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激素电极低能起搏的时机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VVI起搏器的激素电极,应用起搏系统分析仪和体外程控仪测定植入即刻和植入后1月、2月、3月、6月、12月的慢性起博阈值,以此时结果指导调低输出电压。结果:激素电极的慢性起搏阈值与植入即刻阈值差异无显性,低能起搏安全有效。结论:激素电极适合长期低能量起搏,使起搏器即节省能量又保证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电极起搏位置与心房起搏阈值关系.方法 对1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分别于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测量心房起搏阈值,然后对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心房起搏阈值在11~25V范围内,3个部位(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有效起搏率分别为35.20%(44/125).97.60%(122/125)与96.00%(120/125);但别作用发生率心房上区(咳嗽68.80%)与心房下区(膈肌痉孪26.40%)明王高于心房区(分别为8.00%与0.00%).结论 心房起搏阈值与食管电极起搏位置明显相关,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的位置以心房区最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12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病人的观察,初步探讨了起搏导管电压阈值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在初安起搏器后4~6个月其阈值升高为首次起搏阈值的一倍;10~12个月达到峰值,为首次起搏阈值的1.2倍;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阈值逐渐下降,至25~36个月稳定在略高于首次起搏阈值的水平。对于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时,起搏导管的位置,起搏阈值的调整,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电极阻抗与起搏阈值的急性期至慢性期的变化过程,并与高阻抗电极进行比较,以证明高阻抗电极的效果。方法:所有电极在植入即刻使用起搏分析仪检测:起搏阈值,感知灵敏度(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电极电流。于术后12、24、72h、1周、1月、3月、6月,以后每年1次,使用美敦力起搏程控器重新检测上述指标,其中为保证测得的起搏阈值可靠,采用固定电压测得的脉宽阈值,然后计算能量阈值。结果:电极阻抗在植入的12—24h明显下降,起搏阈值升高,在3-6月后基本稳定;最佳植入阻抗在400n以下。高阻抗电极电极阻抗明显升高,起搏电流消耗下降,但长期观察,阻抗有下降趋势,电流消耗也升高。结论:密切监测电极阻抗可以真实的反应电极成熟过程,对电极的植入和电极脱位等并发症有明确指导价值。高阻抗电极对起搏电流的消耗有明确的减低作用.但远期效果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电极导线阈值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并置放主动固定心室电极导线的31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观察心室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10 min、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起搏阈值变化。结果:起搏阈值在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增高(0.81±0.38)V(n=31),10分钟后下降至(0.59±0.22)V(n=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阈值变化不明显,与旋出即刻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即刻起搏阈值有所升高,但可在短时间内下降并能长期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比较2例起搏器激素电极与2例起搏器普通电极急性阈值和慢性阈值,并讨论激素电极低阈值起搏。在起搏器植入后4周内,每3d测1次起搏阈值,以后每月测1次,动态观察起搏阈值18个月,每次测阈值同时作常规心电图。结果显示,激素电极急性起搏阈值和慢性阈值均为0.5V/0.5ms,没有峰化,常规心电图示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普通电极在植入后急性阈值迅速上升,7d后达高峰(5V/0.5ms),以后缓慢下降,2周后降至2V/0.5ms,慢性阈值维持在2V/0.5ms左右。 相似文献
9.
