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张瑜  王蒙 《安徽医学》2013,34(8):1176-1177
目的为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肛管或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腹膜外造瘘(A组,51例)和腹膜内造瘘(B组,47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平均住院11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1例,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无机械性肠梗阻,无造瘘口旁疝;B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住院16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2例,造瘘口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疝2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较腹膜内乙状结肠造瘘明显减少并发症,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同时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和生物补片盆底重建的病例15例(试验组),以及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和未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5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在造口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肠梗阻与造口并发症共17例(肠梗阻6例,造口附近皮肤溃疡3例,造口黏膜脱垂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4例),试验组发生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共3例(肠梗阻、造口溃疡、造口狭窄各1例)。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超过试验组(P<0.05),且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补片排异反应。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盆底生物补片重建术在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更低,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对11例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瘘口旁疝病人应用部分可吸收轻量型大孔网片(微普网片)进行造瘘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功的解决了以往补片带来的问题。可明显减少大块硬疤的形成,皮下积液及对造瘘口肠管的刺激。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旁疝病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6~68岁。Miles术后2~6个月出现造瘘口旁疝者4例,0·5~2年者4例,2~4年者2例,术后8年合并造瘘口肠管癌1例。1·2手术方法患者行全麻。手术野常规碘伏消毒,并在人工肛门腔内放置大块无菌凡士林油纱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口旁疝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5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23例造口旁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膜内补片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评估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腹膜内补片修补术治疗造口旁疝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确诊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该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造口(经腹造口);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结肠造口可有效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该种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造瘘肠管有1例发生扭转,无造口旁疝、内疝、狭窄、坏死梗阻、造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0周逐渐形成排便规律.结论 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并发症低,控便能力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两种途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67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患者,按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经腹内斜肌腹膜外造口),B组33例(经腹直肌外缘腹膜外造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回缩塌陷、造口坏死、造口梗阻)和术后远期指标(腹胀感受、排便感觉、控便能力、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未发生造口回缩塌陷、造口梗阻、造口脱垂;在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坏死、排便感觉、腹胀感受和造口旁疝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便能力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均安全可行,A种术式在预防造口旁疝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适合普通患者;对于肠管较粗、系膜过于肥厚者适合B种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乙状结肠经腹壁拖出方式以及与皮肤吻合方式分为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36例)、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22例)、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9例)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造口满意情况。结果 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出现规律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少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P<0.05);4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出/回缩发生率和患者对造口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应用安全,可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适用于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肛管癌行根治性手术后不同的造瘘口制作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行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共195例,其中行传统的Mile's手术人工肛门制作60例(A组),行Golighsr法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人工肛门制作80例(B组),行改良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制作方法55例(C组),观察3组病例术后3个月、0.5年、1年造瘘口排便感知能力、造瘘口控制排便功能及与造瘘口有关的并发症.结果:C组在术后3个月、半年、l年的造瘘口排便感知能力,造瘘口控制排便功能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术后总的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改良经腹膜外通路人工肛门制作方法较传统直接经腹膜内造口术和经腹膜外造口术有更好的排便感知能力与控制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采用超声刀或腔镜剪刀分离疝囊周边黏连、回纳疝内容物.腹腔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测量疝环的大小和造瘘肠管的粗细,选择相应尺寸的补片.将补片环绕造口放置,非开口部分覆盖缺损区.结果:造口旁疝7例补片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5 min.术中疝环直径4~8 cm,平均6 cm.住院时间4~9天,平均5.5天.随访3~32个月未见复发,体型外观和自我感觉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微创优势明显,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巴德3DMAX补片免钉合在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时期内7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实验组予3D MAX补片免钉合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对照组予传统无张力疝环填充术。