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受试群体,筛选出4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团体幸福感辅导,控制组不做干预。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前后对照。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该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043,P0.05);实验组的得分前测,后测存在显著差异(t=-2.338,P0.05),控制组在该量表上的前测,后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催眠暗示训练对初中生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找到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兰州市六十六中8年级学生共72人。在斯坦福催眠标准引导程序后,将提前设计好的积极暗示语给实验组被试重复2遍,每周1次,共4次。同时,将自我催眠方法教给实验组被试,由被试在自我催眠之后重复积极暗示,每周2次。实验周期为1个月。结果①催眠暗示训练后实验组的自我概念水平高于训练前(t=7.894,P<0.001),控制组的没有显著变化(t=1.031,P>0.05);②实验组自我概念量表存在差异最大的3个词汇是主动参与的、热心的、主动的(t=6.565、6.159、6.111,P<0.05),没有差异的2个词汇是积极的、乐观的(t=1.248、2.015,P>0.05);③催眠暗示训练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高于训练前(t=-8.016,P<0.001),控制组没有显著变化(t=1.628,P>0.05)。结论催眠暗示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证实重量暗示与EPQ的内外向维度有关联,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显著。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人格进行测试。用实验方法测量暗示。结果: 在高低暗示组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重量暗示与EPQ的内外向维度的相关系数为r=-0.524,P<0.01,暗示与神经质维度的相关系数r=0.295,P<0.05,重量暗示与EPQ的另两个分量表精神质和效度量表无相关,男女在重量暗示上有显著的差异,t=2.248,P<0.05。结论:重量暗示与EPQ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有显著相关,不受重量暗示影响的被试更多属外向,易受重量暗示影响的被试更多为内向;高暗示者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低暗示者则不易受影响,有利于抵御外界的不良干扰,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员工真实性及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方法:从某企业中招募44名员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控制组不干预。训练前后及结束1个月后,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员工真实性量表、工作幸福感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正念水平、员工真实性后测及跟踪测均显著高于前测,后测与跟踪测差异不显著,控制组差异均不显著;工作幸福感后测显著高于前测,跟踪测与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控制组前测与后测差异不显著,跟踪测显著低于前测及后测。中介作用检验表明,真实性完全中介了实验组正念水平对工作幸福感的作用。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提高员工真实性及工作幸福感。员工真实性的中介作用可能是正念水平影响员工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信心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方法经过宣传、招募、面谈、筛选,采用自行编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10名贫困大学生(非控制组)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训练,对实验组进行前测后测,并建立控制组(控制组)。结果①实验组后测在ASLEC等量表得分与前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控制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后测的主观评定分显著性的高于前测(P〈0.01),而与控制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②团体心理辅导应该考虑长效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和谐水平。方法采用心理和谐问卷对72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及团体辅导。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无显著差异(t=0.75,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5.53,P<0.001);团体辅导1月后追踪调查显示,实验组心理和谐水平依然显著高于控制组心理和谐水平(t=4.53,P<0.001)。结论团体辅导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面部表情反馈实验,探索面部表情的调节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方法 运用亚健康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进行问卷调查筛选,选取21名被试通过匹配分成实验组1、实验组2、控制组进行面部表情反馈实验研究.结果 实验组1与控制组的后侧比较,实验组1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上显著低于控制组(t=-2.25,-2.45,-2.42,-2.39;P<0.05);实验组2与控制组的后侧比较,实验组2在躯体化上,人际敏感和焦虑显著低于控制组(t=-2.06,-2.16,-2.23;P<0.05);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2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面部表情反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潜艇艇员长航中工作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方法,于长航之前2天使用"工作应激自评量表"对54名控制组和84名实验组艇员进行前测,于长航结束前3天对两组人员进行后测。长航期间,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矫正"、"放松训练"、"音乐干预"、"对话心情"练习,控制组被试不进行心理干预。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前测分数、控制组工作应激前后测分数、实验组工作应激前后测分数、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后测分数进行比较,分别对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中各类工作应激的人数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应激(t=3.93,df=83,P0.001)、物理条件应激(t=3.02,df=83,P0.01)及工作应激总分(t=4.11,df=83,P0.01)上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控制组在人际关系应激(t=2.37,df=53,P0.05)、物理条件应激(t=2.47,df=53,P0.05)及工作应激总分(t=2.83,df=53,P0.01)上后测分数亦显著低于前测分数;心理干预前,控制组与实验组工作应激的各前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后测人际关系应激(t=3.69,df=130.57,P0.001)、物理条件应激(t=2.47,df=136,P0.05)、工作应激总分(t=3.28,df=132.67,P0.01)显著低于控制组;控制组各类工作应激的人数在前后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人际关系应激、物理条件应激和工作应激总分上,后测中各类应激的人数与前测有显著差异(Z人际关系应激=-4.941,Z物理条件应激=-4.205,Z工作应激总分=-5.210;P0.001),呈高应激人数减少、低应激人数增加的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潜艇艇员长航中的工作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监狱服刑人员情绪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北京市某监狱12名服刑人员作为实验组,12名同质服刑人员作为控制组,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在团体辅导前后施测SCL-90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量表。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SCL-90量表各纬度和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量表上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辅导结束后,实验纽SCL-90量表躯体化和抑郁2纬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实验组负.性情感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P〈0.05),实验组情感平衡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结论团体辅导对监狱服刑人员情绪管理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意象对话技术对收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漳州市收教所收教人员为被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对实验组进行分5次团体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下降,前后测结果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实验组前后测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结果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z=-2.402,P<0.05)。结论意象对话技术对改善收教人员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自我语言提示治疗焦虑症的即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我语言提示治疗焦虑症的即时作用.方法将73例门诊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接受自我语言提示治疗,对照组接受同样程序的中性语句处理;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HAMA评分的减分率都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总分、抑郁心境和心血管系统症状3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p<0.05或<0.01),对照组各项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我语言提示对焦虑症的各项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即时疗效,并初步分析了自我语言提示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吕琦 《医学信息》2018,(5):133-135