起搏阈值(pacing threshold)是引发心肌扩布性兴奋所需的最小电刺激,包括时间阈值和电压阈值。阈值升高导致起搏失夺获对起搏器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发现:动物种属、心肌电生理特性、药物、体外电击、起搏电极导线性能、胸部放射治疗等诸多因素影响起搏阈值。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表明,心脏临时起搏在心律失常抢救中的作用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迅猛提高及导管技术的改进,临床医生已能熟练掌握X线指导下的经静脉临时起搏,然而由于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患者多数发生在紧急情况下,不具备采用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条件,所以有时需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求VVI型起搏器术后心室电极起搏阈值的变化,指导临床起搏器输出电压设定和安全起搏。方法:固定脉宽为0.5ms,采用起搏器程控仪,对起搏器术后1、2、3、4、5、6、7、8天,2周、3周、4周、3月、半年、1年,此后每年1次进行阈值测定。结果:起搏阈值高峰发生在术后1~2周,在1个月后进入平稳期,与1年后阈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1个月减低起搏输出电压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漂浮起搏电极床边临时起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急救中心应用漂浮电极置人心脏临时起搏器均获成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76例中,男67例,女9例,年龄31一7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1例,包括单纯性心动过缓7例,窦性静止、窦性传导阻滞9例、窦性心动过缓伴莫氏工型房室传导阴滞(AVB)2例,n度n型A明翌0例,班度AVBS例,溶液栓后再灌注损伤引起高度A明B6例,双束支传导阴滞2例,爆发性心肌炎合并高度AMB3例,病窦综合症4例,急性中毒9例,原因不明2例。以上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1 .2方法 随机选择左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右侧股静脉,应用翻dinger法穿刺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在床旁行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床边经右锁骨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4种不同的途径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起搏电极行心脏临时起搏.观察其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起搏成功,成功率98.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5例,右颈内静脉途径2例,右股静脉途径6例均盲插起搏成功,从穿刺到起搏成功用时左锁骨下静脉途径2~12 min,平均4.5 min,右颈内静脉途径3 min及4 min,右股静脉途径5~18 min,平均9.2 min.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45例盲插成功42例,成功率93.3%,从穿刺到起搏成功平均5 min,3例未成功者1例为起搏电极置入失败,2例为置管失败,其中2例改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成功2例,另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及右股静脉途径均未成功,后在X线透视条件下从左股静脉途径起搏成功.结论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有创伤小、置入迅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设备简单等优点,适合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患男,56岁,因反复发作胸闷、气憋、头晕、眼前黑蒙两年余,晕厥1次于1992年5月11日急诊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能平卧。口唇微发绀,心音低钝,以第一心音为著,心率36次/min,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较柔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水肿。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长达1.68s,T波低平,TV_5倒置呈冠状T改变,血三脂: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脂2. 相似文献
17.
使用国产电极行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国产电极行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国产电极组34例,进口电极32例,均采用非X线条件下,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插入电极,于病床旁行紧急心脏起搏。结果 国产电极组电极到位率100%,心脏有效起搏率94%,除2例因心脏骤停时间太长,起搏无效外,其他患者均安全渡过危险期。国产电极组起搏平均安装时间(8.42±1.16)min,进口电极组心脏有效起搏率78%,起搏平均安置时间(15.14±4.15)min。与国产电极组比较P<0.05。国产电极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疗效恒定,患者存活率高,经济安全,不失为一种救治缓慢心律失常或复苏心脏的可靠方法。尤其适合于不能搬动而又需急症心脏起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体外大电极起搏临床应用体会林小冰,吕心阳,杨榕,蔡诗演关键词大电极,体外起搏我院从1990年开始使用DMS750大电极体外起搏器,在老年危重病人抢救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临时心脏起搏通常在 X线透视下安置 ,在遇到危重症患者 ,不宜搬动且时间不允许 ,盲插是必要的手段 ,既往用股静脉穿刺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临时起搏电极的方法 ,成功率不高 ,且难于固定 [1 ] 。我院自 1998年开始 ,利用改良的临时起搏电极经右颈内静脉穿刺插入临时起搏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 3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 34例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紧急床旁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 ,其中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2 1~ 75岁。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 度 AVB7例 ,急性下壁、右室壁心肌梗塞伴 度 AVB4例 ,急性病毒… 相似文献
20.
气囊电极起搏脉冲引导下的床边紧急心脏起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2例急性重症缓慢心律失常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 ,进行气囊电极在体表心电图起搏脉冲引导下的床边紧急心脏起搏 ,均获成功 ,从穿刺到心室起搏时间 ,股静脉入路≤ 15min ,颈内静脉入路≤ 10min ,电极留置长度 2 7~ 32cm ,起搏阈值的电压≤ 1V ,术后X线胸片证实导管头位置与体表起搏图形定位的部位完全一致 ,术中和术后未发生心脏穿孔 ,恶性心律失常 ,穿刺局部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表明 :在心电图监测下 ,用起搏脉冲定位法 ,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