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实验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基本无疼痛,并发症,复发率低。而手术时间上,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德3D MAX补片免钉合TAPP术治疗腹股沟疝是一种微创、安全、简单的疝修补术,可以作为常规的疝修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及2012年7月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2例Miles术后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例1历时260 min,术后第7天出院,随访11个月;例2历时105 min,术后第3天出院,随访1个月。随访期间,除例1患处略有皮肤堆积(不影响造口袋的粘贴)外,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自我感觉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造口旁疝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技术合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453例(489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腹膜前组和网塞修补组。腹膜前修补组230例(243侧),使用超普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网塞修补组223例(246侧),采用网塞补片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术,2组性别、年龄、疝分型构成、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的平均住院时间、尿潴留、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异物感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腹膜前修补组随访18.1个月,网塞修补组平均随访17.9个月。结果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精索阴囊肿胀、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手术区域深部感染、补片异物反应、睾丸并发症、性功能异常等。腹膜前修补组异物感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较网塞修补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较疝环充填修补术的异物感发生率、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学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其术后复发率达8%~16%[1-3],对于复发腹股沟疝术后再复发率可高达11.7~30.0%[4-5]。腹股沟复发疝由于涉及上次手术,其治疗难度较大,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peritoneal preperitoneal repair,TAPP)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吴雄辉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8,14(10):1198-1199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特点及修补方法.结果:采用局部缝合3例,网片修补10例,重新造瘘加补片2例.14例均恢复良好,1例发生切口感染,14例随访10个月至108个月平均45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6.7%.结论: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与多重因素有关.应治疗伴发疾病,改进手术操作预防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网片修补结肠造口旁疝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41例47侧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腹股沟单侧斜疝32例,双侧斜疝5例,单侧腹股沟直疝3例,双侧直疝1例,复发疝3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术后住院时间2~5(d3.3±0.7)d,未复发。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患者康复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疼痛轻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编织补片在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合并症和补片的皱缩率情况。方法 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0例初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治疗,随机选择非编织补片和编织补片,分析患者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围术期合并症发生率,术后9~14个月随访慢性疼痛、异物感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和测定补片皱缩率等。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无中转,非编织补片组和编织补片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清肿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慢性疼痛非编织组1例(3.3%)明显少于编织组3例(10%),编织组异物感5例(16.7%)明显高于非编织组2例(6.7%)。术后超声实测补片1、3、6、9个月横径皱缩变化,术后1个月起非编织组补片横径皱缩明显低于编织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使用非编织补片和编织补片均是安全有效的,非编织补片术后皱缩率明显低于编织补片,非编织补片术后慢性疼痛和异物感的发生率低于编织补片。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秀 《安徽医学》2010,31(3):274-2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9年60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病例护理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造口缺血1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水肿1例,造口狭窄4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有效护理,可以明显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片修补腹股沟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片法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月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补网片法(TPIPOM)治疗125例腹股沟疝(其中嵌顿疝32例,双侧疝44例,复发疝26例),观察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 ,并与64例行腹腔腹膜前网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和53例全腹膜外疝修补手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结果 相比较.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min):TPIPOM组、TAPP组、TEP组分别为30.8±10.3、68.4±22.4、和69.5±23.4(P<0.05);住院时间(d):TPIPOM组、TAPP组、TEP组分别为3.8±1.3、4.3±1.5和4.5±1.6(P<0.05);下床时间(d):TPIPOM组、TAPP组、TEP组分别为1.2±0.5、1.8±0.7和2.2±0.8(P<0.05);术后疼痛持续时间(d):TPIPOM组、TAPP组、TEP组分别为1.0±0.5、1.6±0.9和1.9±0.8(P<0.05);住院费用(元):TPIPOM组、TAPP组、TEP组分别为5000.8±800.5、8000.5±950.6和8900.2±750.3(P<0.05).三组均未发现阴囊水肿.所有病例随访(59.9±6.5)月,各组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TPIPOM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不易复发,无肠梗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莫军  沈联捷 《中外医疗》2012,31(36):22-2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的差异性,并将其治疗体会作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1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APP组106例,TEP组10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P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T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术式,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