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恶性细胞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异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已证明血清M-CSF(可溶性M-CSF)水平在白血病前期、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和肝癌患者明显升高,但机制不明。为探讨细胞内M-CSF及其受体表达在病态造血,肿瘤和白血病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ABC免疫酶标技术,对12名正常人静脉血,21例初诊血液病患者骨髓和6株血源细胞系的M-CSF/M-CSF-R mRNA及抗原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CSF及其受体的表达呈多态性分布,无论是因子还是受体在白血病患者的粒、单、红、巨核系的细胞膜、质、核呈不同程度的反应,提示其在不同状态和病种作用中的复杂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d(95%可信区间11.9~13.3d),较对照组(16.8d,95%可信区间16.1~17.5d)明显缩短(P<0.01)。用药6、12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13)%、(91±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73±14)%,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异常造血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其受体(MCSFR)在细胞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CSF、MCSFR的单抗以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标记法(ABC免疫酶标法),测定其在6株血源细胞系,144例患者骨髓和160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结果6株血源细胞系均有细胞MCSF和MCSFR的表达。正常人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中未测出细胞MCSF和MCSFR的表达。多种恶性和少数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中可测出MCSF和MCSFR的表达,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频率和积分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MCSF、MCSFR阳性细胞主要为粒系细胞(M4,M5亦以粒细胞为主),单核系也较多见,红系和巨核系少见,未见阳性的淋巴细胞。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细胞膜和细胞浆,细胞核少见。结论异常造血时细胞MCSF、MCSFR分布甚广,髓系白血病表达尤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昕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6,19(5):272-275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对M-CSF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王昕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6,(5)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对M-CSF的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学活性、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亚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造成放射性损伤,继以家蚕表达的rhM-CSF连续7天给每只小鼠腹腔注射进行治疗。结论:rhM-CSF能促进放射性损伤小鼠血细胞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患者的循环血中M-CSF水平升高,M-CS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M-CSF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 ,最近研究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AD)患者循环血中M CSF水平升高。M CSF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拟就M CSF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F在AD患者PBMC、血清及泪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A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D患者按SCORAD指数分3个亚组,轻度AD组11例、中度AD组23例、重度AD组9例;并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43例AD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PBMC中MIF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泪液中MIF含量.结果 AD组PBMC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为7.46(3.38~8.9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7(1.24~2.45),Z=-6.141,P<0.05];轻、中、重度AD组MIF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5(2.12~2.49)、7.83(6.54~8.90)和8.76(8.22~9.73),中、重度AD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6.237、-4.520,P均<0.05).AD组血清中MIF的含量为36.32(11.89~43.80)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89(6.13~9.54)μg/L,Z=-6.180,P<0.05];轻、中、重度AD组血清中MIF的含量分别为8.98(7.90~10.51)μg/L、36.50(29.78~43.23)μg/L、45.70(41.27~48.84)μg/L,中、重度AD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6.238、-4.521,P均<0.05).AD组泪液中MIF的含量为12.66(2.01~20.12)μg/L,较健康对照组[0.85(0.77~1.06)μg/L]明显升高(Z=-4.118,P<0.05);轻、中、重度AD组泪液中MIF的含量分别为1.10(0.83~1.35)μg/L、12.66(9.76~15.87)μg/L、24.65(19.29~30.94)μg/L,中、重度AD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4.062、-3.372,P均<0.05).中、重度AD组PBMC中MIF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泪液中MIF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SCORAD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404、0.515,P均<0.05).