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地黄为甘寒滋补通利之品,(神农本草经〉指出本品有两大功效:一是益阴血,主“伤中,……填骨髓,长肌肉”;二是通血脉,“主折跌绝筋,……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名医别录》又谓“破恶血”。而后世重其益阴血之功,而忽视通血脉之效,形成了对干地黄的偏见。古代方书中关于干地黄消瘀活血方面的运用很多,现就唐代以前古方,对其消瘀血、通血脉方面的具体运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李裕蕃重用生地的经验张宗益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066000)地黄为临床常用之药。鲜者功擅清热凉血,干者滋阴凉血;熟地黄为补血滋阴之佳品。然用其:“除痹,通血脉、化瘀滞”则少有报导。关于地黄一药,《本经》有:逐血痹,除痹。生者尤良。”《别录...  相似文献   

3.
地黄为临床习用之药。鲜者功擅清热凉血,干者滋阴凉血,熟地黄为补血滋阴之佳品。然用其“除痹、通血脉、化瘀滞”则少有报道。地黄,《本经》有:“通血脉、除痹。生者尤良”。《别录》言:“破恶血,通血脉。”等论述。现举李老重用生地验案二则,以窥其运用之经验。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金匮肾气丸加制乳香、制没药组成“补肾除痹汤”,随症加减治疗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满意。补肾除痹汤:干地黄30克,山药、山茱萸、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各10克。关节肿胀痛甚、皮色不红不热等全身寒湿偏重者,加制川乌、千年健、薏苡仁、独活,并易干地黄为熟地黄;关节痛如针刺、屈伸不  相似文献   

5.
地黄除痹乳膏是根据名老中医朱必泉先生的外用方痹痛散改进剂型而来,由生地黄、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生新、除痹通络止痛的功效,以《神农本草经》及各家名医见解指导临床应用,外用膏药可治疗痹痛,并对其主治范围进行拓展。此篇主要介绍地黄除痹乳膏的用药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为治疗各种瘀血阻滞所致的疾病提供更简便的外治膏药。  相似文献   

6.
膏药是我国传统中药剂型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较之其他剂型,乳膏见效迅速、制作简单、易于保存、取用方便,具有效、简、廉的优点。地黄除痹乳膏是杨贤海主任在痹痛散基础上创制而来,为许多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了更多的外治手段。此文将选取4则医案介绍地黄除痹乳膏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黄除痹乳膏外敷治疗下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荆门市中医医院骨伤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符合下肢闭合性骨折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法复位、止痛、消肿等方法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黄除痹乳膏外涂。比较2组治疗后第2、4、6天的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及围手术期的等待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 术前等待时间:治疗组(7.06±2.06)d,对照组(8.72±2.4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胀程度:治疗组在接受治疗后的第4、6天肿胀程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治疗后第4、6天,治疗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地黄除痹乳膏在改善下肢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及缩短围手术期等待时间等方面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痛苦更快地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地黄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正>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Gaerth)Lilosch]的块根,为补益中药中常用的重要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具有滋阴清热,补血止血等功效。由于药效的差异,药材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酒、不加酒蒸或炖制熟地黄、酒炒及炒炭等炮制品。地黄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除与其原中药配伍并用外,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也有十余种之多。国内外学者对地黄进行了较多的研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边宝林杨健王宏洁倪慕云贾仲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asaLibosch.的块根。在临床用药中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3种,其功能主治也有所不同。鲜地黄偏于寒,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干地黄可以凉血止血,熟地黄则用于滋阴补血。有关地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地黄化学成分研究更为深入,到1994年止,仅地黄中环....  相似文献   

10.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寒。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酒、不加酒蒸或炖制熟地黄、酒炒及炒炭等炮制品。地黄临床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除与其他中药配伍并用外,以地黄为主的中成药也有几十种之多。近年来,国内外对地黄的药理作用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黄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地黄的化学成分、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条件对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俊萍  周福军  贾建伟  袁桂玉 《中草药》2003,34(3):273-273,291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块根。临床上用药分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 3种 ,鲜地黄偏于寒 ,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 ,干地黄凉血止血 ,熟地黄则滋阴补血。鲜地黄与干、熟地黄功效不同 ,临床应用也各异 ,临床上经常应用鲜地黄 ,但贮藏很困难 ,对此我们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以地黄中所含有效成分之一梓醇作为指标 ,应用 HPLC法对不同贮藏条件后的地黄中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砂埋方法优于其他几种贮藏方法 [1,2 ]。1 实验材料1 .1 药材 :鲜地黄 ,天津传染病医院提供 ,经鉴定为玄…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生地黄、干地两地黄品种,但当前许多书籍中对其方中地黄的这种区别,使用叙述不明确或使用混乱。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正确使用地黄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剖析仲景对地黄应用的病证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其生地黄即现之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突出,主要用于百合病、狂妄证、心动悸证以及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干地黄为今称之干地黄,滋阴养血为主,常用于各种虚劳病、消渴、妇人转胞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妇科病。  相似文献   

