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损害8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月明 《重庆医学》2004,33(9):1394-139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发生率、与SLE活动的关系及其转归.方法明确诊断的237例SLE病例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LE导致的肝损害占28.7%,大部分出现于SLE活动期,但肝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积分无相关性,免疫学异常与无肝损害病例无差异,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好.结论 SLE肝损害较为常见,其损害程度与SLE活动程度无关,积极治疗SLE有助于肝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活检枪及18G活检针经皮对142例患者肝脏进行穿刺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总结操作经验及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14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肝组织302块。无出血、胆汁漏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6例肝细胞癌和9例肝内胆管癌手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活检前影像学诊断总符合率为61.3%(87/142),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安全有效、适应证广、结果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活检枪及18G活检针经皮对142例患者肝脏进行穿刺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计算影像学诊断的符合率,总结操作经验及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14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肝组织302块.无出血、胆汁漏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6例肝细胞癌和9例肝内胆管癌手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一致.活检前影像学诊断总符合率为61.3% (87/142),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安全有效、适应证广、结果可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在AsC中前C区变异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2例AsC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中29例HBV DNA阳性AsC行前C区1896变异检测。结果32例AsC中有90.6%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29例HBV DNA阳性AsC中,HBV前C区变异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无关。结论AsC绝大部分存在着病理性改变,须加强对AsC患者的诊疗及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5.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27例,AST升高24例,ALP升高17例,γ-GT升高38例,TBIL和(或)DBIL升高2例,符合胆汁淤积3例。肝损害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42例SLE肝损害合并细菌感染21例(50%),165例无肝损害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5例(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血液。结论SLE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肝脏病理学检查对于疑难肝脏疾病的确诊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医生通过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依托科学的病理学技术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在此基础上明确病因并做出科学的诊断。本文概述了肝活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常用技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肝损害的发生率,以及肝损害与病情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9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SLE患者131例,检测每名患者的肝损伤相关酶、胆红素、血浆蛋白浓度、肝脏B超及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IgG、补体C3等,采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肝损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134例SLE患者中,SLE相关性肝损害32例,发生率为22.5%.自身抗体及补体C3降低发生率在SLE相关性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增高发生率在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相关性肝损害与SLE活动性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05).[结论]SLE患者中肝损害比较常见,SLE相关性肝损害与自身抗体和SLE病情轻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不仅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肝脏疾病的程度和性质,阐明肝炎病变的分级和分期,在指定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作用[1] ,肝穿刺病理学检查主要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如鉴别黄疸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了解肝脏病变的程度和活动性,提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发现早期、静止期或尚在代偿期的肝硬化,判别临床疗效,尤其在确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上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临床上遇到不少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为了解这部分群体肝脏病变情况,我们对48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行肝组织活检,观察其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Hitachi EUB-6500彩色超声仪引导,对199例肝脏病变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穿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9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获取组织标本374个.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癌性病灶18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累及肝脏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1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例,酒精性肝病2例,肝内胆汁淤积4例,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肝糖原贮积症8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15例,确诊率达92.5%.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能明确大部分患者肝脏病变的病因,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SLE的42例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2例SLE患者中16例有肝脏损害,占36.7%,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12例,AST升高8例,TBiL升高3例,ALP升高6例,γ-GT升高11例。结论:SLE肝损害并不少见,多发生在病情的活动期,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不特异,易发生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患者临床发病特征与肝脏病理损伤的相关性,为指导治疗及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2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简易带套肝穿活检针进行1 s肝穿刺活检术取肝组织活检,分析临床表现、ALT及AST与肝脏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0例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100%),其中伴黄疸3例(15%);20例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ALT和AST升高程度与肝脏病理表现不相符.结论:Wilson在儿童时期症状较隐匿,肝脏病理学改变程度较临床表现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57-TgN(HBVadr2.0) SMMU“3号”品系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及部分免疫学特征.方法:通过对130例SPF级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和30例同龄正常C57BL/6小鼠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和浸银染色分析,研究转基因小鼠HBsAg的表达以及病理改变情况.选取15例肝组织有单个核细胞浸润的转基因小鼠检测白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60.77%(79/130)的转基因小鼠肝脏组织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包括肝细胞变性、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且与月龄正相关,而与性别、病毒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选取出现单个核细胞浸润的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肝组织中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大多为CD3+、CD4+T细胞.结论:C57-TgN (HBVadr2.0) SMMU“3号”品系乙肝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肝脏产生类似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病理学变化,病理改变与病毒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与小鼠月龄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氯化碳对大鼠染毒模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Cl4,不同的染毒时间致大鼠急性染毒和慢性染毒,以血清甘胆酸含量和血清谷丙转氨酸活性测定做为肝脏早期损害指标,用肝脏病理学检查观察肝组织损害程度。另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肝脏组织的破坏程度与染毒剂量不明显,与染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4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甲胎蛋白、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前白蛋白、HBV DNA,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血清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甲胎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病理学炎症分级有关;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病理学纤维化分期有关.结论 甲胎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前白蛋白、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综合测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周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34-3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Pringle's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冉灌注组(B组)和复方丹参预处理组(c组).测定各组缺血30 min(T1)、再灌注120 min(T2)肝功能(ALT、AST)、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D)含量、肝指数(湿重/干重%),比较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1)T1、T2相,B、C组与A组比较肝组织损害重:ALT、AST均升高(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肝脏水肿程度上升(P<0.05);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2)在T1、T2相,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损害轻:ALT、AST均较低(P<0.05);肝组织匀浆SOD含量高,MDA含量减少(P<0.05);肝脏水肿程度较轻(P<0.05);肝组织出现较轻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复方丹参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状况,改善缺血肝脏组织的能量代谢,提高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肝脏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蔡大川 《肝博士》2005,(2):35-37
慢性肝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抽血查二对半、肝功、做肝脏B超,了解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已成为广大病友的常识,但通过肝穿刺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肝病的严重性却并非大家都知道,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MRI)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方法:所有纳入本实验的55例患者,其中10例病灶周围肝脏组织无肝硬化的作为对照组,10例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组织为肝纤维化的作为肝纤维化组,另外35例肝癌周围组织为肝硬化的作为肝硬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定量分析肝癌病灶周围肝脏的平扫期和肝胆特异期信号绝对增强强度(AEV)和对比增强率(CER)。分析信号AEV和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信号AEV有相关性(r=-0.526,P<0.001);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和CER有相关性(r=-0.741,P<0.001)。通过对2种信号强度的分析发现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与CER有更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分析发现CER在正常肝脏组织组和肝纤维化组之间最佳截断值为0.76,肝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之间的最佳截断值为0.46。结论:CER与不同病变肝脏的病理分级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并能通过CER的分析评估和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87 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87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 轻度慢性肝炎23 例,中度慢性肝炎10例,重度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30例;超声诊断:轻度慢性肝炎13例,中度慢性肝炎18例,重度慢性肝炎27例,肝硬化29例.结论:慢性肝炎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期有部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肝复康对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冰  王忠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24-3426,3430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对实验性阻塞性黄疸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分3组。Ⅰ组:假手术对照组,Ⅱ组:阻塞性黄疸组,Ⅲ组:肝复康预防治疗组。观察指标包括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血清内毒素、肝细胞浆内游离钙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Ⅱ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增高,而Ⅲ组均呈不同程度的低值,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预防应用肝复康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形成。结论肝复康用于阻塞性黄疸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可将抗内毒素血症与拮抗肝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的作用结合起来,有望延缓肝损害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进展,肝内解剖、肝脏创伤病理学、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肝脏创伤的治疗已有显著的进步,但因肝脏组织结构复杂,且具多种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