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关系.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制备碱烧伤CNV模型,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角膜HGF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 第4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CNV面积分别为:(13.10±0.78)mm2、(27.84±0.56)mm2、(36.45±0.75)mm2.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GF在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少量表达,VEGF不表达;角膜碱烧伤后HGF 及VEGF的蛋白表达迅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第7天显著下降.结论 HGF及VEGF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HGF与VEGF 2者表达失衡可能与CNV形成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兔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普通家兔25只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1,3,5,7,14d)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升高,伤后5d达高峰(阳性表达最强,遍布全层),伤后7dVEGF的表达开始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兔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反义RNA(rAAN-aVEGF165)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实验组前房注射rAAV-aVEGF165,对照组前房注射rAAV-Lacz。30天后,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以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Western blot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碱烧伤后各个时期角膜VEGF165的表达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下调VEGF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重组腺相关病毒是眼反义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或高压氧治疗对碱烧伤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21只兔(42只眼)被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兔(14只眼)。羊膜移植组、高压氧治疗组分别行羊膜移植和高压氧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的表达,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 羊膜移植组和高压氧治疗组VEGF蛋白表达下降,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感染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和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 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羊膜移植或高压氧治疗可抑制碱烧伤角膜VEGF的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bevacizumab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鼠龄6~8周、体质量(18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建立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大鼠随杌分为3个不同剂量药物治疗组(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20眼),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分别给予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0.5 mg、1.0 mg、2.0 mg)的bevacizumab,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然后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的各项数据观察,观察期为16 d,主要观察项目包括各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碱烧伤后第7天和第16天后采集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16天,计算平均OD值;评价药物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结果 碱烧伤后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各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染色明显增强,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减弱.碱烧伤后第16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和VEGF平均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第16天大鼠角膜CD34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及新生血管密度计数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一定浓度的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关系.方法 使用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浸润1 mol·L-1 NaOH溶液、直径为3 mm的单片滤纸,准确置于大鼠右眼角膜中央30 s,制作CNV模型.25只SD大鼠右眼为实验眼,随机分成5组,每组5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分别计算新生血管长度和面积.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碱烧伤后4 d、7 d、14 d、21 d,实验组CNV面积分别为:(2.55±0.15)m2、(4.15±0.36)mm2、(10.21±0.45)mm2、(8.56±0.06)mm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角膜碱烧伤后1 d,实验组瘦素、VEGF的表达开始增高,碱烧伤后14 d达高峰,14 d后瘦素、VEGF的表达下降,21 d后显著下降;其表达部位主要分布在形成的新生血管区域和上皮层;正常对照组瘦素可微弱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VEGF没有表达或仅在上皮基底膜有微弱表达.实验组角膜瘦素、VEGF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χ2=29.07,P=0.001;χ2=35.51,P=0.001),瘦素与VEGF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95,P=0.001).结论 瘦素和VEGF表达水平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相关性,瘦素可能成为治疗CNV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对碱烧伤后眼表结构修复影响。方法:应用5mm直径滤片吸附1mol/LNaOH,烧伤大鼠角膜1min所造的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并在烧伤后采用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平铺在受伤的角膜表面,并在烧伤后1,2,4wk处死各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以及TNF-α,IL-6,IL-8表达情况,并行对照分析。结果:烧伤后使用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平铺在受伤的角膜表面组角膜新生血管和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在烧伤后1,2,4wk均明显少于烧伤组。结论: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显著促进角膜烧伤后角膜上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及其CXC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以及CXCR4特异性桔抗剂AMD3100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建立SD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SDF-1和CXCR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DF-1和CXCR4在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另设碱烧伤对照组和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分别给予0.1 mL生理盐水和AMD3100球结膜下注射,比较2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 碱烧伤后SDF-1阳性表达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CXCR4阳性表达于炎性浸润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可检出微量SDF-1和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碱烧伤后2 d,SD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7d、10 d分别是正常水平的3.8倍和21.0倍;CXCR4 mRNA和蛋白水平在碱烧伤后2 d明显升高,7 d、10 d分别是正常水平的1.9倍和17.5倍.