13.
1名称源流 地黄,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名干地黄,制法未述。陈藏器云:“干地黄,《本经》不言生干及阴干”可资佐证。《本经》又日“生者尤良”,相对于干地黄,此说应指鲜品,可见当时地黄应有2个炮制品入药,即现今所谓“鲜地黄”与“生地黄”。《名医别录》中干地黄的制法是“采根阴干”(以下称《别录》)。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方论》中有蒸制品的应用,如“蒸之如斗米饭久。”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有时用生地黄,有时用干地黄。在中医同道中,有人认为干地黄即生地黄的干品,包括某些刊物上也有此记叙。笔者认为干地黄就是汉代以前的熟地,并非生地。其根据如下:一、二书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五首,即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肾气丸、薯蓣丸、大黄(庶虫)虫丸等。五方中只有生地黄和干地黄之分,无熟地黄之品。若生地黄和干地黄都是生地,仲景又何必在地黄前冠以生、干二字来区别呢?所以干地黄、生地是不同的二种药。  相似文献   

15.
地黄论异     
王莉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80-581
地黄是古今医家最常用的补养药物之一,目前对其药的功用认识颇为偏仄,据《中药大辞典》称:“滋阴养血”(干地黄),鲜地黄则为“清热、凉血、生津”,临床医家大致亦侧重于养阴、补血、凉血、清热来认识和应用。其实地黄之功用,远不止于此,如《本经》称“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注重于逐血化瘀;《别录》又云:“去胃中宿食,补五脏。”《本草正义》:“地黄能补养中土,为滋养之上品。”[1]又能消化食滞,补养脾胃。《景岳全书·本草正》:“凡诸真阴之亏损者……为嗽痰、为喘气……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藉地黄治疗咳逆痰喘等。上述所论俱为目…  相似文献   

16.
地黄,别名怀地黄,为玄参科地黄属怀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 f. hueichingensis(Chao et schich)Hsiao的根状茎。全国均有载培。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明确有久服轻身不老、耐老、延年等功用。古人所用的干地黄、生地黄与现代概念不同。《纲目》记载:“《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者。”又云生者尤良。  相似文献   

17.
正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本方由独活、细辛、防风、秦艽、桂心、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地黄、白芍、人参、茯苓、甘草构成。原文记载:"……肾气虚弱,卧冷湿之地当风而得腰背冷痛,或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或腰痛挛脚重痹"。可见该方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止痛除痹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腰膝冷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随着近年来对该方研究的深入,现已广泛用于骨伤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骨性关节  相似文献   

18.
为弄清地黄炮制品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以规范其用名。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考究地黄相关本草、医书等文献资料,追溯了干地黄等炮制品名称源头、演变历程,并佐以相应的配方应用,整理归纳出地黄炮制品古今名称对照表。其中,今之生地黄即古之干地黄,今之鲜地黄即古之生地黄,其余炮制品名称及临床应用变化不大。地黄各炮制品演变历程反应了当时用药的实际需求,但其名称规范性有待商榷。建议现今地黄规范用名应该是: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  相似文献   

19.
张浩良 《新中医》2008,40(2):110-111
地黄为临床常用药,有鲜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之分,鲜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干地黄能养阴清热;熟地黄则偏于补肾、滋阴、养血.三者功效有别,经适当配伍后,可应用于多种病证.笔者参研现代医者应用地黄之经验,颇有收益,结合个人临证所得,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干地黄煎剂防止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干地黄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给大鼠胃饲无水乙醇1ml 造模,观察干地黄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采用不同途径给药和预先肌肉注射消炎痛进行分析。结果:(1)分别提前15、30和120min 胃饲干地黄煎剂6g/kg 均能显著抑制胃粘膜损伤;(2)分别胃饲3、6和12g/kg 的干地黄煎剂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胃粘膜损伤,且有一定的量效对应关系;(3)十二指肠内注射干地黄煎剂6g/kg 对胃粘膜亦有保护作用;(4)预先注射消炎痛5mg/kg 不能取消干地黄对胃粘膜损伤的预防作用。结论:干地黄对胃粘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对无水乙醇性损伤的预防机理可能与胃腔内的理化作用及前列腺素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