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8例高血压病降压不达标的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降压不达标的常见原因。方法调查分析了118例高血压病患者降压不达标的原因。结果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认识有误区,降压治疗依从性差67例;降压达标的参照标准错误14例;忽视非药物治疗57例;药物治疗不合理23例;并发症存在4例;经济和地区因素4例。结论分析高血压病降压不达标的常见原因,希望能为基层高血压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赵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I0001-I0001
2000年,全球超过1/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将增加至29%,达15.6亿。而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增长了31%,患者增加了7000多万人。而同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分别为30.2%,24.7%和6.1%,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达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的干预,观察血压达标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进一步动态分析血浆胰岛素水平对降压治疗的影响.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分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组(A组),和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达标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 (1)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血压下降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吡格列酮组在改善IR的同时,血压也有明显的下降,血压的降低与2hIns水平的降低正相关.结论 联用吡格列酮降压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及降压达标率均显著提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吡格列酮组和常规降压组血压的降低与2h胰岛素水平的降低正相关,说明改善了IR这一主要的升压途径后,高血压得到明显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危及全球患者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患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是高血压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血压达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和全因病死率,血压早期达标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及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早达标、早保护的认识,早期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纵向观察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达标治疗6年效果。方法(1)初诊时即建立健康档案;(2)非药物干预;(3)药物治疗;(4)连续随诊跟踪观察记录。结果(1)经6年达标降压,372例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治疗后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6年中3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无1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心肌梗死,猝死),原5例脑卒中未再卒中。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门诊注册达标治疗,可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随诊观察发现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评估,不仅要考虑血压水平,还要考虑其他的危险因素、靶器官的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8.
王多军  霍岩 《医学综述》2010,16(15):2302-2304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猝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高血压治疗益处首先来自于降压本身,治疗达标是关键。血压控制达标,能显著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很低,大部分患者需要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降压达标的有效途径,降压治疗应形成达标、优化、针对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 ,使用抗高压血压药物控制血压 ,可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早期的传统抗高血压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或 β阻滞剂 )与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 ,通过一定程度的血压控制 ,使脑卒中的危险减少了38%,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心肌梗死的  相似文献   

10.
解斌  王建忠 《中国医刊》2005,40(10):5-8
高血压病人有合并症时,其降压治疗不同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人.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注意既要控制血压又不加重合并症,现简要介绍高血压常见合并症病人合理选用降压药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高血压(EH)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5例资料完整符合入选标准的ABP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血压正常者106例,单纯EH498例,合并TOD721例,其中53%心脏损害,16%脑损害,9%肾损害,22%多脏器损害。(2)EH患者TOD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男性更易出现心脏和脑的损害。(3)动态血压(ABP)对EH患者TOD的发生比偶测血压有更紧密的联系,随着ABP的增高、昼夜规律的紊乱、血压负荷的增加,TOD增多。(4)当ABPM白天〉18/11.33kPa,夜间睡眠〉16/10kPa时,TOD明显增多。(5)动态收缩压变化对脑影响明显,舒张压变化对肾影响明显,部分心绞痛患者可能与夜间血压升高有关,而左室肥厚可能在TOD中出现较早。(6)ABPM  相似文献   

12.
魏秀芳 《医学综述》2012,18(15):2438-2441
血压变异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目前已成为临床高血压研究领域的热点。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血压变异性能更全面、个体化地诊治高血压病,并能较早、有效地预测靶器官的损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治越来越注重血压变异性,恢复血压节律性成为降压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海  黄冠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8):2183-2189
目前大部分国家和组织发布的儿科高血压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基于健康儿童青少年血压序列的第95百分位(P95)的血压值。然而,大量数据显示正常高值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风险更高且会造成和高血压类似的靶器官损害。本综述对不同国家和组织关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分类方法、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的进展比例及正常高值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进行阐述,强调儿科医生未来应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定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方法分组采用血压汞柱值、血压水压对照值进行教育后观察复诊情况。结果水压对照值教育的患者复诊率高于血压汞柱值教育的对照组。结论采用血压水压对照值进行健康教育通俗易懂,有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建一  李杏桃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X):114-114,118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方法分组采用血压汞柱值、血压水压对照值进行教育后观察复诊情况。结果水压对照值教育的患者复诊率高于血压汞柱值教育的对照组。结论采用血压水压对照值进行健康教育通俗易懂,有利于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血压水平对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们评价脑卒中病人发病时血压水平同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231例脑梗死和265例脑出血病人,研究发病当天入院时血压与发病后30d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脑梗死组,血压和死亡率间呈U形关系,收缩压(SBP)在150~169 mmHg,舒张压(DBP)在100~110≥时死亡率最低,在对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相对危险度最高的组是最低血压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SBP同预后的关系较既往血压正常的病人高10 mmHg。在脑出血组,SBP同死亡率呈J形,DBP同死亡率呈U形,血压最高的组(SBP≥230 mmHg,DBP≥120 mmHg)预后最差。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过低或过高的血压和急性脑出血病人过高的血压都会导致差的预后,对有高血压病史者相对高的血压对其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7.
于佳岚  姜东炬 《医学综述》2012,(20):3368-3371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外界刺激因素与心血管调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理性变异表现为昼夜血压规律改变(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晨峰血压升高及阵发性高血压等,血压变异性是独立于血压平均值之外的脑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强预测因子,血压变异性异常最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系统,从而造成左心室肥厚、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减退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 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 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 ISBP)大小分为A组( ISBP≤90mmHg)、B组(90mmHg<ISBP≤120mmHg)、C组(120mmHg<ISBP≤150mmHg)和D组(ISBP>150mm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著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著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9.
Ketanserin对清醒大鼠血压及血压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0.
于佳岚  姜东炬 《医学综述》2012,(19):3210-3212
动态血压监测帮助临床医师可以获知以下内容:血压变异性,与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压力反射的敏感性有关,可预测靶器官受损程度;晨峰血压,晨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及体液调节异常造成血压急剧升高,达一定数值将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实时血压数值,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增大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治疗过程可能出现"J曲线效应",准确得到血压数值及正确用药将决定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