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立军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2):1498-1499
目的 比较机械瓣膜置换术与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B组采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心脏彩超各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远期预后危险因素的特点,针对患者疾病特点选择相应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50例老年患者(60~72岁)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MVR)2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BVR)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TVP)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例.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死亡4例;出院后随访1-48个月,心功能恢复至I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2例.结论 随着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和外科监护技术的成熟完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5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琛  陶翠菊  樊桂芬 《右江医学》2006,34(4):450-45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瓣膜病变严重,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维持心脏功能,而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和方法。2003~2005年笔者对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了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8.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8例,二尖瓣退行性变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二尖瓣病变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病变7例,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8例;心功能Ⅱ级35例,心功能Ⅲ级11例,心功能Ⅳ级4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5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9例,双瓣置换7例,二尖瓣置换 三尖瓣成形术8例,二尖瓣置换 左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55岁以上82例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早期死亡4例,发生各种并发症55例,随访3个月至7年,心功能恢复Ⅰ级53例,Ⅱ级25例.结论 加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直视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8.45%。出院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无死亡患者。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围术期处理,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并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观察2007年1月~2010年10月52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0~73岁;病程2~29年,平均22年.全组病人均有反复心力衰竭病史.心功能(按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28例,Ⅳ级19例.主要临床表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少尿、肝肿大及下肢浮肿等.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1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2例.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25例,主动脉瓣病变21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病变6例,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9例,其中6例为单支或2支冠状动脉轻度狭窄,2例为中度以上狭窄,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房内径(LAD)均较手术前降低(P0.05);年龄50岁、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为III级或IV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存在窦心性心律、LVEDD80 mm、LVEF50%、LAD60 mm以及体外循环时间108 min是导致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形态、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但由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级或IV级、术前存窦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或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较多,因此术前需加强心电图检查,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老年心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行机械瓣膜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EDD)、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24%(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瓣膜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病人应用生物瓣置换的价值。方法:观察1997年10月至2005年4月应用Ed-wards Lifesciences牛心包瓣为60岁~74岁患者行瓣膜置换术52例,并随诊观察5个月~5a,平均3.2a。结果:心功能由术前Ⅲ级~Ⅳ级恢复至Ⅰ级~Ⅱ级,心影缩小,无抗凝有关并发症。结论:老年患者应用生物瓣可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并可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 ,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 = 1.92 (95% CI 1.37 ~ 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 = 1.20 (95% CI 0.95 ~ 1.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控制阀的保位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控制回路在故障时的保位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保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但保位的方法却一直在发展中,本文就目前保位方法的实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人工瓣膜类型(人工生物瓣和人工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接受人工生物瓣置换的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的患者52例,平均年龄(47±18)岁,平均随访时间(6.2±3.8)年,按年龄±5岁、体质量指数±20%、病变瓣膜位置、男女比例、手术时间±1年等配对条件以1∶3频数匹配接受人工机械瓣置换的同类患者156例。比较分析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及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接受生物瓣置换及机械瓣置换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7.3%±2.2%和19.9%±1.8%(P=0.27)。两类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1%±5.2%和61.2%±8.1%(P=0.58),术后10年无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75.0%±3.2%和82.3%±4.4%(P=0.29)。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41.4%±7.2% 和30.5%±5.4%(P=0.02),而对年龄>60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人工生物瓣与机械瓣的术后10年再手术率分别为24.1%±8.5%和14.7%±5.7%(P=0.36)。结论 人工瓣膜类型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毁损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人工机械瓣膜在年龄≤6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术后远期再手术率相比人工生物瓣膜更低。  相似文献   

18.
One hundred consecutive aortograms, performed with careful attention to recommended technical details, were reviewed to identify cases of “factitious” aortic valve insufficiency, viz. aortic regurgitation seen during aortography for which there is no clinical evidence. Five patients with this condition were identified. Two of these subsequently underwent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ortic insufficiency was not detected during this procedure and the aortic valve appeared to be anatomically normal at postmortem examination. That factitious aortic insufficiency may exist should be remembered when aortography is used to differentiate aortic from pulmonary valve insufficiency.  相似文献   

19.
闫成雷  高长青  李伯君  叶卫华 《医学综述》2012,18(11):1755-1757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膜类型对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68例患者,年龄23~73(48.9±11.2)岁,其中男54例,女14例。病变类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2例。其中53例植入机械瓣,15例植入生物瓣。结果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37.9±5.3)vs(40.5±5.7)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2±9.1)vs(58.9±11.6)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生物瓣及机械瓣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直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升主动脉直径的术前及术后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瓣膜的类型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对心功能的改善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4例进行病变鉴别诊断。就其图象特征结合X线所见,心音图等进行了鉴别诊断的探讨。其中,有风湿性心脏病11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左室假腱索2例。认为此项检查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变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