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子宫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病例,它包括来源于中肾管和付中肾管二种.来源于付中肾管的囊肿,多见于子宫后壁或子宫底部,本科于84年6月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42岁,医生,本院职工,住院号23479,84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79年妇产普查时,发现子宫体似孕二个月大小,月经增多,周期尚规律.84年2月自摸到下腹部有拳头大小之包块,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于6月来我科住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育龄期女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育龄期患者(18~48岁,排除该年龄段中的绝经女性)共1 866例,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 8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31例,并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处理其临床资料。结果:育龄期女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恶变率为1.67%。患者年龄≥40岁(OR=3.380,P=0.008),月经频发(OR=5.202,P=0.009),B超提示囊肿直径≥7.5 cm(OR=6.063,P < 0.001),B超见囊壁乳头状结构(OR=21.516,P < 0.001),单侧囊肿(OR=4.170,P=0.031),合并子宫肌瘤(OR=2.916,P=0.038)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40岁、月经频发、肿瘤直径≥7.5 cm、B超图像见囊壁乳头状结构、单侧囊肿、合并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恶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1 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30岁,发现子宫肌瘤8年、月经紊 乱半年于2003年7月5日以“子宫肌瘤、右卵巢肿块、不孕 症”收入院。患者8年前因痛经体检B超发现“子宫肌瘤”, 曾予中药调理。近半年月经期延长至12~14d。25岁结婚, 孕0产0。妇科检查:子宫如孕2+月大小,表面光滑,质中、 无压痛,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囊性肿块,表面光滑,与子宫黏 连,约9cm×9cm大小。B超示“子宫肌瘤、右卵巢囊肿”。 实验室查APTT37.0s,PT12.2s。于2003年7月8日在全麻 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术中见右卵巢囊肿 直径约12cm,与子宫右侧壁、盆壁及肠段广泛…  相似文献   

4.
一、病例简介:患者,34岁,G3P1,住院号20519790,,因B超发现子宫肌瘤一年,尿频尿急半月入院。患者一年前行B超检查时发现肌瘤,月经规律,经量正常,末次月经2005年6月23日。入院查体: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正常。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子宫前位,子宫如孕两月大小,前壁突起,形态不规则,质地中等,活动可,无压痛。B超提示子宫肌瘤,宫颈管纳囊,双侧附件正常。于2005年7月11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肌瘤挖出术。术中见子宫如孕两月大小,前壁可见一个大小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体肌层囊性病变的病例25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诊断。术前均经腹部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后送病理检查。结果:25例超声图像上表现为子宫体肌层内液性暗区,或在子宫体肌层内中低回声或回声紊乱区内的液性暗区,或者表现子宫体肌壁间弥漫性囊性病变。病理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囊性变、内膜囊肿、中肾管囊肿、血管瘤、平滑肌肉瘤、植入性胎盘、子宫壁输卵管内膜异位伴囊肿。结论:子宫体肌层的囊性病变较少见,病理类型较多,易误诊,应结合病史尽量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单角子宫是子宫发育畸形的一种,系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完好,形成一发育较好的单角子宫及一侧发育正常的输卵管组织,单角子宫占子宫发育异常的1%~2%,65%合并残角子宫,常伴有同侧肾脏发育异常[1]。1 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因"G1 P0孕39+4周"于2017年12月10日收入院。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7年3月8日,预产期:2017年12月13日。停经30+d尿妊娠试验阳性,并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50d超  相似文献   

7.
卢某,女,41岁,未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余,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既往月经规律,5/28 d,经量中等.患者于2年前因患精神分裂症口服利培酮治疗后出现月经改变,月经量增多为原来的1倍,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变化;近半年来月经周期不规律,淋漓不净,由于患者未婚拒绝任何检查及治疗.1周前在医生劝导下,入院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左侧囊实性病变.并于2008年7月7日在不破坏处女膜的前提下行诊刮术,术后病理回报:(1)宫颈组织慢性炎症,有玻璃样变及坏死;(2)阴道壁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来源于子宫;(3)宫腔内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诊断:(1)子宫内膜腺癌4期;(2)精神分裂症.于2008年7月16日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及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PA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平时月经规律,因下腹部坠胀来诊。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50天妊娠大小,子宫后壁可触及一大小约4.0cm×4.0cm×5.0cm的肿物,表面光滑,囊性感。超声所见:子宫后壁浆膜下可探及一4.3cm×4.1cm×4.8cm的囊性肿物,壁较清晰,囊内液区内见有密集的细小光点回声。探头加压放松使子宫活动,可见囊肿与子宫活动一致而与周围组织有相对运动。双侧卵巢正常。超声诊断:子宫后壁浆膜下囊性物,考虑为先天性子宫副中肾管囊肿。1周后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子宫后壁浆膜下一囊性肿块,囊内液体呈褐色。病理诊断:先天性子宫浆膜下囊肿,源…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已婚.月经紊乱1年,体检发现子宫肌瘤2年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3月25日,于2002年4月12日手术.术中见子宫前壁突起,肌壁间有一结节状肿块.临床诊断:子宫肌瘤变性.  相似文献   

