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8年8月因间断性头痛、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伴视力下降入我科。3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以额、双侧颞部痛为主,呈钝痛,伴恶心呕吐。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前因视力下降,佩带近视眼镜。近3 d患者头痛进行性加重,于立位行走时明显,卧位时缓解,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等情况,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考虑鞍区占位后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因头痛5年,性功能减退3 月,伴视力下降10 d入院.查体:左眼视力1 m数指,右眼视力0.5,左眼鼻侧视野缺损,右眼颞侧视野缺损,双眼底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头颅MRI提示:鞍区3.1 cm×3.1 cm×4.7 cm占位性病变,境界尚清,垂体向下受压变扁,三脑室受压,注射GD-GTPA后肿瘤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无增强效应,术前考虑为颅咽管瘤.手术采用右翼点入路,术中见肿瘤来源于视交叉,鞍隔完整,垂体柄正常,视神经紧靠鞍结节,视交叉被压扁,穿刺抽出约4ml陈旧血性液,分块切除大部分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术后左眼失明,未出现其它并发症.随访半年左眼失明,右眼视力0.7,右眼颞侧视野缺损改善.  相似文献   

3.
官明  詹书良  顾应江 《四川医学》2002,23(2):143-143
患者 ,男 ,8岁。发现左额部搏动性包块伴头痛 1年 ,头痛加重 3月入院。发病前有左额线形骨折及左额头皮血肿外伤史。 1年前 ,左额部出现不断长大之包块 ,质软 ,有搏动 ,伴头痛 ,晨起时较重。 3月前 ,患者头痛加重 ,出现恶心、呕吐。查体 :有轻微视力下降 ,双颞侧视野缩小 ,余无异常 ,无内分泌功能异常。行头颅CT检查示 :鞍区肿瘤 (多为颅咽管瘤 ) ,左额生长性骨折。入院后经术前准备 ,冠状切口 ,左额骨缺损部位入路达鞍区摘除肿瘤。同时以带蒂颞筋膜修补缺损之硬脑膜。以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病理报告为鞍区颅咽管瘤 ,术后 8天拆线出院。生…  相似文献   

4.
鞍区肿瘤32例的眼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以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鞍区肿瘤患者视力、视野、眼底及眼肌麻痹等眼部临床表现及其相关阳性体征。结果:鞍区肿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等症状,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首诊于眼科14例,占44%,在眼科常易误诊。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和视野障碍病人,应详细地询问病史,详查视野,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 颅内生殖细胞瘤多见于三脑室后部。亦可发生于鞍区。以儿童多见。我们曾收治5例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现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 例1 男,11岁,因头痛视力下降一周入眼科。一年前曾因“多饮多尿”在外院治疗,当时每天尿量3000ml以上,经服药症状缓解,眼科给激素等治疗,视力未见好转,经头颅CT扫描提示“鞍区肿瘤”转我科。  相似文献   

6.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岁。视力进行性下降伴眼球震颤1年余,于1989年4月入院,无发热,肢体抽搐及多饮、多尿、肥胖、发育异常等改变。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6,眼球水平震颤,眼球活动无明显受限。眼底检查:右侧视神经萎缩。CT平扫右鞍旁为低密、等密、稍高密度表现,大小30×40mm,增强为均匀强化影,诊断为右鞍旁视神经胶质细胞瘤。手术经右翼点入路至右鞍区暴露肿瘤,见粉红色瘤体与视神经粘连,血供丰富。遂沿视神经分离,显微镜下大部分切除肿瘤。病理所见:瘤细胞多为梭形,胞浆丰富,核卵圆形,深染,核仁明显,部分瘤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似淋巴细胞。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术后右眼视力完全丧失,左眼视力为2米指数,眼球震颤消失。1月后出院时复查CT显示原肿瘤病灶区仍有部分稍高密度影,范围较术前小。三月后患儿出现发作性头痛、呕吐,复查CT显示“右鞍旁病变40×40mm大小”,平扫仍为低密、等密、稍高密度表现,增强为统一强化,病灶左侧有囊样改变,左右侧脑室对称性扩大。家属不愿接受再次手术,经对症治疗二天后症状缓解出院。于1991年元月再次出现剧烈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经口鼻蝶显微镜下切除鞍区占位性病变1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3~60岁,平均41.2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4.4年.临床表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8例,肢端肥大2例,闭经、泌乳4例,头痛5例.生长发育缓慢2例.术前内分泌检查:垂体功能低下4例,泌乳素增高4例,生长激素增高2例.影像学检查:患者全部行头颅X线、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肿瘤均位于鞍区,向上、后及侧方发展,向侧方侵犯海绵窦3例,1例呈哑铃型生长,鞍膈孔上部分较小.肿瘤直径2.5~4.2 cm.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野缺损53例,眼底改变45例,内分泌功能障碍46例,眼肌麻痹2例;误诊18例。结论鞍区肿瘤常表现为眼部症状,易误诊;对眼部难以解释的视力下降和视神经改变,作视力、眼底、视野检查、内分泌功能的测定及头颅CT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鞍区蛛网膜囊肿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28岁,停经12余年,双眼视力下降2年.12岁曾有月经初潮,后月经一直不规则,于12年前停经.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子宫未发育”。近2年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以左眼视力为著。偶有双颞部阵发性头痛。无多饮、多司法部、无溢乳。查体:神清、合作。左眼视力1.5m指数,右眼视力约0.8-1.0。双颞侧视野缺损。双眼底检查:双视神经乳头萎缩,以左侧明显。头颅CT示:鞍区见有一类圆形囊状低密度病灶,其CT值约+3.0-+5.0Hu,边缘清晰,无强化及钙化,见图1,鞍底及鞍背骨质吸收。X线平片示:蝶鞍扩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肖某,女,53岁。因头痛及视力障碍6年于1986年5月18日以鞍区肿瘤入院。缘患者于80年5月开始觉双额持续性胀痛,同时伴视物模糊及双颞侧视野缩小,多地求诊,经CT检查示“空蝶鞍”,长期服中药无效,且视力障碍逐渐加重,遂收住院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好,神清语利,视力双眼0.1,视野双颞侧偏盲,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蝶鞍断层x线检查无异常,各项内分泌检查均正常。于86年5月28日行右额开颅探查,囊肿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视交叉前下方有一约3×3cm大小的淡红色囊性肿块。穿刺肿块得清亮无色液体2ml。囊壁部分切除并送检,病理诊断为Rathke裂囊肿。术后予激素及抗炎治疗,头痛逐渐缓解,视力明显好转,术后第10天,双眼视力由0.1提高到0.8。  相似文献   

