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能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6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判断预后。结果试验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LVEF较对照组无显著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分析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调节血脂异常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效益.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Wiley、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6月.筛选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调节血脂异常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位研究者进行独立的文献评价和交叉核对,对文献报道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服用氟伐他汀者684例,服用阿托伐他汀者2 208例.阿托伐他汀降低LDL-C、TC和TG水平的作用明显优于氟伐他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3、23.32、5.50,P<0.000 01);而对HDL-C水平的影响两种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P=0.31).阿托伐他汀提高疗效增加总费用低于氟伐他汀.结论 阿托伐他汀调节LDL-C、TC、TG的作用较氟伐他汀更强,而升高HDL-C的作用二者无明显差异,且阿托伐他汀经济学效应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6周。治疗前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6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心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心脏功能,短期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291-294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药物及心血管相关期刊及会议报告,纳入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经质量评估、数据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89例心肌梗死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MD=0.97,95%CI:0.851.09,P<0.000 01);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降低(MD=0.75,95%CI:0.671.09,P<0.000 01);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降低(MD=0.75,95%CI:0.670.83,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MD=0.24,95%CI:0.170.83,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MD=0.24,95%CI:0.170.31,P<0.00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MD=-0.30,95%CI:-0.370.31,P<0.000 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MD=-0.30,95%CI:-0.37-0.24,P<0.000 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治疗心肌梗死,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因文献质量较低,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仍需要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毅  李路涛  姜文清 《中外医疗》2014,(29):128-1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衰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细胞因子水平和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微循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的Scd4OL、ET、CGRP、VEGF细胞因子水平和治疗后的流动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积分、总积分微循环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改善了慢性心衰临床诊断指标,降低致病细胞因子的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到2014年10月有关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包括4 61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综合11项研究,阿托伐他汀纽HbA1c水平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0,P<0.01,MD=0.15,95%CI:0.08~0.23);亚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则无影响;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升高基本呈剂量依赖性,10、20、80 mg亚组的均值差(MD)分别为0.13、0.26、0.50;通过不同随访时间的分析表明,阿托伐他汀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而对于FPG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FPG水平无明显影响(Z=0.15,P=0.88,MD=0.02,95%CI:-0.26~0.30).结论 阿托伐他汀会轻度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虎  刁纪敏 《大家健康》2014,(9):246-246
目的:观察分析无症状心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60例无症状心衰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中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治疗无症状心衰的功效。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后疗效高于对照组,两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并以(P<0.5)来进行表示。结论:在临床治疗无症状心衰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提高临床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评价瑞舒伐他汀(RSV)与阿托伐他汀(ATV)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RSV与ATV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2003—2013年。根据Jadad评分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5软件。结果共纳入1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1)L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9.3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37,P>0.05);(2)HDL-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80,95%CI 1.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1.86,P<0.01);(3)TG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31,95%CI-3.74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22.37,P>0.05);(4)TC变化: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2.39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9.95,P>0.05);(5)不良事件(AE)发生率:RSV与AT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 0.801.29,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LDL-C、TG、TC的疗效和AE发生率方面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2月,选择就诊我院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A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干预前后两组BNP的差异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B型尿钠肽(BNP)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后BNP以及心功能指标LVEDV,LVESD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B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涛  赵季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3):249-251,25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介入治疗前行超声心动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96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未口服他汀类降脂药,观察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LVEF、炎性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cell,WBC)水平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再狭窄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浆hs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炎性反应,降低介入术后再狭窄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评价阿托伐他汀预防成功电复律后房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对纳入的4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成功电复律后3个月的房颤复发率,但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每晚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血脂的改变,并判定预后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肾功能BUN、Cr、尿蛋白及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比对照组有改善(均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长期接受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差异及患者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心脏超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04-107+1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VIP、CBM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计患者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下调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水平药效优于阿托伐他汀(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患者相关指标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CoQ10)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用药+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用药+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期为4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LVEF(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及血浆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血浆BNP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浆BNP浓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加用CoQ10对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已发表的有关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参照改良Jadad评分标准,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0个,研究对象共1 147例。全部纳入的10篇文献中,6篇文献观察分析了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均可提取有效数据;7篇文献观察分析了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可提取有效数据;5篇文献观察了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可提取有效数据。将全部主要结局指标数据录入后,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例11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连续服用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微循环指标变化差异,同时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一氧化氮(NO)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入支管径、流速和输出支流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患者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输出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载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氧化应激状态及微循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7年2月入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于住院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20mg,出院时LDL—C平均降低39%,出院后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10~20mg半年以上。常规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经过半年治疗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死亡率、EF的改善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20mg6个月后,心脏的收缩末容积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高,分别是52%:44%(P〈0.01),64%:4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缩小ESV,提高LVEF。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治疗组患者RBP、mAlb、β2-MG、NA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高血压患者肾损害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