目的 分析并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便于为临床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选择采用谷维素进行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补佳乐、黄体酮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治疗后孕酮、卵泡雌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厚,且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增加厚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泡雌激素、雌二醇均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增加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有效改善机体激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Cutaneous reactivity against histamine skin prick test (Type I) and purified tuberculin protein derivative (Mantoux reaction, Type IV) was studied in eight volunteers under hypnosis. Types I and IV immunoreactivity were modulated by direct suggestion (Type I) and guided imagery (Type IV). The volunteers were highly susceptible subjects, selected by means of the Harvard Group Scale of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Form A. When the volunteers underwent hypnotic suggestion to decrease the cutaneous reaction to histamine prick test, a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2) reduction of the flare reaction (area of erythema) was observ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histamine skin prick tests. The wheal reaction did not respond to hypnotic suggestion. Neither wheal nor flare reaction could be increased in size by hypnotic sugges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histamine skin prick tests. A hypnotic suggestion of increasing the Type IV reaction on one arm and decreasing the reaction on the other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erythema size (P less than 0.02) and palpable induration (P less than 0.01). In two cases the reactions were monitored by laser doppler blood flowmetry and skin thickness measurement by ultrasou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ggested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reaction was 19% for the laser doppler bloodflow (in favor of the augmented side), and 44% for the dermal infiltrate thickness. This study objectively supports the numerous uncontrolled case reports of modulation of immunoreactivity in allergic diseases involving both Type I and Type IV skin reactions following hypnotic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4.
季景媛  赵锦  庄媛 《医学信息》2018,(22):181-183
目的 探讨移动端互动游戏对缓解心脏病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为常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则增加移动端互动游戏干预,观察两组术前焦虑水平、生命体征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术前1 d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 min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均出现变化,其中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 min两组患者心率水平均出现变化,其中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0 min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出现变化,其中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病患者在护理中加入移动端互动游戏干预可进一步缓解其术前焦虑水平,确保其稳定生命体征,并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福怡稻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食用普通大米,观察组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FBG、PPBG、HbA1C、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BG、PPBG、HbAlC水平分别为(6.10±1.24)mmol/L、(6.38±1.19)mmol/L、(7.21±1.45)%,低于对照组的(6.96±1.34)mmol/L、(7.64±1.23)mmol/L、(9.34±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水平为(14.21±4.53)IU/ml,高于对照组的(13.21±4.42)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福怡稻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忠法 《医学信息》2018,(8):146-148
目的 探究悬浮红细胞联合手工分冰冻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4月我院58例大量输血患者,依据输血方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输入悬浮红细胞,于此基础上,实验组输入手工分冰冻血浆。对比两组大量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5 天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TT、APTT、PT水平较输血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3 、5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后第1天上升,TT、APTT、PT水平较输血后1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5天,实验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均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第1、3、5天 ,实验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TT、APTT、P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量输血患者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手工分冰冻血浆,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输血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立丹    吴敬  王学军 《医学信息》2018,(7):143-145
目的 探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价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BB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调神益髓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下肢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方案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RMPP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甲泼尼龙,观察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RMPP患者使用应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方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有效率高,有助于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