11.
初明  蔺友志  程玉  战华  赵世光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85-2785
患者男,22岁,因多饮、多尿2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可疑微小鞍内垂死细胞瘤”。给予尿崩停、弥凝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前患者出现头痛、乏力和双眼视力下降,为进一步诊治于2006年3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12.
鞍区除常见有垂体脉瘤、鞍结节脑膜瘤和颅咽管瘤外,尚有少数起源于其他结构的肿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予重视,现报告如下。 一、视神经胶质瘤:例1,女,36岁。因右眼视力进行性减退3年伴有双颞侧头痛于1975年10月26日入院。曾按球后视神经炎治疗无效。体检:右嗅觉丧失,视力:右眼前60cm指数,左眼1.5,双颞侧偏盲,双侧视神经乳头苍白。头颅平片:蝶鞍无扩大,后床突骨质正常。颈动脉脑血管造影: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拉直,大脑前动脉不显影,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7岁,45 kg,因左眼视力只有光感,头痛剧烈1个月于2014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鞍区占位”,住院行经鼻蝶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颅咽管瘤”,术后仍间断头痛,视力仍持续下降,复查示占位逐渐增大,1个月前左眼视力只有光感,头痛剧烈。来我院后体格检查示: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眼直接对光反射迟钝,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直接对光反射灵敏,间接对光反射迟钝,视力粗测右眼视力较差,左眼视物黑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阴性。螺旋CT示:蝶窦、鞍区及鞍上区可见一团块状混杂密度影,最大横径约50 mm,其相邻蝶骨骨质破坏,呈膨胀型改变。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征象。患者一般情况可,张口度3横指, Mallampati分级为Ⅰ级,术前呼吸道评估不存在气管插管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区良性肿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鞍区良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术后给予其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相关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和结论鞍区肿瘤良性者多见,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然而,鞍区手术后常出现暂时的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发热及脑脊液漏等各种并发症,医务工作者需全面掌握,认真处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头痛头晕半年入院.经MRI、CT增强等检查,诊断为颅内鞍区占位,经眼科会诊,意见为右眼视力反光感,左眼视力明显下降.术前考虑为肿瘤3.8 cm×2.8 cm×3 cm在全麻下行了开颅扩大翼点入路,直视下行肿瘤全切术经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术后第3天进食,第5天下地,15天后出院.出院时左眼视力恢复正常,右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3岁,因“视力下降4周,行走不稳1周”于2006年9月7日入院。患者4周前出现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2周内由1.0下降至0.1,眼科诊断为“白内障、玻璃体变性,双眼屈光不止”。1周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坐不稳、易摔倒,偶有呛水,  相似文献   

17.
垂体脓肿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在鞍区占位性病复中占0.3%~0.5%。该病易与垂体肿瘤、颅咽管瘤等相混淆,术前诊断困难。我院于2000~2008年收治3例垂体脓肿病例,术前均误诊,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某男,51岁,因双眼视力下降6月、头痛3月就诊,有间歇性发热病史,曾行抗炎及对症治疗。CT检查后诊断为:鞍区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力及视野对鞍区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9年10月在我院手术证实的鞍区肿瘤患者562例的术前视力及视野资料。结果:视力减退者占76.6%,视野损害占87.5%,其中偏盲性视野占82.3%。结论:视力视野的损害是鞍区肿瘤患者的眼部主要表现。分析视力视野的损害情况对鞍内肿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1 病例介绍 例1,男,17岁。头痛、视物模糊、多饮多尿、烦燥1年,于1991年3月28日住院。检查发育矮小,无胡须和阴毛,外生殖器发育差。视力右眼0.2,左眼1.2,有不典型双颞侧偏盲,眼底正常。头颅平片示蝶鞍明显扩大,后床突吸收,鞍区未见钙化影。右侧颈总动脉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虹吸弯扩大、圆钝,颈2、颈3变窄,虹吸弯区有新生网血管。临床诊断:鞍区占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女,39岁,因头痛6年,视力下降3个月于1991年4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85年始劳累后常感全头部胀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休息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余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头颅CT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1991年1月觉头痛加重、视力下降,经甘露醇脱水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来我院就诊。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