结论 不同AD病程患者PBMC、血清和泪液中MIF表达增高,MIF可作为判断AD病情活动和评价AD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yr6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富半胱氨酸61(Cyt6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不同亚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yr61基因在MDS发生、发展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演变过程中的意义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28例MDS患者、12例AML(其中包括4例由MDS转变而来)患者和10例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yr61和VEGF mRNA和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Cyr61和VEGF mRNA在MDS组和AML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r61和VEGF mRNA在高危型MDS(RAEB-Ⅰ、RAEB-Ⅱ)(0.3998±0.2467,0.4775±0.1342)和AML患者中的表达(0.4594±0.1737,0.4967±0.2324)明显高于低危型MDS(RA、RARS、RCMD)患者中的表达(0.2213±0.1465,0.2872±0.2341)(P值均<0.05).高危型MDS患者Cyt61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和AML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Cyr6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MDS患者Cyr6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38.7±2.9)%,(43.2±2.7)%]明显高于低危型MDS患者[(31.4±3.1)%,(33.5±3.4)%](P<0.05).MDS患者Cyr61和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762,P<0.01).结论 Cyr61和VEGF可能在MDS骨髓血管生成及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mRNA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对4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G动态变化过程中病变部位的VEGF、FLT-1及FLK-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轻度胃病组VEGF、FLT-1、FLK-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28±0.33)、(0.59±0.17)和(0.56±0.14),与无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重度胃病组VEGF、FLT-1、FLK-1mRNA分别为(3.48±1.02)、(0.68±0.20)和(0.71±0.18),与轻度胃病组、无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过度表达是胃病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用于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筛选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提取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总RNA,用基因芯片检测正常培养和经TNF-α活化的BEAS-2B细胞基因表达,对上调表达的基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确证,用流式细胞微珠方法(CBA)检测TNF-α活化的BEAS-2B细胞培养液中相关细胞因子浓度。结果TNF-α活化后BEAS-2B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白细胞介素(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TNF-α、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分别上调6·5、8·2、3·1、4·9和3·5倍),表达上调的基因用RT-PCR确证结果基本一致。TNF-α活化后BEAS-2B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分泌(BEAS-2B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无TNF-α存在,IL-6、IL-8和MCP-1的分泌分别为:(117·83±18·20)ng/L和(1771·33±312·67)ng/L,P<0·001;(277·97±50·76)ng/L和(7579·20±797·15)ng/L,P<0·001;(741·53±129·91)ng/L和(12228·57±1897·58)ng/L,P<0·001),与相应基因的表达一致。结论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对研究支气管上皮在气道性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种试剂检测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出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方法应用两个厂家抗-HCV ELISA试剂(试剂①、②)检测本院2006年1~12月间2516份输血、手术前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再将试剂①、②均阳性的血清标本28份、仅试剂①阳性的15份和仅试剂②阳性的17份血清标本进行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试剂①、②抗-HCV均阳性28份标本的RT—PCR结果均阳性,仅试剂①抗-HCV阳性的15份标本中2份阳性,试剂②抗-HCV阳性的17份标本中3份阳性;仅试剂①或②抗-HCV阳性的32份血清标本中,HCV RNA RT—PCR检测阳性率为15.63%。结论采用双试剂检测能提高抗-HCV的检出率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烫伤对未损伤区皮肤内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皮肤对创伤后体内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应用雄性ICR小鼠烫伤模型 ,烫伤面积为 2 0 % ,深度为Ⅲ度 ,烫伤后 2 4h小鼠断头处死 ,采集小鼠血浆、未烫伤区的皮肤 ,抽提皮肤内RNA ,应用RT -PCR法检测皮肤内TNF -α、IL - 6、IL - 1α基因表达情况 ,同时测定皮肤和血浆内TNF -α、IL - 6的蛋白质水平。结果 2 0 %的Ⅲ度烫伤可诱导小鼠未烫伤皮肤内TNF -α、IL - 6基因表达 ,而对照组皮肤内两者无明显表达。烫伤对皮肤内IL - 1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烫伤后 2 4h血浆内TNF -α的浓度很低 ,而皮肤内其浓度高达 (2 7.6± 5 .9) μg/g蛋白 ;对照组血浆和皮肤内TNF -α水平均较低。烫伤后血浆内IL - 6水平是对照组水平的 4倍多 (P <0 .0 0 1) ,而皮肤内IL - 6水平是对照组的 16倍多 (P <0 .0 0 1)。结论 烫伤可激活未烫伤区皮肤内的免疫系统 ,使皮肤成为炎性细胞因子的“发生器” ,对全身炎症反应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组织cyclinB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cyclinB1mRNA的表达。结果90%(36/40)癌组织及85%(34/40)癌旁组织cyclinB1mRNA呈阳性表达,癌组织cyclinB1mRNA表达量为0.531±0.0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63±0.02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B1mRNA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与否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与否无关。结论在肝癌发生、发展中,cyclinB1可能起着重要作用,cyclinB1表达水平可作为肝癌分级、分化及癌转移的辅助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