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基质细胞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可以向骨、软骨、肌组织、脂肪、神经等多种组织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它干细胞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对其成骨诱导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雌激素与人体正常骨代谢有紧密联系,并可以为干细胞诱导成骨提供有利条件。目的:文章就雌激素在多种干细胞诱导成骨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作用机制、安全性、效果、优缺点、突出特性等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estroge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embryonic stem cells, osteogen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雌激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成骨”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分析。雌激素在人体中是最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干细胞诱导成骨的研究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诱导剂,促进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并在不同干细胞上表现出来的作用特点不同。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直接作用于位于干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发挥作用,也可以诱导产生各种细胞因子间接影响细胞增殖与分化。雌激素的浓度等级、干细胞上雌激素受体基因的编码调控表达转录、构建细胞支架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12和Embase 1980-01/2005-12期间的有关的文献,检索词“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bone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CBMdisc数据库1990-01/2004-04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脐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学”。资料选择:选取试验包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和骨组织工程学发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相关的基础研究。②骨组织工程学进展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7篇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工程学的实验或文献综述,30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为因重复的研究。资料综合:在特定条件培养基作用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各种类型的细胞,而且可以向神经细胞、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等方向转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向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安全、高增殖的特性,符合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种子细胞的要求。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独特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骨组织工程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此外还具有基质细胞的特性,能够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功能,是组织重塑和功能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对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各种因素和涉及的常见信号转导通路进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05),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osteogen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8-01/2009-05),以"成骨、骨形成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08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成蛋白的文献,中文31篇,英文77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成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诱导分化条件,基本辅剂、骨形成蛋白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均在此列,此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办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热休克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组织过程及应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效应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应用于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疾病及脊髓损伤,乃至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应用的现状。方法:检索SCI数据库2002/2011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stem cell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骨细胞(osteocyte or bone cell);软骨细胞(chondro cyte);软骨缺损(cartilage defect);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病及脊髓损伤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并保持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因其在一定条件下在体内外可分化为骨、软骨,加之细胞本身的特性,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如骨缺损、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等一些骨科常见病。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除组织工程外,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直接在骨折骨不连部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这一新技术受到广大骨科临床医师的关注。〈br〉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1998至2014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 s(BMSCs),stem cel transplantation(SCT), nonunions,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骨不连”。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骨不连断端骨组织,可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来修复骨不连、骨缺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众多研究表明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是否可以通过改进对已知的可以分化成骨的干细胞的培养方式或者寻找到新的干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找到更为合适的种子细胞.目的: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标志物等方面对各类干细胞的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以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 s,stem cel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及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干细胞,成骨分化”,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年至2012年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查阅近年种子细胞相关文献,最终保留50篇文献,从分离培养方法、基本特性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3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分别对各类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人羊膜基质细胞、牙髓干细胞)的分离方法、生物学特性、标志物等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探讨.目前用于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4种: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法.研究证实各类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均有分化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天然可降解脱钙骨基质材料复合脂肪干细胞的三维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脱钙骨基质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脂肪干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二者均可自体取材,二者复合培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三维培养的生长、增殖情况.方法:无菌切取兔腹股沟皮下脂肪垫,采用I型胶原酶搅拌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干细胞,系列传代传至第3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切取兔髂骨,制备脱钙骨基质.取第3代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共培养,1周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和生长情况,2周后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自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获得的脂肪干细胞增殖迅速,第3代脂肪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呈阳性表达,CD34为阴性;制备的脱钙骨基质为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复合培养后电镜扫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细胞在脱钙骨基质表面和孔隙内黏附生长良好,并能继续增殖和分泌胞外基质.