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兔骨缺损过程中BMP-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修复兔骨缺损时BMP-2在其局部的表达.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CTS-nH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组、空白组.于兔双侧后肢胫骨近端各制造2个约0.5 cm大小的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标本进行骨生长因子BMP-2和组织学的观察.结果 可直接观察到CTS-nHA表面有较强的BMP-2表达,CTS-nHA组新生骨组织中BMP-2表达的量比nHA组高峰提前,在观察的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生的骨组织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P<0.05),至第10周时CTS-nHA组已形成较成熟的板层骨组织,而nHA组网状编织骨间夹杂有较多的骨痂基质.结论 CTS-nHA较强的成骨活性可能与其在体内具有诱导成骨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涂层的多孔羟基磷灰石负载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复合材料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把软骨细胞种植到聚乳酸 (PLA)涂层的多孔羟基磷灰石 (HA)表面 ,培养 2周后 ,移植软骨细胞 载体的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股骨髁的软骨缺损 (直径约 5mm ,深约 2 .5mm ,达钙化层 )。然后对缺损的修复情况在移植后进行大体、光镜评估和电镜观察。另外对兔膝关节正常的软骨和移植后 12周缺损处的修复软骨进行胶原量的测定。结果 移植的软骨细胞能在复合材料上良好地生长 ,形成透明软骨 ,软骨缺损被修复。无细胞移植的对照组仅纤维修复。另外 ,多孔HA在修复过程中充当了软骨下骨的临时替代。胶原量的测定显示移植 12周后的修复软骨胶原量约 44 .6 9% ,自身正常的软骨胶原量约为 5 4.74%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A涂层的多孔HA负载软骨细胞移植能以透明软骨的方式成功修复兔膝股骨髁软骨缺损。软骨细胞不成熟导致胶原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修复家兔颌骨缺损愈合的愈合过程,评价该新型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特性。方法电镜观测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和材料间的交连特点。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物充填组(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HA)充填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和12周分批处死家兔,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愈合情况,并进行X片、力学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移植10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放射学评估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周时修复效果显著差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充填组(P<0.05);空白组10周时缺损不能修复。骨痂力学强度与骨痂X线灰度呈指数相关(P<0.05),骨痂X线灰度随骨折愈合的进程而增高。结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骨引导能力,可应用此材料于骨损伤的修复,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复合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NHA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和胶原蛋白粉末按8:2 的比例混合制备NHAC 人工骨,再将混合粉末与含10 ng、100 ng、300 ng VEGF的蒸馏水按1颐1.8 的质量比调和制备NHAC/VEGF人工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0.5 cm缺损动物模型30 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 组。以NHAC/10 ngVEGF、NHAC/100 ngVEGF、NHAC/300 ngVEGF 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NHAC 人工骨植入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2、4、8 周各组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材料早期血管化及成骨情况。结果各时间点组织学评以及血管计数均为NHAC/300 ngVEGF 人工骨组最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血管数量在4 周时达到高峰,而NHAC 组血管数量在8 周时最多。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NHAC 早期血管化及新骨形成,比单纯应用NHAC 能更好的修复骨缺损,并且随着VEGF剂量的增加,新生血管数量和新骨形成量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兔胫骨缺损过程中的成骨效果,以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双侧胫骨制备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rhGH/nHA组、rhGH组、nHA组,并行相应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和4周进行骨缺损大体观察、X线影像学、组织学检测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百分比的测定。结果: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形成,在术后第1、2和4周,各组之间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比较,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在第1、2、4周之间新生成骨面积百分比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促进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生成,且效果优于分别单独使用两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修复兔尺骨16 mm的缺损,并探讨其对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国产家兔30只(2月龄,体重2~2.5 kg,不限雌雄),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实验组,每组10只。家兔双侧尺骨中段建立长16 mm的节段性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单纯支架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支架;实验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分别于术后8、12周时,每组大体观察骨缺损区、X射线观察骨缺损处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2周,(1)大体形态观察,空白组骨缺损骨面清晰,骨缺损未能修复;单纯支架组植入材料基本降解,骨缺损部分修复;实验组植入材料大部分降解,材料与宿主骨基本融合,与宿主骨组织结合紧密。(2)X射线影像,空白组仅断端形成少量骨痂,骨缺损周围密度略高;单纯支架组和实验组材料与宿主骨间的界线模糊,皮质连续,髓腔再通,以实验组明显。(3)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空白组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未修复;单纯支架组材料基本降解,骨缺损区可见骨小梁形成,排列混乱,纤维结缔组织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Ρ<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醚醚酮(PEEK)、壳聚糖(CS)为原材料进行复合,制得n-HA/PEEK/CS复合材料;然后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NaCl作为致孔剂对复合材料进行致孔,载入抗生素类药物红霉素(EM),制备出一种新型多孔载药复合骨修复材料n-HA/PEEK/CS/EM。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力学测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及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当m(PVP)∶m(NaCl)=1∶6时,可以得到孔隙率为51.6%、抗压强度为6.98 MPa的n-HA/PEEK/CS/EM复合材料;当CS的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30%时,最大药物释放质量浓度由39.8 μg/mL增加到52.0 μg/mL;药物载入后无新化学键生成;材料形成了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孔径为5~50 μm,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及细胞、组织的长入。 相似文献
12.
