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固定剂量的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治疗8周。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各检测血清谷氨酸含量1次,同时检测1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谷氨酸含量作为正常对照值。结果治疗前血清谷氨酸含量利培酮组[(107±29)μmol/L]、氯氮平组[(100±30)μmol/L]、氯丙嗪组[(105±26)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62)μmol/L],P<0.01。治疗后血清谷氨酸含量利培酮组[(146±47)μmol/L]和氯氮平组[(141±32)μmol/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含量变化值与SANS总分减分率呈正相关,氯丙嗪组则不同。结论利培酮、氯氮平能影响谷氨酸能系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采用奎的平、氯丙嗪、利培酮治疗 4周 ,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症状并测定PRL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在各组间无差异 ,但是治疗后氯丙嗪及利培酮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奎的平组。治疗前 3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量表分与PRL水平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氯丙嗪组及利培酮组的多项精神症状量表分与PRL水平的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氯丙嗪及利培酮在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伴有PRL增高 ,而奎的平无PRL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氯氮平为对照,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研究组(n=19)和氯氮平对照组(n=2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周末进行PANSS评分和TESS评价疗效。结果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在阴性症状减分率方面,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体重增加和锥外系反应等。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特别是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有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30例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组) 在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的血浆PRL水平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用利培酮治疗12 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浆PR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R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治疗前、后在PAN SS总分及其因子分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PRL水平较高、治疗前后差异较大或治疗前PRL水平较高者,疗效较好,尤其是阳性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利培酮治疗明显增加血浆PRL水平;且治疗前后血浆PRL水平与疗效相关,主要与阳性症状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差异。方法:8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n=42)与利培酮组(n=40)进行4周的治疗和观察,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比较两组之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减分率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值的差异。结果:PANSS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CGI减分率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分值,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代谢产物一血浆高香草酸(pHVA)含量的变化与利培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高液相色谱连接电化学分析仪测定pHVA;患者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与25名健康者对照.结果:(1)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治疗前pHVA显著高于对照组;(2)患者组治疗6个月后,其pHVA降低值与PANSS总分的减分差值呈正相关.结论:一些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pHVA含量高于正常组,利培酮对该类患者的疗效与降低pHVA含量相关.提示观察pHVA变化可能作为判断利培酮药物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利培酮减低中枢多巴胺转化,从而改善精神症状,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理念护理.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PRS、IPR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人文关怀可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对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喹硫平或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各测一次血清PRL浓度。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基线评分和治疗后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利培酮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血清PRL浓度与临床疗效无显著相关。结论喹硫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基本无影响,更适于女性精神分裂症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抑郁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的相关水平。方法:选取A组(首发精神分裂症伴随抑郁症状患者)30例、B组(首发抑郁症)30例、C组(首发精神分裂症不伴抑郁症状)30例、D组(健康组)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发光化学法检测其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结果:在每一组中,不同时段人体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有所不同,A、B、C 3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明显高于D组(P0.05),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不同,首发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时,患者体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较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及首发抑郁症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李巧  张婷  马备鹃 《中国药业》2012,21(9):88-89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血清催乳素(PRL)的变化.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n=44,平均剂量为64.3 mg/d)与利培酮组(n=45,平均剂量为3.8 mg/d),均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分别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8周测定血清催乳素浓度.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在PANSs总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催乳素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齐拉西酮不引起明显的催乳素升高,而利培酮有较强的致催乳素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