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肺动脉狭窄的特点,并对外科手术技巧进行探讨。方法:20例成人肺动脉狭窄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术中根病人的不同病变特点,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疏通肺动脉并矫正心内合并畸形。结果:19例治愈,1例手术后出现低心排,不能脱机而死亡。结论:成人肺动脉狭窄应在体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手术切口,妥善处理肺动脉狭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患者47例随机分为SF组(常规治疗+阿魏酸钠)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阿魏酸钠片100 mg,tid,2.5个月后行心功能改善情况评定,行血气分析比较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变化,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右室横径,根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SF组氧分压提高,肺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治疗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低位漏斗部肺动脉狭窄(LLIPS)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右室内异常肌束(ARVMB)引起的流出道起始部狭窄。常与空间隔缺损(VSD)并存。本文报告了19例LLIPS,叙述了其形成及形态,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心脏切口选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杰  朱平  钱希明  陈坤棠 《四川医学》2001,22(12):1147-1148
目的 探讨肺动脉的术中处理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5例单纯漏斗部狭窄,继发性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二叶化畸形三种病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结果 25例病人术后无早期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肺动脉狭窄进行手术处理时,根据其狭窄程度、部位、病情轻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鉴别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类型中的意义。方法对16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62例(A组);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正常患者58例(B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44例(C组)。采用单克隆非均相免疫法测定全血BNP浓度。结果 3组患者BNP分别为87.5(50.0~157.0)、472.5(324.0~652.0)和541.5(364.5~729.5)ng.L-1,3组间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BNP浓度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测定有助于判定肺动脉高压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但不能鉴别心功能不全类型。  相似文献   

6.
劳永光  黄庆  宋小娟 《广东医学》2012,33(4):532-534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重度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动脉压和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ICU病房收治的68例重度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予抗炎、激素及机械通气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入院后静脉滴注前列地尔20 μg/d,稀释至50 mL后按3 ng/(kg·min)持续2 h,2次/d,共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天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运用右心导管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肺动脉压力(PAPm)、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循环阻力(PVRI)、右心室前负荷(RVEDVI)、右心室做功指数(RCW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7 d观察组PaO2、SaO2、PaCO2、PaO2/FiO2高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7 d观察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3~7 d PAPm、RVEF、PVRI、RVEDVI、RCW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7 d观察组PAPm、RVEF、PVRI、RVEDVI、RCWI较对照组同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前列地尔可降低重度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氧合代谢,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正> 肺动脉狭窄包括瓣膜狭窄、漏斗部狭窄、混合型狭窄三种类型。目前多以临床症状及右室收缩压力选择手术。我院1973年元月~1994年12月先后手术治疗30例肺动脉狭窄,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30岁,其中4~10岁 6例,~15岁 9例,~20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收缩压≥60mmHg(8.00kPa)患者101例。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法观察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P〈0.001),这些变化在心房颤中层得中尤为明显。结论PBMV治疗严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肺动脉口狭窄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严重肺动脉瓣狭窄应接受球囊瓣膜成形术,如无该术适应证,则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收缩压≥60mmHg(8.00kPa)患者101例。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法观察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 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P<0.001),这些变化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尤为明显。结论  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9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童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93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14例(闭式肺动脉瓣扩张术3例,低温腔静脉阻断下肺动脉瓣切开术11例),在平行体外循环下行纠治术79例(肺动脉瓣切开术58例,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21例)。8例伴动脉导管未闭者3例予以结扎,5例仍保持开放。1例术后1d再行右侧B-T分流术。结果 手术死亡3例,残余梗阻17例。结论 体外循环下治疗小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具较高安全性;对有右室流出道梗阻者采用右室流出道跨瓣环心包补片扩大术较肺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具优越性;对伴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患儿,可同时行体肺分流术或保持动脉导管开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监测右室舒张末容积在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监测30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负荷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右房压(RAP)、肺动脉嵌压(PAWP)等,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有反应,14例患者对液体负荷无反应。