血瘀证可能是癫痫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热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研究相吻合,但尚有40.5%舌下络脉正常,故血瘀证不是癫痫的唯一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方法:通过用舌下络脉采集装置收集2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62例非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图像,采用舌下络脉观察表从舌下络脉长度、宽度、颜色、形态及瘀斑瘀点5个方面进行人工判读,分析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组间、不同系统肿瘤组间舌下络脉量化积分及各特征分级程度的差异。结果: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组舌下络脉积分≤5分(正常)的占比(24.9%)明显低于非肿瘤组的占比(38.3%),≥10分(重度)的占比(22.1%)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的占比(13.0%)(P<0.05)。肿瘤组舌下络脉宽度、颜色、形态、瘀斑瘀点等特征与非肿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系统恶性肿瘤87.2%舌下络脉超过舌下肉阜与舌尖连线的3/5,消化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舌下络脉偏宽,颜色多为青紫、蓝紫、紫黑,络脉多迂曲粗张,瘀斑瘀点也明显多于内分泌系统、妇科恶性肿瘤组。结论: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系统的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特征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观察舌下络脉对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鉴别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回春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酮引起前列腺增生法造模 ,灌胃给药 30d后 ,处死大鼠取前列腺组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 ,并在光镜下测量各实验组前列腺腺体管腔直径和上皮细胞高度。结果 :模型组腺上皮增生呈复层及假复层凸向管腔 ,使管腔缩小 ,管壁增厚 ,电镜下上皮细胞呈高柱状 ,粗面内织网高度扩张 ,其他各组增生不明显 ,各组前列腺腺体管腔直径和上皮细胞高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5,P<0.01)。结论 :前列回春可抑制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组织上皮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6.
刘蕾  姜涛  李德俊 《河南中医》2016,(3):411-414
舌下络脉的图像采集主要通过数码相机进行图片拍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彩色空间分析、彩色图像分割方法分析、运用模糊理论分析舌下络脉。在临床应用中舌下络脉在证主为瘀证;在病主为恶性肿瘤、心肺疾病、肝病、糖尿病等,虽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但能较好地反应患者的整体状态。但是图像采集也受多因素影响,如图像采集时的光线、体位、图像处理方法等,研究中所用的方法也是莫衷一是,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也是不尽相似,其结果的客观性和公认度均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可行性强的舌下络脉采集和分析系统,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舌下络脉的判定方法和参照标准各研究者均不尽相同,分度标准、分级标准和量化积分标准更是各成一家。其临床观察标准缺乏统一,舌下络脉诊断的各环节均存在差异,也使得舌下络脉在研究中结果公认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和专家临床实践的综合参与下,对舌下络脉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建立更客观统一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君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121-122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信息。舌下络脉主干的宽度、长度和颜色可作为观察人体气血、津液盈亏和瘀畅的指征,与各病种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1980~2010年)对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探索舌下络脉诊对疾病转归以及确立治则和判断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血瘀证的病机研究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学中的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对其病机的认识,一般认为气虚、痰阻为其主要病机。在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出现如唇舌紫暗、青紫,或见舌质瘀点、或瘀斑、舌下络脉增粗、曲张,脉沉涩等皆为瘀血内阻的表现。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研究两方面,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血瘀证的病理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气虚血瘀、痰瘀互结、阳虚寒凝及久病入络。  相似文献   

20.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刘中勇教授认为舌下络脉可以反映人体浊瘀状况,通过"舌下络脉诊法"可以有效的判定体内病理性的浊瘀程度,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