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7 d、10 d、14 d时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碱烧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治疗组碱烧伤后2 d、5 d、7 d、10 d、14 d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含量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DF-1与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AMD3100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可能成为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10-5mol/L洛伐他汀溶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TGF-β1的表达,并在基因水平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角膜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VEGF及TGF-β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在造模后4d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治疗组低于对照组(0.422±0.083vs0.786±0.126,P<0.05)。结论:洛伐他汀通过下调VEGF及TGF-β1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伴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2]),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可与所有已知VEGF异构体结合,通过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而起到抗VEGF的作用~([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NCV)的生长及退化过程和角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变化,探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利用角膜灌注和照相方法对CNV进行观察。在不同时间点提取角膜的总RNA,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VEGF mRNA。应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CNV,并观察其对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角膜新生血管的初期阶段(烧伤后2d内);(2)角膜新生血管的增长阶段(烧伤后3-10d);(3)新生血管的退化阶段(烧伤2周后)。实验发现VEGF mRNA在烧伤后24h达到高峰,是正常角膜的5.3倍;在烧伤后第4天,VEGF mNRA水平为正常时1倍;第7天时,VEGF mRNA下降至正常。地塞米松组CNV生长与VEGF mRNA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在烧伤后24h VEGF的表达是正常时的3.24倍,抑制率为38.8%;烧伤后4d,较对照组VEGF的表达下降了16.2%。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1.7%(烧伤后第4天)和23.7%(烧伤后第7天)。结论 VEGF mRNA的升高及降低同CNV的发生及退化关系密切,激素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与对VEGF表达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HIF-1)、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的表达,观察局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HIF-1、iNOS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HIF-1及iNOS在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四组,实验组(A、B、C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结膜下注射,对照组(D组)给予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结果兔角膜碱烧伤后,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且随As2O3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HIF-1和iNOS是重要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因子,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可能是与HIF-1和i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结膜下注射VEGF靶向抗体MIL60,观察其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oNV)生长的影响,初步探讨MIL60抑制大鼠CoNV生长的基本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碱烧伤诱导的SD大鼠CoNV模型(右眼造模),根据碱烧伤后第1天结膜下注射的药物不同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25 mg·mL-1 MIL60组、地塞米松组、MIL60溶剂组和NaCl组.观察并记录CoNV生长情况及角膜的形态变化,通过软件分析CoNV的长度及累及面积.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分别处死动物,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检测角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1(VEGF receptor-1,VEGFR-1)、VEGF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与MIL60溶剂组和NaC1组比较,地塞米松组、25 mg·mL-1 MIL60 组CoNV面积和长度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5 mg·mL-1MIL60组的CoNV长度和面积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为P>0.05).同时,MIL60还能有效降低角膜组织中VEGF、VEGFR-1、VEGFR-2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 MIL60能显著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oNV的生长,并且还能减轻碱烧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碱烧伤Sprague-Dawley(SD)大鼠角膜制备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K及VEGF在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ILK及VEGF在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中仅有微弱表达,而在碱烧伤后各时间点的角膜上皮以及血管内皮中均有明显表达(P<0.01).碱烧伤后3~5d,可见二者阳性表达,且迅速增加;7~10d,二者表达达到高峰;14d以后二者表达逐渐减弱,与形态学观察CNV生长过程一致.即碱烧伤后3~5d新生血管生长迅速,7~10d生长达到高峰,14d以后血管开始逐渐减少退化.ILK及VEGF表达的变化均与CNV的变化呈正相关(ILK与CNV面积相关系数r=0.900,P<0.01;VEGF与CNV面积相关系数r=0.878,P<0.01),且二者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0.926,P<0.01).结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ILK及VEGF均有明显表达,二者作为重要的调控子共同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姜黄素对大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影响及CNV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iNOS)的表达情况。方法:以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使用姜黄素前后各时期角膜组织中VEGF和iNOS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姜黄素结膜下注射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4.453,4.440,3.887,4.718,3.585,P<0.05);免疫组化染色,VEGF和iNOS在正常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有弱表达,新生血管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主要分布在新生血管形成区域和上皮全层;结膜下注射组表达明显减少;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一致。结论:姜黄素可以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其机制与降低角膜新生血管VEGF和iNOS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赵琳  王峰  石蕊  熊全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263-1265
目的:观察保存羊膜移植治疗兔角膜急性碱烧伤眼的组织学变化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作用。方法:建立兔急性角膜碱烧伤模型,并于24h内行保存羊膜移植术(右眼,12眼/组),设左眼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双眼形态及角膜新生血管变化,并检测房水中TNF-α含量及角膜组织PDGF-B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炎症反应轻,角膜溃疡范围小,上皮再生速度快,新生血管长度短(P<0.05)。7,28d治疗组房水TNF-α含量分别为315.5±19.8ng/L和140.6±11.5ng/L,明显低于对照眼的363.0±28.5ng/L和283.5±19.9ng/L(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DGF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角膜急性碱烧伤后早期行保存羊膜移植术,能抑制眼内炎症,促进角膜修复,其作用与抑制TNF-α,促进PD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结膜下注射吡格列酮,观察烧伤后不同时期的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长度,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碱烧伤后及烧伤治疗不同时期的VEGF,b-FGF的表达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角膜碱烧伤后2d角膜新生血管开始生长,7~10d达到高峰,吡格列酮治疗后的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延迟,血管的生长受到抑制,VEGF,b-FGF随时间发生变化,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局部应用吡格列酮对由碱烧伤引起的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