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论治进一步客观化,笔者研究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指标、HBV前C区突变株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生化、免疫、病理、病毒、基因等方面综述了近6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从生化、免疫、病理、病毒、基因等方面综述了近6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因其中3种证型病例数极少或缺乏故予以剔除,留下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病毒标志物指标及HBV-DNA,对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AST、ALT、GGT、TBIL、DBIL在肝胆湿热证中较肝郁脾虚证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部分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存在相关性,ALT、AST、GGT、TBIL、DBIL可为CHB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证型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选的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功能、抗核抗体检测,并针对抗核抗体在患者体内的表达,分析其中医证型。结果4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21例,抗核抗体阴性23例,抗核抗体阳性者ALT、AST、Tbil水平较抗核抗体阴性者高。两组患者多表现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较阴性者更多表现为肝肾阴虚的辩证型。结论慢性乙肝合并免疫性肝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其具有明显肝肾阴虚的中医辩证型,利用中医证型结合肝功能指标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α干扰素治疗疗效的研究概况,并就两者相关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单一生化指标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20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TBIL、DBIL、TBA含量,血清ALT、AST、GGT、ALP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血清蛋白电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BIL、DBIL、TBA含量,血清ALT、AST、GGT、ALP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蛋白电泳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血清蛋白电泳等单一疾病指标与中医证型无关联性;本研究提示作为整体功能变化表现的中医“证候”,其生物学基础研究应从“指标群组合”入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发病率较高,寻找CHB的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成为祖国医学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HBeAg阴性CHB患者的预后与HBeAg阳性的CHB患者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随着HBeAg阴性CHB发病率的日渐增长,很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来研究。此外,树突状细胞作为免疫应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与CHB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却几乎无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HBV基因型、HBV-DNA载量、生化指标、年龄、性别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96例CHB患者中67例(34.2%)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96例CHB患者中基因B型41例,C型134例,B+C型21例,其自身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2例(29.3%)、46例(34.3%)、9例(42.9%),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HBV-DNA、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慢性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低滴度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不同HBV基因型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剂。方法 :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 94例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双盲对照研究。 A组用中药 A方治疗 ,B组用中药 B方治疗 ,C组用中药 C方治疗。结果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药 A和中药 B治疗 1 2周病人耐药量良好 ,并且对慢乙肝疗效好。结论 :复肝片治疗乙肝比其它中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8例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每日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52周;对照组用易善力2粒,日三次口服,疗程三个月。定期检测ALT、HBeAg和抗HBe.结果87人完成疗程,治疗组于治疗第4w末,有76.3%的患者HBV-DNA阴转,累计阴转率为86.4%,最终阴转率10.3%,两组疗效比较P<0.01。拉米夫定治疗后部分病人出现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其发生与治疗前ALT水平有关。治疗前ALT增高的病人,12w末治疗组的ALT复常率62.5%,对照组为29.4%,p<0.05.两组中无1例HBsAg阴转。两组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到中度,一般不需停药。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可降低ALT,改善临床症状,大多病人能耐受,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长期服用是安全的,部分病人产生耐药,停药可反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治疗前后HBVDNA前C区1896位变异,探讨其与IFN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C区1896位变异,观察IFN治疗前后变异株的变化及IFN疗效。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变异株检出率为19%,IFN治疗后未检出新出现的变异株;变异株、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与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P〈0.001),变异株、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IFN治疗无诱导前C区1896位变异的作用;干扰素治疗变异株病毒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其近期疗效与野毒株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持续48周。将病人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第一阶段A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B组服用安慰剂,每日1次,双盲治疗12周;第二阶段A组和B组都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开放治疗36周。分别在治疗的4、8、12、24、36、48周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至12周,血清HBV-DNA水平(对数值)分别下降2.27、0.48,较基线水平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阿德福韦酯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HBV-DNA水平。治疗至48周时,两组可使血清HBV-DNA(对数值)的含量较基线时分别下降3.30和3.4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73.89%和74.68%的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较基线时下降≥21og1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有效,是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与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测其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血清铁蛋白的增高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50例患者中,血清铁蛋白水平〈400ng/ml者疗效明显优于400ng/ml以上者(P〈0.005),提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使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反应降低。在有治疗反应的25例患者中,持续应答者与暂时应答者血清铁蛋白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较高可能降低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性且使疗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中医免疫辨证三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中医免疫辨证三环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联疗法、中医免疫辨证三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以及不易反复的优势,建议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