结果提示脂肪干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共培养生长增殖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并且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构建新的血管故能改善心泵功能.目的:全面了解影响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移植的各种因素,以及目前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应用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病的现状.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 (1981-01/2010- 04)、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10-04)、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主要检索主题词包括"脂肪源性干细胞; 心肌细胞;细胞分化;细胞移植;心肌病治疗".结果与结论:纳入综述文献6篇;试验研究报告24篇.目前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基本统一,已找到有效的体外扩增技术,但尚无直接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别;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在体内、体外均可进行,并具有早期分化特性,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有利于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应针对不同类型心肌病选择不同移植方法;干细胞磁标记技术可以对已经植入体内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活体动态监测;自体移植脂肪干细胞是心肌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要将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还需找到可以抑制脂肪源性干细胞的促肿瘤细胞特性的方法以保证术后患者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脂肪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但将二者复合构建仿生骨膜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以小肠黏膜下层为支架材料复合成骨诱导的脂肪干细胞构建仿生骨膜,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取兔腹股沟区的脂肪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体外培养3 周,构建仿生骨膜.将仿生骨膜埋置于裸鼠皮下,并以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未成骨诱导的脂肪干细胞的复合材料置于裸鼠皮下做对照.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后与小肠黏膜下层体外复合培养,见两者黏附良好,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植入4,8,12 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观察见有大量骨组织形成,未成骨诱导材料复合物组内无成骨细胞.仿生骨膜植入体内8 周免疫组织化学测试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呈阳性反应.提示仿生骨膜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具有良好血运的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一种,脂肪源性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并且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将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域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构建新的血管故能改善心泵功能。目的:全面了解影响脂肪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及移植的各种因素,以及目前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应用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病的现状。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 (1981-01/2010- 04)、PubMed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10-04)、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主要检索主题词包括"脂肪源性干细胞; 心肌细胞;细胞分化;细胞移植;心肌病治疗"。结果与结论:纳入综述文献 6 篇;试验研究报告 24 篇。目前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基本统一,已找到有效的体外扩增技术,但尚无直接方法进行干细胞鉴别;脂肪源性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在体内、体外均可进行,并具有早期分化特性,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有利于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应针对不同类型心肌病选择不同移植方法;干细胞磁标记技术可以对已经植入体内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进行活体动态监测;自体移植脂肪干细胞是心肌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要将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还需找到可以抑制脂肪源性干细胞的促肿瘤细胞特性的方法以保证术后患者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比较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受损PC12细胞分别共培养后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分离培养脂肪组织来源和骨髓组织来源的基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进行实验,2种细胞分别与正常或受损PC12细胞培养上清液共培养,或仅单独培养。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CD44和CD29,而后者表达的CD45、CD56在前者几乎未检测到。单独培养的2种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Nanog、Oct4、Sox2,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其中经受损PC12细胞干预的2种细胞Nanog、Oct4、S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脂肪基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细胞数更多,提示受损PC12细胞对于脂肪基质干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研究认为,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通过转化为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进而修复骨缺损,然而并没有明确结论证实。目的:将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区和非骨区,根据是否成骨,验证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是否转化为成骨细胞。方法:取12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术区牙齿,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一侧术区,空白侧留作对照;另外在犬背部皮下肌肉区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及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术后6周及12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在骨缺损区成骨,在肌肉区未形成新骨;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在肌肉区形成新骨。提示成骨诱导并不能将脂肪基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多是荧光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以SPIO标记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活体示踪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活体监测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退变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和转归,以及脂肪干细胞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及延缓退变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椎间盘被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1/2),脂肪干细胞组(L2/3),PBS组(L3/4),SPIO-脂肪干细胞组(L4/5)。透视引导下用18G穿刺制作退变模型后2周行SPIO标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即刻T2WI/FFE序列上可见椎间盘内明显低信号,8周后仍可检测到低信号。脂肪干细胞移植组与同时间点PBS组比较,椎间盘退变程度轻。提示SPIO-脂肪干细胞移植至椎间盘后,可通过MRI进行监测;脂肪干细胞椎间盘内移植有助于修复退变椎间盘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多组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体外能够大量扩增,经一定诱导条件作用后能够向3个胚层分化,并且能够加以一定的基因修饰.目的:观察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和经静脉移植后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脂肪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活化能力;经小鼠尾静脉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内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仔细解剖移植后小鼠,观察细胞移植后的成瘤性.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容易扩增培养,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经静脉移植后,不能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但是能够活化B淋巴细胞,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细胞移植后未观察到肿瘤形成和组织畸变.提示脂肪干细胞总体免疫原性较低,移植后不会激活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无肿瘤样生长,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