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大柴胡汤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PHGPX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大柴胡汤对高胆固醇饲喂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其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测定血脂、PHG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并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大柴胡汤组血脂水平、PHGPX、Cu—Zn—SOD、LPO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AS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大柴胡汤具有抗AS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喂养高胆固醇饲料造模,12周末将模型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和中药组,药物干预12周。分别于实验开始、12周末、24周末检查hs-CRP水平。结果第12周hs-CRP水平较造模前明显升高(P<0.01);第24周中药组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病理检测显示,中药组斑块厚度减小,泡沫细胞减少,体积变小。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显著降低hs-CRP水平,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可延缓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补阳还五汤组以补阳还五汤17.5g/(kg.d)灌胃;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0.2 g/(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喂普通饲料。用药30d后测定CRP、血脂。结果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形成AS模型,模型组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组。补阳还五汤组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川芎嗪组、模型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AS作用,降低CRP和血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不仅是一个炎症标志物,它还能活化内皮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促进血栓的形成,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并可增加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可能直接介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证实,炎症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炎症贯穿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作为炎症反应最重要标志物之一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近年来受到重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健康人和AS患者体内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RP水平也明显升高,并与斑块的形态、斑块负荷明显相关。同时CRP是冠心病患者近期和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独立和强有力的预测因子,CRP>3 mg/L,预示着将来有发生阻塞性动脉疾病的危险,尤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预测价值更高。CRP与其他传统危险因子结合,可增加对心血管危险的预测价值,推荐将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等指标联合起来,用于冠脉危险的评价及远期预测。初步研究表明,针对CRP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能改善CAD患者的预后,但结论有待进一步大型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以期掌握病情、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法选取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C反应蛋白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者斑块等情况进行观察,将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硬斑者与内膜中层增厚者相比、软斑者与硬斑者相比、混合斑者与硬斑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监测,对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情况、掌握病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柴胡汤对AS家兔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柴胡汤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高胆固醇喂饲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大柴胡汤治疗性给药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 :大柴胡汤用药组能显著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与合成功能相关的细胞器明显减少。结论 :大柴胡汤可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 ,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复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模型,观察麝香银杏叶滴丸对模型家兔血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麝香银杏叶滴丸高、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它实验组供给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喂养45 d.测定不同时间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麝香银杏叶滴丸能明显降低模型家兔T-CHO, LDL-C和HCRP(P<0.05或P<0.01).结论 麝香银杏叶滴丸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病变血管重构,抑制AS的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平滑肌层的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表达的影响,为AS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新西兰兔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大柴胡汤组.第9,20周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第25周观察升主动脉病理组织学变化;RT-PCR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层CPT-1 mRNA的表达.结果:大柴胡汤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血脂水平(TC,TG,LDL)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指标包括内膜(I)/中层(M)厚度比值(L/M),I+M、内膜/中层面积比值(SI/SM)明显减小(P<0.05),CPT-1 mRNA高于模型组(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除TG值,大柴胡汤组其余指标略高于辛伐他汀组,但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柴胡汤早期应用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诱导的兔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显著增加血管平滑肌层CPT-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胡瑾 《西部中医药》2011,24(4):25-26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应用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大便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探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黄连温胆汤进行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心绞痛发作情况、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7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更低(P0.05),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NT-pro BNP、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2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黄连温胆汤进行加味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含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健胰颗粒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超敏C反应蛋白和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复方健胰颗粒治疗组、复方健胰颗粒预防组。采用高脂饲料+腹腔注射维生素D。诱导代谢综合征模型,尾部加压法测量血压,生化法检测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复方健胰颗粒治疗组、复方健胰颗粒预防组较代谢综合征组体重、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同时改善了大鼠脂质代谢。复方健胰颗粒治疗组较代谢综合征组主动脉内膜损伤较轻,斑块较小、较薄,中膜层弹力纤维稍增厚、排列有序,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明显,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明显减少;复方健胰颗粒预防组主动脉内、中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复方健胰颗粒可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防和治疗由高脂饲料+腹腔注射维生素D1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汤方(配方颗粒),1剂/d,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ET),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治疗后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ET-1和hs-CRP明显降低,NO和FMD明显升高;治疗组ET-1和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降脂汤能改善患者高脂状态,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hs-CRP水平,这可能是其降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调肝导浊法中药抗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采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进行分组喂养 ,酶法、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 ,降低PC NA、PDGF -A、PDGFR -α阳性表达率。结论 :该中药通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抑制SMC增殖 ,阻止A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5∶2,1∶1,2∶3)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蛋清致肿胀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法观察大柴胡汤中柴胡、大黄不同配比的镇痛作用。结果: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蛋清所引起的小鼠肿胀。结论:大柴胡汤中柴胡与大黄不同配比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具有差异,其中,原方中柴胡与大黄用量比例为5∶2时的抗炎镇痛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观察从脾胃辨证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思路研究实验中清眩汤治疗的98例后循环缺血病人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该方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机理。方法以自拟清眩汤(方剂组成:党参15g,茯苓15g,甘单10g,白术10g,陈皮10g,清半夏12g,天麻15g,菊花20g,荆芥6g,防风6g,川芎10g,厚朴9g,苏梗9g等,为协定处方,本院制剂室负责煎药)煎剂,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14天为一疗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眩汤可明显降低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脂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清眩汤对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宁心汤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LV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宁心汤;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LVDD明显改善,hs-CRP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宁心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其左室舒张功能改善即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心肌的顺应性、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II (Ang II) 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收集对数期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ngⅡ(10-7mol·L-1)组、缬沙坦(10-6mol·L-1)组、1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0.84 g·L-1)组,共同作用48 h后,用MTT 法测定细胞活性、单细胞电泳法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 II组心肌细胞活力(A)(0.159±0.024)、线粒体膜电位(170.19±16.15)Δψm明显降低(P<0.05),并且心肌细胞DNA损伤,p53(0.497±0.029)、Caspase-3(0.509±0.04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ng II组相比,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心肌细胞活性(A)(0.197±0.035)、线粒体膜电位(242.39±18.27)Δψm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DNA损伤、p53(0.387±0.020),Caspase-3(0.385±0.02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分为头针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头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穴透刺,取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行透穴治疗,每日1次,共7d。于治疗前、第3天、第7天,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于治疗前、第7天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第3天、第7天头针组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NDS评分呈正相关(r=0.497,P0.01)。试验结束时两组患者N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头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头针组96.8%(30/31),对照组86.7%(26/30),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L-1β水平,控制脑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