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神经梅毒与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梅毒病例随着吸毒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增多而增加。对神经梅毒,尤其是神经梅毒的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实质型神经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5例和脊髓痨3例),特殊类型神经梅毒(多颅神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示,63.16%的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100%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阳性,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增高分别为75%和50%;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实质型神经梅毒应引起重视;TPPA或许在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中可以使用,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MRI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间质型梅毒,尤其以脑膜血管梅毒常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特异性较高,而脑脊液的阳性率低于血清;头部MRI以梅毒树胶肿表现典型;治疗上除梅毒树胶肿需手术切除外,余类型首选青霉素治疗,有效率93%(14115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无特异性,易误诊,血清或(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仍为有效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分型及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中据脑脊液结果确诊神经梅毒8例、疑诊1例、非神经梅毒1例。8例神经梅毒确诊病例中脊髓痨型3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麻痹性痴呆1例,树胶肿性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1例。头颅及脊髓MRI检查异常无明显特异性。青霉素治疗10例,有效9例,失访1例。治疗后脑脊液蛋白、白细胞、压力、脑脊液非螺旋体抗原滴度有不同程度下降。10例患者均未发生赫氏反应。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全国在解放后,梅毒和神经梅毒基本消灭.但近10余年,又出现了新的梅毒患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回顾及总结福清市医院1994~2004年住院治疗的27例神经梅毒的资料,旨在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估计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有明确的梅毒血清固定和神经梅毒定义,且有报道血清固定病例数及神经梅毒病例数的文献。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769篇,最终纳入文献23篇,涉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103例,其中神经梅毒患者420例。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为18%(95%CI:13%~25%)。血清固定患者的年龄(χ2=104.82,P<0.001)和判断血清固定的随访时间(χ2=139.44,P<0.001)不同,神经梅毒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脊液检测方法不同,神经梅毒检测阳性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7.86,P<0.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制定梅毒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可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卒中、脑膜炎等。随着青霉素药物的广泛应用, 神经梅毒的发病率逐年降低。本文报道1例老年患者双侧脑出血伴有神经梅毒, 并详细记录其诊疗过程, 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及效果。临床上对老年颅内出血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 特别是少见出血类型, 除了常见病因高血压之外, 神经梅毒是重要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早期误诊率高,确诊需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检测。本文报道了2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旨在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兆  张千 《内科》2013,(2):158-159,13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性格改变,抽搐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脑萎缩。1例患者左侧颞叶及海马呈现异常信号,4例患者海马、颞叶内侧面、岛叶未发现异常信号。血清及CSF梅毒特异性检查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确诊需检查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 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翁文佳  闫俊玲  高艳青 《传染病信息》2019,32(5):399-401,406
目的分析8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等资料。结果 8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54例(62.1%),其中眼部受损者最多见;无症状患者33例(37.9%)。87例患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异常率为82.8%,脑脊液蛋白异常率为44.8%,脑脊液RPR的异常率为44.8%,脑脊液TPPA阳性率为80.5%,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87.4%、IgM抗体阳性率为3.4%。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脑脊液RPR、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有症状患者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94.4%,Ig M抗体阳性率为3.7%。结论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中眼部受损者多见,临床医生对有眼部损害的梅毒患者须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RPR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RPR在诊断神经梅毒中的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FTA-ABS抗体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均以脑卒中样表现起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血清及脑脊液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以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没有明确病因或病因较少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实验和脑脊液检查,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近10余年来,我国梅毒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导致神经梅毒患病率也有所上升,其防治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管理,对改善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梅毒螺旋体中枢神经系统入侵、梅毒螺旋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入侵与受累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目前神经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神经梅毒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例神经梅毒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梅毒以精神症状,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局灶性缺血灶、脑白质信号异常、脑室扩张等,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多处狭窄。实验室有特征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结论神经梅毒早期临床并无特异性表现,应注意筛查,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大剂量青霉素多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诱发电位(EP)变化特点以及其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43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2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分别行EEG、BEAM、EP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神经梅毒组EEG广泛性异常率明显高于腔梗组(P<0.05),而局限性异常率明显低于腔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神经梅毒组和腔梗组BEAM部分频带相对功率改变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EP各成分波峰潜伏期(PL)及波间间期(IPL)均明显延长(P<0.05),而神经梅毒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EEG、BEAM检查对神经梅毒、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评估具有实用价值,但神经梅毒的EP异常率缺乏诊断价值,而EP可以作为判断腔隙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NS)是指梅毒螺旋体侵犯人体的大脑、脊髓或脑膜等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持续感染。随着梅毒的迅速蔓延,神经梅毒发病率也不断上升[1]。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病毒性脑炎、脑梗死、多发性神经炎、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极其相似,加上近年抗生素的滥用,神经梅毒的自然进程变得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由此导致很高的漏诊和误诊率[2,3]。  相似文献   

17.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1—3个月内即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如未经规则驱梅治疗,有10%左右的患者在以后的3—20年中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称神经梅毒(ileurosyphilis)。初期(下疳)及二期症状(皮疹)不显著的患者发生神经症状的可能性更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个案报道不多,但在近10年来,梅毒感染在我国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下,神经梅毒的发病不容忽视。现将最近在我院所发现,并临床确诊的1例神经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毒(syphilis)是梅毒螺旋体(也称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可侵及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组织和器官。梅毒以性传播为主,母婴传播和输血等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梅毒螺旋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可累及脑实质、颅神经、脑膜、脑血管、脊髓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被称为"超级模仿师"[1]。梅毒流行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33例患者误诊13例,误诊率为39.4%。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导致误诊,临床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对可疑患者注意行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筛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如:脑膜、脊髓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误诊率较高,故有人称之为"没有远离但常被遗忘"的疾病[1],近年来神经梅毒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 。为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现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7年收治的21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收集2010—2017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和皮肤科确诊为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诊断标准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