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发现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时较普通肝素副作用少,作用较肯定,且使用方便。文章综述了低分子量肝素的成分、作用机制及在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资料,复习了其副作用和耐受性问题。但文献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资料较少,需作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目前就肝素类物质 ,包括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有效性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主要就低分子量肝素较普通肝素的作用优点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但目前就肝素类物质,包括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有效性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主要就低分子量肝素较普通肝素的作用优点及其在缺血笥脑血管病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和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血栓使用强,出血副作用少,半衰期长,分子量小而易于皮下吸收的优点,因此在防治血栓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就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特别是在防治深部静脉血栓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应用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2〕。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多,诸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氯吡格雷等〔3,4〕。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房颤动病人早期脑卒中再发生的危险增加,因而广泛提倡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但缺乏关于权衡其危险与益处的详细资料。本研究探究了皮下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心房颤动病人早期脑卒中再发作方面是否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李文歌,陈香美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血液透析80年代,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s,LMWHs)的临床应用,使血液抗凝、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较大改观。LMWHs与目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肝素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较易引起自发性出血,故而影响着临床进一步治疗和预后,现将肝素在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一、抗凝作用机制:肝素的分子量为4000~6000,肝素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很复杂:(1)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2)抑制凝血酶,使之不能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相似文献   

9.
普通肝素作为抗凝药物,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然而其出血、诱导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因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良好抗血栓作用,高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毒副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取代肝素用于缺血性卒中,现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1 LMWH的作用机制 LMWH是普通肝素经化学解聚获得,解聚方法包括化学法、肝素酶分解法及微量照射法,解聚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4000~5000道尔顿,主要成分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3组患者根据病情及并发症酌情加用脱水剂、降血糖药、降血脂药或降血压药,同时均应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胞磷胆碱。治疗组4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1组4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2组4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0.9%、65.9%;对照1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85.0%、55.0%;对照2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76.1%、47.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重型患者中,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者。  相似文献   

11.
肝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改善肝脏微循环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其中12例 素,10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每位患者用药至少两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AT-Ⅲ活性。B组中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分别行肝活组织检查。治疗半月前后,A、B二组ALT、PT水平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HA水平显著下降。肝素组与低分子量肝素组相比,AT-Ⅲ活性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肝细胞肿胀减轻,肝窦腔通畅,毛细胆管淤胆减轻。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短期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低分子量肝素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32例 ,观察其有效性 ,并与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总有效率达 87.5 % ,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 6 6 .7% )高。结论 :与常用脑血管病治疗剂相比 ,低分子肝素具有作用快、使用方便、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量肝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低分子量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而得的新型抗凝药。其良好的抗血栓作用、高生物利用度、较少出血倾向等药理特性,使其在缺血性卒中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收治的UAP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对照组各 3 0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平均年龄 ( 63 .7± 2 .9)岁 ,其中男 2 8例 ,女 2例 ;对照组 (普通肝素治疗组 )平均年龄 ( 61.4± 2 .5 )岁 ,其中男 2 7例 ,女 3例 ;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伴有ECG相邻 2个导联的ST段缺血性偏移 >0 .1mV ,ST段压低、T倒置或伪改善。用药前 48h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5.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不积极防治,可能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阻止TIA的发作,正确评价和适时干预TIA,对预防永久性脑缺血有着重要意义。我院近两年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59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2年跟踪观察.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加他汀类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结果 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立迈青 (低分子量肝素钙 )是由普通肝素 (UFH)裂解而成的 ,目前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为提高对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作用的认识 ,我们观察了低分子量肝素钙对 5 7例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共 96例 ,男性 91例 ,女性 5例 ,年龄 6 5~ 87岁。其中治疗组 5 7例 ,对照组 39例 ,用药前 1周停用影响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抗凝药物。治疗组 :在对症治疗基础上 ,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续用 10d。对照组 :只给予对症治疗。检测指标 :高切全…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和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治斑块上形成白色血小板血栓,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则可以防止白色血栓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完全阻塞动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多为脑梗死的先兆。阻止TIA的发作,正确评价和适时干预TIA,对预防永久性脑缺血有着重要意义。2004年8月-2006年2月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共收治36例TIA病人,其中2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1年,应用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依从性好69.44%,依从性差30.56%。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低、缺乏缺血性脑血管病知识、存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低(OR=4.23、3.38、3.05、2.98)。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他汀类药物二级预防存在一定程度不依从性,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