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液体负荷前后RVEDVI变化值(△RVEDV)与每搏量指数变化值(△SVI)显著相关(r=0.567,P〈0.02),RAP、PAWP变化值(△RAP、△PAWP)与△SVI无相关关系(P〉0.05)。基础前负荷参数RVEDV、RAP、PAWP与△SVI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时,容量指标RVEDVI较压力指标PAWP和RAP在反映前负荷状态方面更为可信,但RVEDVI不能作为预测机体对液体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烯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效果及选择要点.方法对42例先天性PS患者分别采用单囊法(n=15)、双球囊法(n=9)及Inoue球囊法(n=18)行PBPV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瓣膜最大开放直径.结果PBPV术后右室收缩压、右室流出道收缩压分别由(14.69±6.01)kPa和(12.16±3.48)kPa下降至(8.14±5.26)kPa和(5.39±2.21)kPa,肺动脉收缩压由(1.57±0.56)kPa上升至(2.75±0.62)kPa.肺动脉瓣最大开放直径由术前的(8.90±2.06)cm上升至(17.16±2.16)cm.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3.29±2.25)kPa和(2.52±1.95)kPa;收缩期右室至肺动脉总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4.98±4.26)kPa、(6.16±6.93)kPa和(5.65±4.75)kPa.平均随访(2.5±1.6)年,超声多普勒测肺动脉瓣流速从术后的(2.38±1.89)m/s降至(2.22±1.96)m/s,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3.02±1.9)kPa降低至(2.86±2.04)kPa.结论①3种PBPV方法治疗PS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②对瓣环较小的低年龄患者,应选用聚乙烯单球囊法;而对瓣环较大、主肺动脉扩张的大龄患者应首选Inoue球囊法,聚乙烯双囊法偶可作为Inoue球囊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肺动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12例肺动脉不同来源的栓子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PTE 9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急性PTE 1例;肺动脉瘤性栓塞2例,术中死亡1例.除2例术中死亡外,其他患者术后近期恢复良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于各种肺动脉栓塞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时防治术中和术后的肺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高压,防止再栓塞,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4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体会,探讨各种不同病变分型的较好手术方式。方法: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38岁,平均13.6岁。均经超声心动图及术中证实为主动脉瓣下狭窄,其中纤维隔膜型28例,纤维肌隔型11例,管状型3例。分别行狭窄隔膜切除、纤维肌隔及部分左室肌肉切除和左室流出道跨瓣扩大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治疗。合并畸形29例,同期行矫治手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经观察疗效满意。结论:主动脉瓣下狭窄临床诊断一旦确立,应尽早手术;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术中常规主动脉根部探查,对防止有合并畸形时本病的漏诊尤为重要;经室间隔缺损手术径路具有操作简便、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瓣的优点;手术要求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术中应尽量避免对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传导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左主干狭窄伴三支血管病变严重狭窄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对严重左主干病变伴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96例。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27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0例。60岁以上者172例(58.1%)。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46例(83.1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脑梗死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85±0.6)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281例(95.10%)。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32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7例(2.36%),其中低心排综合征1例、心室纤颤2例、脑岀血1例、消化道岀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26例(8.78%),其中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心室纤颤4例、呼吸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心包压塞2例、肾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2例及脑岀血2例。212例(71.62%)患者随访2-84个月,3例死亡(1.01%),2例与心脏病有关。结论严重左主干伴三支血管严重狭窄高危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左心功能低下者预先置入IABP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改善了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NP水平在急性肺栓塞(APE)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3例经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确诊为APE患者,分为右室功能不全组和无右室功能不全组,采用干式快速定量心衰诊断仪测定血脑钠肽(BNP)后比较两组差异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差异。结果右心室功能不全组BNP水平(2884-102pg/m1)明显高于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组(614-32pg/m1)(P〈0.05);前者严重临床表现晕厥、低血压或休克高于后者(P〈0.05);前者表示右室功能指标:肺主动脉内径和压力、右室内径、右室活动度与后者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均〈0.05);前者病死率、需要机械通气率高于后者。结论BNP水平对判断APE时右心室功能有一定价值,从而可以帮助APE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2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到2003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21例,其中隔膜型狭窄12例,管型狭窄9例.单纯狭窄隔膜切除术12例,加行左室流出道心肌切除术9例,同期手术矫治合并畸形1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心脏杂音均较术前明显减弱.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明显临床症状,均正常学习、工作.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流出道疏通满意,无瓣下狭窄复发.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治疗.掌握该病的病理解剖,手术操作仔细,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PTE)致顽固性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36例肺心病顽固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合并PTE,其中25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1例无血流动力学障碍,单纯应用抗凝治疗。结果36例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后,好转33例,3例死于呼吸衰竭及顽固性右心衰竭。结论肺心病合并肺血栓栓塞易致顽固性右心衰竭,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原发病及并发症掩盖,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