10.
中肾管囊肿亦名卵巢冠囊肿(Parovarian cyst)为胚胎期中肾管残余.囊肿一般较小,常无症状.临床上囊肿巨大者属少见.现将我院2例巨大中肾管囊肿报告如下:[例1]陶××,女,22岁,未婚。因腹胀2月,发现腹部肿块10天,于1977年9月22日入院。月经史:15,3~5/30~35,经量中,无痛经.体格检查:一般情况佳,心肺正常,中下腹隆起,可扪及约6个月妊娠子宫大小肿块,无压痛.妇科肛腹双合诊检查:外阴未婚式,子宫前位,正常大小.附件左  相似文献   

11.
子宫先天性囊肿的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5岁 ,已婚 ,未育。因下腹部胀痛伴尿频两周来院就诊。妇科检查 :子宫水平位 ,大小正常 ,宫体前方触及一巨大囊性肿物 ,张力较大 ,无明显压痛 ,囊肿与子宫前壁无法分离 ,两侧卵巢大小正常。B超检查 :子宫前上方显示一 12cm×12cm× 6 .5cm囊性肿物 ,囊壁光滑 ,单房透声良好 ,后壁回声增强 ,囊肿后壁与子宫前壁解剖关系不清 ,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双侧均能探及正常卵巢声像。超声诊断 :子宫前壁先天性囊性肿物 ,考虑子宫中肾管囊肿。B超诊断仪 :EUB— 4 0型。 3.5MHz穿刺探头 ,2 2G穿刺针。探头及穿刺…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7岁。因停经50d,突发下腹痛2h于2011年3月16日入院。患者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1月25日。既往史:2010年5月因"子宫肌瘤"行射频消融术,病历记录肌瘤位于子宫前壁靠近右侧宫角处,直径3.5cm。查体:心率94次/min,血压84/59mmHg,患者轻度贫血貌,心肺未闻及异常,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选择绝经前子宫肌瘤患者40例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6例,采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共90d。观察子宫、肌瘤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囊)体积和血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子宫、肌瘤及巧囊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改善,P明显降低,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阴道囊肿,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阴道部位的一种囊性肿物,属于“类似肿瘤疾病”,包括中肾管、副中肾管囊肿,上皮包含囊肿、尿道上皮囊肿,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的小囊灶等不同类型。其中,中肾管囊肿是较为多见的一类。 中肾管囊肿又称为“胚胎遗瘤性囊肿”,因为它来源于女性胚胎时期,由于中肾管在阴道部位退化不完全,其残余部分的上皮细胞分泌的液体潴积而形成。囊肿的位置常在阴道的侧壁或前壁,并向阴道腔膨出,以单个为多见,呈卵圆形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38岁,因普查发现"子宫肌瘤"10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则.入院时妇科检查:宫体中位、如孕50+d,前壁突起,活动度一般,无压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开窗引流与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60例肝囊肿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肝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2d引流总量、拔管时间、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谷丙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 ALT)变化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联合聚桂醇硬化残余囊壁治疗肝囊肿能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复发、缩短带管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Li L  Wang SZ  Zhang ZY  Zhai Y  Jiang HC  Li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35-173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治疗后发生妇科良性疾患的特点.方法 采用随访性研究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间确诊并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或未辅助三苯氧胺治疗并且经过妇科检查及妇科随访的163例乳腺癌患者的妇科疾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12~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乳腺癌患者术后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发生率9.20%,其子宫肌瘤的发生同服用三苯氧胺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未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牛率明显高于服用者(32.72%比17.59%),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用者(P<0.0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三苯氧胺无相关性(P>0.05).绝经后服用三苯氧胺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服用者(P<0.05).生育期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附件囊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者(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应用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生育期附件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是生育期患者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腰部酸胀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核素肾图提示双侧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囊性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病变大小约6 cm×7 cm,边界清楚,囊内组织密度均匀,增强后见其中有线样增强影(图1),提示囊肿内有含血管成分的结构深入其中,考虑此囊肿为肿瘤性病变,而非单纯性肾囊肿,诊断为"左肾囊性占位,囊性肾瘤?".根据CT片估计,患侧肾脏约能保留1/4~1/3的正常部分,因此决定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手术取左侧11肋下斜切口,术中见左肾中上极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6 cm,有完整包膜,与肾脏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将其连同肾脏完整切除.剖开肿物见其内为清亮液体物质,被薄层纤维性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细胞,部分为立方形细胞;囊壁间隔内组织为纤维组织,部分纤维细胞核染色较深,未见肾单位结构及恶性细胞成分,诊断为"囊性肾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胚胎有中肾管和副中肾管两套生殖管道,在女性胚胎分化过程中,副中肾管最终形成输卵管、子宫、宫颈和阴道上段,而中肾管则逐渐退化、消失,极少部分遗留下来并扩张成中肾管囊肿。中肾管囊肿多见于输卵管系膜、卵巢冠、阔韧带、阴道壁,发生于外阴及子宫肌壁间的少见。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 患者47岁,子宫切除术后5年,下腹胀痛3d于2009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004年外院诊断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双附件外观正常,术后未定期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