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平均睡眠时间为(7.18±1.319)h,男护士睡眠时间低于女护士(P<0.05);睡眠质量较好(PSQI总分≤7分)护士占被调查者68.75%,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总分>7分)占被调查者31.25%,两组PSQI各成分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技术职称在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的护士及6~15年护龄的受试者PSQI得分最高(P<0.05);20~30岁、中专学历、单身护士群体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最高(P<0.01);PSQI的7个成分得分及总分与焦虑情绪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低于普通人群,1/3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与人口学因素及焦虑情绪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三级精神病院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改善护士睡眠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精神病院231名护士,采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调查其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PSQI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精神科护士21.6%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是否倒班及学历与护士PSQI评分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班次,改革工作制度及环境,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以提高护士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丽俊  张卫东  王海荣  王庆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4-765,78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21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高于正常人群(P<0.01),68名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占32.38%;情感耗竭与PSQI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科及综合科病房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探寻有效干预对策,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EPQ和自编影响调查表,对500名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0.06%,综合科病房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6.8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的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有关管理者的重视.建议从社会方面、医院方面、自身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谭锦绣 《护理研究》2008,22(10):873-87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心理健康状况,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应付方式.对86名精神科护士(观察组)和60名综合科护士(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好的占45.35%,睡眠质量较差的占22.09%,睡眠质量居中的占32.56%,不同年龄性别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功能、睡眠总分与应对总分有相关性;SCL-90总均分、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均与睡眠总分显著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心理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应对能力等因素都与睡眠质量有关,要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必须采取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身健康制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SCL-90及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165名精神科护士、145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中52.12%有睡眠质量问题;综合医院护士中27.58%有睡眠问题.精神科护士PSQI平均得分(7.66±3.07)分,综合医院护士(5.96±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躯体化问题严重,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在本院精神科工作的17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40.2%的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女性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睡眠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女性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睡眠障碍的护士其总体睡眠质量及睡眠的各个环节均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编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1145名医护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8.78%;各岗位医护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是ICU、急诊科、妇科、精神科的医护人员(P<0.01);倒夜班组明显高于白班组(P<0.01);不同文化程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组显著高于医生组(P<0.01),31岁及以上年龄段护士与医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轮班制工作、个人作息习惯、居住环境等.[结论]温州市医护人员的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政府、有关管理者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建议从社会方面、医院方面、自身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11.
背景睡眠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生的睡眠问题研究在本科生中开展较多,而关于其他类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探讨.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三类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地点、对象和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998人,采用自制的睡眠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8份,男生389人,女生529人,年龄16~35岁.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以≥8分为存在睡眠障碍的标准;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7.32%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是23.37%,14.02%和12.16%,本科生睡眠障碍现患率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x2=16.07,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本科生PSQI总分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F=15.20,P<0.05);七年制学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F=9.17,P<0.05);硕士生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七年制学生(F=18.72,P<0.05);硕士生日间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F=14.62,P<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PSQI正相关(r=0.510 5,0.445 1,P<0.000 1).生活满意度与PSQI负相关(r=-0.299 2,P<0.000 1).结论三类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最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睡眠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症状越重,生活满意度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昔表对淮安市8所二级医院581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夜班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国内正常成人(P〈0.01);44.92%的夜班护士存在睡眠障碍;夜班护士睡眠质昔的影响因素为科室和有无二线班(P〈0.O1或P〈0.05)。结论准安市二级医院夜班护士睡眠问题比较突出,应引起社会、有关管理层及护士自身的重视,建议从社会、医院、护士自身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况,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52例睡眠障碍患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本组7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睡眠质量差(PSQI〉5分),中至重度焦虑(SAS〉60分),中至重度抑郁(SDS〉60分)者共52例,总发生率67.5%。干预前PSQI总分为(8.60±2.69)分,干预后为(5.08±1.9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3,P〈0.01),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732,8.977;P〈0.01);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7个因子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睡眠效率、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6个因子在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27,3.371i5.674,6.399,2.255,2.039;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方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的睡眠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中山市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230名一线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一线护士PSQI得分(7.02±3.69)分。是否担心自己及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周夜班频次、每周锻炼频次、是否参加过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是否需要心理援助是影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一线护士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护士睡眠质量与正念水平现状,并探究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对11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为(11.47±3.59)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护士891名(78.99%),正念注意觉知得分为(61.44±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