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几丁糖中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关节软骨细胞在几丁糖凝胶中培养的生物学行为 ,以探讨几丁糖凝胶作为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从幼龄兔关节表面削取薄层软骨 ,经酶消化获得大量的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后 ,按 10 6/mL细胞浓度接种于几丁糖凝胶 ,通过绘制生长曲线 ,组织化学检测 ,透射电镜观察 ,了解软骨细胞在几丁糖中生长特征。【结果】软骨细胞在几丁糖中保持圆形 ,甲苯胺蓝异染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 ;细胞内富含高尔基体、粗面型内质网及大量的分泌泡。【结论】软骨细胞在几丁糖中保持圆形生长状态 ,几丁糖能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增殖 ,提高其分泌基质的能力。几丁糖可作为可注射性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 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Bing Liu Peng Chen Zhongyi Wang Shujuan Yu Jin Yue Rui Hou 《美中医学》2006,3(3):51-5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no-hydroxyapatite/collogen (nHAC) with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 and titanium (Ti) membrane in repairing bone defects of instant implant. Methods Six methods (nHAC, nHAC+rhBMP-2, nHAC+Ti membrane, nHAC+rhBMP-2+Ti membrane, Ti membrane, autos alveol-cancellated bone) were used to repair the defects of 4 beagles. At 6, 12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osteogenesis and the relation of new bone with Ti implant were observed by X ray, bone gray scale and histology. Results All the bone wounds were full of new bone at 12 weeks, the Ti implants were steady and the osseointegration was good. In the nHAC+rhBMP-2 and nHAC+rhBMP-2+Ti membrane groups, the bone formed and maturated earlier. In the nHAC+Ti membrane, blank and nHAC+rhBMP2 +Ti membrane groups, the bone formed well below Ti membrane and the alveolar crest was plump. Conclusion The nHAC is a new bone graft material in repairing bone defects of instant implant. The rhBMP-2 and Ti membrane are able to promote the ostosis around implant and will be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自行培养的雪旺细胞(SCs)与具有良好可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聚乳酸/硫酸软骨素/壳聚糖(PDL-LA/CS/CHS)复合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评价该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双差速贴壁法进行SCs的培养与纯化,并观察其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表征;将纯化后的SCs接种在PDLLA/CS/CHS复合材料上进行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用MTT法和环境扫描电镜检测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SCs生长平台期为1 d,对数期为5~7 d,倍增时间为5 d,其纯度超过90%。MTT实验显示,细胞接种0、2、4 d,PDLLA组、CHS组和PDLLA/CS/CHS组的吸光度值均低于SCs对照组,至7 d和10 d,PDLLA、CHS组吸光度值亦低于SCs对照组,PDLLA/CS/CHS组高于SCs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LA/CS/CHS组与PDLL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LA/CS/CHS复合材料是具有较理想的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材料,有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较利于SCs黏附及生长、增殖,可应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新型植入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构建骨髓炎模型,按以下方法植入材料,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单纯n‐H A/CS支架材料;C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D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与BMP‐2。8周后通过细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其抗感染能力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载药n‐HA/CS人工植入材料能够释放高浓度的抗菌药物;植入载药n‐HA/CS联合BMP‐2可有效控制骨感染并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载药n‐HA/CS材料组及单纯n‐HA/CS材料组。结论载药n‐HA/CS联合BM P‐2是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8.
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用足背皮神经(内侧、外侧、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0cmx3.5cmx5.0cmX8.0cm)28例(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17例)。皮瓣大小4.0cmX4.5cm-5.0cm-9.0cm。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感觉正常,足部功能良好。结论: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法简单,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肌瓣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瓣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愈合过程,以寻求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好方法。方法:6只实验兔造成口腔粘膜缺损,用胸骨乳突肌瓣移植修复缺损区,对肌组织瓣的愈合分别于术后1,2,3,4,8,12周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露于口腔内的肌组织瓣表面3-4周后上皮化愈合,愈合后的修复性粘膜呈粉红色,光滑,类似正常口腔粘膜上皮,但有轻度瘢痕,结论:无覆盖的肌组织瓣修复口腔粘膜缺损能完全一层平滑的修复性粘膜覆盖,此法可减少病人供区皮肤缺损畸形,不影响美观,为口腔粘膜缺损修复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