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地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健康成年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天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h内贴壁,体外分化5-7天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本所近6年(1991~1997年)来饲养中死亡的328例恒河猴进行尸体剖析,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病因统计,呼吸系统病最高(39.6%).消化系统为第二位(27.1%),合并症次之(14.0%);全年中1~4月份为猴子死亡高峰.占全年死亡率的43.4%。按死亡猴年龄统计,幼年猴中雄性猴死亡率(64.2%)高于雌性猴(35.8%),青年猴中雄性猴死亡率(56.6%)略高于雌性猴(43.4%),但成年猴中雌性猴死亡率(73.4%)高于雄性猴(26.6%)。本文根据恒河猴饲养的环境条件.死亡猴的病理变化.对动物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在北京地区恒河猴的人工饲养与繁殖彭传贵,孙岩松,李砚忠,江其辉(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恒河猴是在进化中接近于人类,且容易得到的动物之一,因此,被作为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行为学、生物进化等研究,同时还可应用于新药临床前毒... 相似文献
5.
按原位获取法获取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2×109/L)。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长10cm,直径3mm),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94.62±2.84)%];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入工血管后2h,扫描电镜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恒河猴静脉内皮细胞衬里ePTFE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原位获取法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制备成内皮细胞悬液。用纤维蛋白胶和纤维连接蛋白联合预衬各ePTFE人工血管腔,将内皮细胞灌入此人工血管,结果内皮细胞的贴壁率明显提高;内皮细胞高密度种植人工血管后2h,扫描电下见人工血管腔表面已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单层;孵育9d后,透射电镜见内皮细胞骨架已分化成熟,表明此时人工血管腔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抗切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恒河猴的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往常,生物医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恒河猴,绝大多数来源于野生群。但野生猴常感染各种疾病,干扰研究工作,甚至危害工作人员。近年来,世界各国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猴类的来源极为紧张。所以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展猿猴的人工繁殖。人工繁殖虽然成本较高,但有许多优点,可以根据科研设计,持续供应合格的或具有特定要求的动物:如已知年龄、遗传学背景等。由于我国为盛产恒河猴的国家之一,所以种子来源主要为野生,其年龄、疾病史和生育史都不清楚,必须在检疫和驯养期间进行检查作出估计,建立档案。种猴应该体态正常,营养佳良,无结核病、肝炎、菌痢。体内外寄生虫均需驱除。雄性要求睾丸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 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成年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 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 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 h内贴壁,体外分化5~7 d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 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 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 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 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 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In vitromaturation,IVM)、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治疗不育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对接受体外授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injection-embryotransfer,ⅣF/ICSI-ET)助孕的小育夫妇为对象,在自然月经周期卵泡直径>10 mm、内源性LH(Luteinizing hormone)峰出现之前采卵.采卵当日成熟卵(Metaphase Ⅱ,M Ⅱ)行IVF授精,未成熟卵进行体外培养24~48 h,成熟至M Ⅱ期后行ICSI授精,受精后72 h行胚胎移植.结果:30个ⅣM周期中,2个周期取卵末获卵.另28个周期共获卵113个,其中成熟卵29个,退化卵10个,未成熟卵74个,体外培养后成熟印个,成熟率81.08%.20个周期有胚胎移植,6例临床妊娠.其中5例成功分娩足月健康婴儿(1例来自成熟卵、4例来自未成熟卵),1例临床妊娠流产.结论:自然周期未成熟卵IVM、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不育患者.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对恒河猴的正常生理数值进行系统的测定。现将103只恒河猴血清蛋白成分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选择正常无病恒河猴100只,(公猴55只,母猴45只)。另挑3只正患痢疾的病猴,(公猴2只,母猴1只),年龄为2—10岁。仪器,试剂及操作方法见一般临床检验书藉。测定方法重复性的评价用同一标本在相同条件下电泳10次,平均差异范围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1)
作者通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恒河猴耳蜗螺旋神经节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包括恒河猴在内)螺旋神经节细胞的髓鞘化是有区别的。恒河猴的螺旋神经节细胞与人及豚鼠、猫等哺乳动物一样,亦分为大细胞(90%),主要分布于神经节的中央;小细胞(10%),多位于神经节周边,为多极细胞。其差别主要在于:猫、豚鼠、玄鼠等大细胞皆有髓鞘,小细胞均无髓鞘;恒河猴的大细胞多数有髓鞘,少数无髓鞘,小细胞一般无髓鞘,个别有髓鞘,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人的螺旋神经 相似文献
14.
笼养恒河猴的月经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大小为1.1m×0.8m×0.8m的笼体对12只成年雌性恒河猴采用单笼饲养,建立了恒河猴个体月经史档案,观察记录它们不同月份的44个月经周期,探讨在笼养条件下,恒河猴的月经生理及其与季节的关系,为大幅度提高恒河猴的人工繁殖率提供重要的生殖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花环法测定了53例健康恒河猴(其中公猴21只,母猴32只)红细胞上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数量。恒河猴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的数量为12.83±1.95(其中公猴为13.95±1.85,母猴为12.08±1.62)。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数量为6.37±1.25(其中公猴为6.74±1.17,母猴为6.13±1.26)。研究结果充分表明恒河猴的红细胞,除了具有携氧、运输气体等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恒河猴的红细胞可通过其膜上的C_3b受体,结合有害的免疫复合物,通过血液循环把它运输到肝、脾等器官,由吞噬细胞吞噬而排出体外,红细胞的这种功能并不亚于白细胞,因为红细胞的数量比白细胞多1000余倍,它与免疫复合物接触的机遇也比白细胞多500~1000倍。 相似文献
16.
体外诱导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分化为结膜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诱导体外培养、纯化的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向结膜上皮细胞分化,探索皮肤干细胞的可塑性。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用Ⅳ型胶原纯化,纯化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细胞比例,纯化后的皮肤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鉴定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皮肤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挑选出有荧光的细胞,与人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再进行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黏蛋白4和角蛋白4的鉴定,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干细胞纯化后比例接近90%。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细胞呈现绿色荧光,与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后,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查黏蛋白4和角蛋白4阳性。结论在体外培养纯化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结膜上皮细胞特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陈筱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6,(2)
猕猴类中的自发性免疫缺陷型综合征,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型综合征的一种重要的动物模型。在新英格兰区灵长动物研究中心(New England RegionalPrimate Research Center),从感染猴体分离出了一种不同于Mason-Pfizer猴病毒的新种D型逆录病毒(retrovirus)。对人工感染D/New England逆录病毒的猕猴进行13个月的研究。接种后的猕猴呈现无滤胞增生性淋巴结病、明显的嗜中性细胞减少、以及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原始化(lymphocyte blastogenic)反应一过性下降等征象。尽管在病毒株、病毒生长方 相似文献
18.
恒河猴月经血量的测定,对于恒河猴生殖生物学研究以及人类新型避孕药具临床前研究、妇科月经量改变研究的动物模型是必要的。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本文应用 Hallberg 碱性正铁血红素比色法,测定有规则月经周期的7只成年恒河猴(Rhesusmonkey)的月经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对比 SARS 患者和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为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阐明 SARS 病变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ARS 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观察研究,并与人类 SRAS 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人类 SARS 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及全身中毒性脏器损伤三方面,恒河猴动物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 SARS 病变特点。结论SARS 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具有类似人类 SARS 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 SARS 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对比SARS患者和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为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阐明SARS病变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观察研究,并与人类SRAS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人类SARS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及全身中毒性脏器损伤三方面,恒河猴动物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SARS病变特点。结论 SARS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具有类似人类SARS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SARS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