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纪树荣  常冬梅 《现代康复》2000,4(4):492-494
本评价了上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以供临床康复工作在对偏瘫患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对50例脑卒中患采用Rood、Bobath、Brunnstrom方法和50例加用PNF技术(本体促进技术)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加用PNF技术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体会到PNF技术对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33例脑血管意外后接受偏瘫康复的患者,根据其接受治疗的情况,被分成一般康复治疗组与作业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用Frgl-Meyer评价法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对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作业治疗组患者Fugl-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康复评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纪树荣  刘璇 《现代康复》2000,4(4):489-491
本评价了当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包括Brunnstrom方法、FMA量表、STEF方法、Lindmark方法、Barthel指数方法,以及上肢的痉挛评定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要点,以期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更好的应用评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 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 治疗60 次) 分别用卓大宏1967 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 例患者中,有效的为21 例, 占77 .78 % , 对27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所得的分数进行t 检验, 结果显示 P< 0.001 ,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运动再学习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常俊玲  孙波 《现代康复》2000,4(5):684-68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随机分为学习组和对照组,两组患接受一般康复。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学习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上肢合并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上肢的综合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外周孤立性肺球形病灶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纤维支气管镜(FB)检查对原因不明外周孤立性肺球形病灶诊断价值。方法:将原因不明孤立性外周肺结节(SPN)106例和孤立性外周肺块影(SPM)202例按FB检查结果、胸片、临床表现等,分为不同的亚组以了解影响FB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约57.5%经FB确诊为肺癌。SPN经FB肺癌诊断率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咯血症状的有无等有关。而SPM经FB肺癌的诊断率仅与肿块的大小有关。约2.8%SP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方肠外营养对危重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焰  陶涛  罗传兴 《华西医学》2000,15(1):56-5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配方的PN支持对危重病人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方法:20例收住ICU的危重病人被随机分为A、B两组,予PN支持7天。A组于LCT(20%ingralipid)、B组用MCT/LCT(20%Lipofundi)作脂肪乳剂。测定PN前,PN后1、3、5、7天血浆蛋白(ALB、TF、PA)及尿氮,并计算出每日的氮平衡。结果:1.血浆蛋白:①ALB在PN支持前后变化不显著,组内组间比较无显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SIAS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SIASM对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测,并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arthel指数评定法(BI)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SIASM总分与FMA总分显著相关(r=0.9545,P<0.001),SIASM上肢分与FMA上肢分显著相关(r=0.9776,P<0.001),SIASM下肢分与FMA下肢分显著相关(r=0.9329,P<0.001),SIASM总分、SIASM上肢分、SIASM下肢分与BI得分均显著相关(r1=0.7694,r2=0.6301,r3=0.7552,P<0.001)。结论:SIASM是有效的,并且简便、实用,能敏感地反映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变化,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拮抗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上肢PNF技术,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上肢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均较前降低(P<0.05),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可有效减轻患者偏瘫上肢的痉挛程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4例,根据Mini -mize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根据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试验组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慢性呼衰患者营养治疗与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碧芬  彭传锋 《临床荟萃》2000,15(3):105-106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对慢阻肺呼衰并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25例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PN组)13人,治疗组12人。两组均配给普通膳食,PN组在普通膳食外,加用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静滴2周,治疗前后查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N组患者治疗后其体重、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IgA、C3、CH50较入地明显上升,IgG、Ig  相似文献   

14.
减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有 1/ 3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 ,在 3个月内不能行走。为了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治疗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但传统的康复治疗如传统的增强肌力和单一运动训练的方法、神经促通技术、带有共同运动的Brunnstrom技术、带有螺旋和对角线运动的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或带有反射抑制性的神经发育 (Bobath)疗法等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他们不得不帮助患者转移体重和维持平衡。目前 ,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减重训练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1减重训练减重训…  相似文献   

15.
林奕  刘健  林金来 《中国康复》2016,31(1):31-34
目的:观察闭链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使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闭链运动训练。治疗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价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运动活动记录表中患肢所做活动的使用量量表(AOU)和动作质量量表(QOM)评定患侧肢体的使用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ARAT、AOU及Q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链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使用能力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运动想象疗法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肘屈伸、腕关节屈伸、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唐丹卓大宏(指导)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的英文字头。按照Basmajian和B...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ARF)是发生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的不明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其机制不明。在临床上 ,PNS并发IARF也常导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本文报告PNS伴IARF10例临床病理表现及转归 ,并作随机分组对照疗效分析 ,以探讨本病的治疗对策。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993年9月~1999年5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PNS伴IARF10例。男性4例 ,女性6例。平均年龄32岁 (18~50)。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1)PNS ;(2)ARF。以下情况已被排除 :(1)肾前性少尿 ;(2)药物过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通技术加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和主动性康复训练对68例脑出血患者(康复组)进行训练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组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步行能力训练后有明显提高。结论促通技术加主动康复训练可使正常的运动模式在没有异常运动模式的干扰下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组1992年9月开始采用Bobath法,PNF法等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90例脑瘫患儿其发病原因为常见病因,符合脑瘫诊断标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脑性瘫痪的康复训练.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50]。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