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症中三种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有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ST抬高与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病症。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个隐匿发展的慢性过程,为发生ACS的基本原因。现有充分证据说明AS病人发生ACS的关键因素为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造成斑块不稳定的因素,现在的基础研究认为主要与斑块结构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C反应蛋白(CRP)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微量免疫荧光法测量Cpn特异性抗体,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用酶联吸附法测定vWF。结果:CHD患者AMI组、UAP组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HD患者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组vWF及CRP水平高于Cpn特异性抗体阴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血浆vWF及CRP水平与Cpn特异性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正相关。结论:Cpn感染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症反应,使体内vWF水平升高,促进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血栓发生率升高,Cpn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灵  代莉  张宇  田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65-86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71例(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正常者3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各组患者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组之间血清hs—CRP测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中hs—CRP的表达存在着差异,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右一审的临床音世  相似文献   

4.
梅建华  阮振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70-17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设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26例,1支病变39例,2支病变30例,3支病变2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AMI组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有关。CRP既是冠心病病变的致病因子,也是冠心病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寒英 《河北医药》2016,(12):1771-1775
目的 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检验意义,通过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有利于冠心病的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保证冠心病患者的利益.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患者共75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5例,双支病变组50例,多支病变组55例,统计健康对照组患者、冠心病患者及不同病变类型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50例,多支病变55例.冠心病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和FFA水平,对照组也明显低于冠心病组(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病变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多支病变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P<0.05).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r=0.783,P=0.0385)、胱抑素C(r=0.821,P=0.0352)和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能够作为冠心病的初步诊断指标,并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半胱氨酸的水平含量可以初步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黄琼艳  蒋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23-312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60例CHD和正常对照者40例检测血清hsCRP的浓度,并比较分析彼此间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CHD组的hs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其他疾病组的hsCRP亦明显增高(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测定可作为CHD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严丽荣  吴艳  华琴  朱乾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57-3359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老年人体内sICAM-1、sVAP-1、CRP水平并对各指标作组间比较以分析三组之间差异。结果:三指标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水平为最高,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健康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绞痛组三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VAP-1、sICAM-1、CRP异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sVAP-1、sICAM-1、CRP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王长来  陈绍良  立彦 《江苏医药》2006,32(11):1017-10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表达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分层冠心病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同期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ACS组HSP70阳性表达率及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MV)组HSP70表达水平及血清hsCRP浓度高于双支病变(DV)及单支病变(SV)组(P〈0.05);而两项指标与患者冠脉病变形态类型无关(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与血清hs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SP70和hsCRP两项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发病性质有关,而与病变形态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缺血性心肌病(ICM)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CRP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SAP、UAP、ICM、AMI组的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UAP、ICM组的CRP含量与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的含量高低对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 15 0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 (NCHD)组 3 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46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 3 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 1例 ,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四组患者C反应蛋白。结果 冠心病各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NCHD组 ,AMI、UAP两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SAP组 ,A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冠心病(CHD)及其严重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各组SAA的血浆浓度。结果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亚组和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亚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差异有显著性;不同亚组分析: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亚组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亚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比较CHD危险因素导致CHD发生的危害性,SAA〉CHD家族史﹥TC﹥体重指数﹥高血压史﹥吸烟指数。结论SAA与冠心病及其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6例冠心病患者,核实全部病史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计496例患者中(男311、女185),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所占百分比,男性分别为:47%,52%,31%,46%,23%,52%;女性分别为:9%,50%,53%,49%,26%,74%.其中,吸烟比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和家族史对不同性别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无差别,糖尿病和年龄对女性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但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女性血脂代谢紊乱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男性41%、女性59%).结论 不同性别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糖尿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是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55岁,女<65岁)74例和对照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患者冠心病发生率较高,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是冠心病常见的高危风险因素,其和冠心病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2例青年患者(≤40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组(217例)和非冠心病组(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292例青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4 kg/m^2者占78.8%(230/292),吸烟者71.6%(209/292);饮食习惯中喜油腻饮食者55.5%(162/292)。冠心病组严重吸烟者(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比例高[207.%(45/217)比9.2%(7/75),P=0.015]。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表明,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大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4.6±1.5)mmol/L比(4.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1.1)mmol/L比(2.1±0.6)mmol/L,脂蛋白a:(135±110)mg/L比(102±58)mg/L,尿酸:(360±100)μmol/L比(337±94)μmol/L,5(2,13)mm/1 h比2(36,)mm/1 h;0.450(0.290,2.510)pmol/L比0.320(0.208,04.7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敏C 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0.738,3.755) mg/L比12.80(0.550,2.71)m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比值比(OR)=1.89,95%置信区间(CI):17.4~2.05],高血压(O R=1.56,95% CI:1.48~1.65),2型糖尿病(O R=1.37,95%CI:1.25~15.0),高脂饮食(OR=1.35,95%CI:1.28~1.43)和体重指数>24 kg/m^2(OR=1.09,95% CI:1.03~1.17)和有饮酒史(OR=1.37,95% CI:1.30~1.46)的年轻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在被调查的年龄≤40岁的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和老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18~44岁)248例和老年女性患者(60~80岁)240例的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52.4%(130/248)比70.8%(170/240),16.9%(42/248)比56.7%(68/240),25.8%(64/248)比45.0%(108/240)](均P〈0.05);②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76.6%(190/248)比35.0%(84/240)],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3.2%(8/248)比30.8%(74/240)](均P〈0.05)。③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29.8%(74/248)比16.3% (39/240)],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82.6%(133/248)比62.8%(113/240)](P〈0.05)。④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青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0例(24.2%),老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57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66.7%(40/60)比38.6%(22/57)](P〈0.05),青年女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患者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13.3%(8/60)比35.1%(20/57)](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比值比(OR)=22.182, 95%置信区间(CI): 5.590~96.182,P=0.000;OR=0.892, 95%CI:0.858~0.969,P=0.004;OR=0.762, 95%CI:0.612~0.901,P=0.003;OR=0.357, 95%CI: 0.158~0.418,P=0.000]。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OR=3.027, 95%CI:1.799~5.102,P=0.000;OR=1.678, 95%CI:1.004~2.811,P=0.040)。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老年女性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  相似文献   

20.
王金玲 《中国医药》2014,(8):1111-1113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以及病房冠心病便秘患者80例(便秘组),同时收集同期体格检查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冠心病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排便习惯、方式、膳食结构、活动锻炼等情况.结果 便秘组与正常对照组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方式、环境的改变,每天饮水(>1 500 ml)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8% (23/80)比76.0% (38/50),67.5%(54/80)比44.0%(22/50),36.2%(29/80)比62.0%(31/50)](P=0.000,P=0.008,P=0.004);便秘组和正常对照组食用水果、蔬菜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35/80)比60.0% (30/50)](P=0.071);每天适量活动者比例便秘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38/80)比54.0% (27/50)](P=0.471).结论 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与排便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故建立良好的排便以及饮食习惯可预防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