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在人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瘦素与人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人的10例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瘢痕疙瘩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瘦素mRNA呈现低表达,为0.55±0.17;增生性瘢痕组织有高表达,为0.86±0.13;瘢痕疙瘩组织呈现超高表达,为1.32±0.15。瘦素mRNA在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1),在瘢痕疙瘩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1)。结论:瘦素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较高,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尤其高,瘦素的表达程度与瘢痕的纤维化程度一致,瘦素在人的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及是否可以作为瘢痕治疗的新靶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拟研究Id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以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2例正常皮肤、15例增生性瘢痕和15例瘢痕疙瘩中Id1的表达情况。结果Id1在增生。日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可能与Id1在增生性瘢痕和疣痕疙瘩组织中的过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梁茶  朱斌  唐冰  朱家源  蔡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24-25,28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l,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标本,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IGF-1、IGF-1R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显示瘢痕疙瘩中IGF-1R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27〈0.05);IGF-1R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为弱阳性,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894〉0.05)。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IGF-1明显高于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1及IGF-1R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立文  陈明春  叶有兴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27-1227,1245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瘢痕疙瘩严重程度与CT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30例瘢痕疙瘩(病例组)Zt15例正常皮肤(对照组)组织中CTGF表达情况,并比较CTGF在瘢痕疙瘩不同临床分级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CTGF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70%,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67%,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44%(4/9)、84.62%(11/13)和100%(8/8),三者之间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瘢痕疙瘩严重程度与CT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Ki-67在病理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Ki-67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中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瘢痕疙瘩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结论瘢痕增生与细胞增殖增高呈正相关;Ki-67的表达可以作为鉴别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的XO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XO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AO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增加、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自由基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化在瘢痕过度增生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瘢痕组织中微血管数和TSP-1mRNA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mRNA的表达和微血管(MV)计数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MV的计数.结果TSP-1 mRNA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在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中的表达(P<0.05);TSP-1 mRNA表达阴性病例组的MVC显著高于TSP-1 mRNA阳性病例组的MCV(P<0.05);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微血管数多于正常皮肤和外科瘢痕组织的微血管.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而抑制不足可能是瘢痕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抑血管生成疗法可能是防治病理性瘢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静  刘流  李晓江  隋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277-1280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23例增生性瘢痕和30例瘢痕疙瘩组织中survivin和CD34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病理性瘢痕中survivin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10)、34.78%(8/23)和66.67%(20/30);瘢痕疙瘩中survivi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瘢痕疙瘩中,随survivin表达增强,MVD逐渐增高,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TK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活性变化,探讨PTK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活化的PTK催化底物多肽磷酸化,再计数底物中掺入^32P的放射活性的原理,测定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熟施肥痕和正常坡肤组织中PTK活性。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PTK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P<0.001,分别高出正常皮肤150.80%和313.80%),瘢痕疙瘩高于增生性瘢痕(P<0.001,高出65.01%)而成熟瘢痕和正常皮肤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PTK活性升高且与增生程度相关,PTK介导生长刺激的信号转导使细胞增殖和合成物质的功能增强而发生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茁β1(TGF- β1)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 )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鄄PCR 方法检测22 例瘢痕疙瘩患者、29 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及18 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 β 1及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TGF- β1及β-catenin基因均呈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05)。结论  TGF- β1/smad 和Wnt/- β1catenin 信号转导通路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CP-1和BMP-7在耳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9例耳部瘢痕疙瘩组织、21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和22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和BMP-7表达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耳部瘢痕疙瘩组MCP-1阳性率为82.76%,明显高于非病理瘢痕组(28.57%)和对照组(9.09%),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33、24.350,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BMP-7阳性率为17.24%,明显低于非病理瘢痕组(57.14%)和对照组(81.82%),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42、18.432,P〈0.05)。耳部瘢痕疙瘩组织中MCP-1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MCP-1和BMP-7共同参与调节耳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BMP一7可以作为防治耳部瘢痕疙瘩一个理想的基因治疗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R1)及半胱氨酸蛋白10(Caspase-10)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法分别检测12例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正常皮肤对照组织中成纤维细胞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1.31±0.27)和(1.19±0.23),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TNF-αR1及Caspase-10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4例、增生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瘢痕边缘)16例,每组标本中选取特异性较强的组织块各3例,原代培养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取第3代细胞制成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双重标记(CD90和α-SMA)细胞,通过计算每系成纤维细胞CD90、α-SMA的荧光值,检测成纤维细胞中CD90、α-S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90和α-SMA表达的关系。结果增生性瘢痕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强于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P〈0.05),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的CD90表达和正常皮肤的表达无差异(P〉0.05);增生性瘢痕与其周围皮肤、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来源成纤维细胞的α-SMA表达均无差异(P〉0.05);在同一细胞内CD90和α-SMA具有共区域和共趋势表达的特点。结论增生性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存在CD90多量表达的特异表型,瘢痕成纤维细胞CD90和α-SMA有共区域表达的特点和一致的表达趋势,二者可能有一定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bFGF、TGFβ1在人皮肤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病理性瘢痕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性瘢痕患者43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中bFGF、TGFβ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瘢痕形成晚期的组织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瘢痕形成早期,在增殖期瘢痕、成熟期瘢痕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发生时期的瘢痕中,TGFβ1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病理性瘢痕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bFGF可能是抑制瘢痕形成的重要因子;TGFβ1可能是瘢痕维持其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内源性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6.
黄谦  彭智 《广西医学》2010,32(8):894-896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55例患者按瘢痕增生时间分为5组:A组11例(1-3个月),B组12例(4-6个月),C组10例(7-9个月),D组10例(10-12个月),E组12例(12个月以上),以12例正常皮肤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表达为阴性;在不同病理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E的表达均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 E可能促进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B7-H1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MG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30例MG患者B7-H1mRNA在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不同临床分型、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设10例正常胸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MG组B7-H1mRNA表达水平为(0.46±0.21),对照组为(0.14±0.14),MG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MG组不同临床分型组间和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其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7-H1mRNA在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到共刺激信号的传递,干扰到胸腺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参与MG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病理性瘢痕(25例瘢痕疙瘩、30例增生性瘢痕),24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Livin和Smac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以上4种组织中Livin和Smac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F=269.533和95.514,P<0.001;蛋白:χ2=36.611和26.320,P<0.001);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Livin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Smac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或0.008)。病理性瘢痕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rP=0.418,P<0.001)。结论:Livin和Smac可能在病理性瘢痕凋亡信号传导网络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