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家属和患者间的心理问题可交互影响,不能把心理治疗局限于患者个体,应将患者家属也列入心理干预系统,纠正家属的心理问题,从而能更好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7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 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普遍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患者家属接受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提高应对能力,使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同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SZ)多在青壮年起病,约1/2患者在20~30岁发病。给患者父母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而患者父母的身心健康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前提,同时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此,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寻求较好的干预措施,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方法 以社区204例精神分裂症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4例为干预组,10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每月专业医师上门随访。3a后,采用潘氏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质量量表(QDL)等进行对照评定,应用SPSS(8.0)软件包完成统计结果。结果 干预组的负性情绪逐年降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影响家属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症状、婚姻,家属的生活质量等。结论 改善家属的心理状态应着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精神症状的发生,提高婚姻质量,提供良好的家庭气氛及康复环境。  相似文献   

5.
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需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异同。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200人进行健康知识现状与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首发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侧重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91.8%)和应对(77.6%)、患者的预后(68.2%)、快速有效的治疗(87.1%)、社会心理支持(70.6%);复发患者家属更多是想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92.2%)、疾病复发早期征兆及应对技巧(87.0%)、确立患者康复目标(78.3%)、患者行为技能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指导(66、1%)。结论: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知识需求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满足家属健康知识需求的长期性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主量表(SDS)对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74位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进行测试,并对家属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比较家属在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情绪状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明显,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情绪状况,使其能正确面对现实并积极应对,尽早恢复自信,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心理干预对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符合调查对象的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家属存在的对保护性约束的不理解方面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态度的变化。结果部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持不理解、不接受态度,部分家属甚至认为保护性约束是在惩罚病人。当患者家属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后,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增强患者家属对精神分裂症及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其能配合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护理访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对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实施护理访谈,采用SCL-90对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SCL-90各项因子分与常模比较,访谈前,其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敌对、恐怖和躯体化7项因子分比较有差异(P<0.05);病人的配偶有4项因子分得分高于病人的子女或父母的得分(P<0.05)。干预后,各项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护理访谈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尤其是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给病人一个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有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后家属的心理反应。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进行保护性约束心理反应进行调查。结果:74.00%的家属对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21.00%的家属持不理解态度;19.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是不人道的,是在惩罚患者;37.00%的家属认为保护性约束会更刺激患者不健康的心理,会加重病情;17%的家属害怕患者受到意外伤害;36.00%的家属担心患者在保护期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79.50%的家属认为约束患者必须要征得家属同意。结论: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用的一项行为治疗,但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前要对患者或家属做到知情告知,严格掌握应用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并取得其理解,为患者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沈洁 《当代护士》2014,(11):137-138
目的:探讨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对所有患者家属进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比较出院1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出院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短期内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时德菊 《全科护理》2012,10(33):3073-3075
[目的]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抽取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及对照组69例。对照组常规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疾病知识集体讲座,团体心理活动和定期召开出院病人家属见面会、出院电话随访等项目,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病人出院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可使病人降低病耻感,提高主动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疾病康复、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科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40例,在患者住院2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评定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SI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量表、PANSS量表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因子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明显加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的早期受损状况。方法 102例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10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对比两组受试者的精细动作能力、学习与记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与执行力,观察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的早期受损状况。结果经沟槽钉板测试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精细动作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的HVLT-R评分和BVMT-R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的连线完成时间、PASAT测试以及Stroop测试评分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执行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于健康人,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在早期已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评定生活质量,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比较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6mo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利培酮组患者心理功能维度、躯体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氯氮平组患者。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方法对220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住院正规治疗出院满2年后,采用自编调查表(包括一般项目、目前精神状况、治疗依从性、家庭经济状况及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健康状况教育等)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2年内复发者125例(65.1%),其中男性复发率为68.7%,女性复发率为59.7%,男女复发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1.41,P>0.05)。接受健康教育、治疗依从及家庭经济状况好者其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健康教育、治疗不依从及家庭经济状况差者(χ2=20.99,22.70,11.35,P<0.01)。在诸多因素中,健康教育是预防复发的核心主导因素,治疗依从是关键因素。结论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降低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奎的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 选择符合DSM-Ⅳ和CCMD-2-R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且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共108例患者完成了8w的研究,其中奎的平组55例,氯氮平组53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w分别评定PANSS,CGI及ESPS量表。结果 奎的平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总有效率与氯氮平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奎的平对抑郁症状、攻击行为和敌意、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好于氯氮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在8w的治疗过程中,奎的平组的总体副反应,特别是行为障碍和肌张力障碍明显少于氯氮平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奎的平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并且起效较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院外延续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1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分两个阶段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再就业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半年及1年两个时段,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其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有39例能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照组为26例;研究组患者有7例复发,对照组有17例;研究组患者有13例已就业,对照组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5.673,5.208,5.551;P〈0.05);院外延续护理开始前,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延续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BPRS评分总分为(54.34±6.608)分,高于对照组(43.63±5.4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P〈0.01);研究组患者1年后EQOLI-74评分为,躯体功能(62.14±7.16)分、心理功能(61.54±7.14)分、社会功能(60.42±5.28)分,均高于对照组(62.14±7.16)、(61.54±7.14)、(60.4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04,3.259,3.959;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CCMD-3首发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6周,对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结果 对首发广泛性焦虑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9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A评分与帕罗西汀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首发精神障碍家庭照顾者的经历,为患者早期康复及照顾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纳入12篇文献,提炼出60个研究结果,整理成8个类别,得出3个整合结果。分别是多维度的挑战、成长或缺如的角色结局、急需的社会支持。结论:亟需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质及去精神障碍疾病污名化,营造患者及家属无障碍化就医环境;关注家庭照顾者早期心理健康的干预,满足其社会支持的需要,提高该类人群应激应对能力,促进照顾者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