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吲哚美辛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疗效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6例我院住院确诊为PDA并应用吲哚美辛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临床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给予吲哚美辛治疗后,患儿的PDA关闭28例,关闭率为77.78%,未成功关闭8例,占22.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周、出生体重、首次用药时间对于PDA关闭率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首次用药时间对PDA关闭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吲哚美辛对早产儿PDA关闭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为出生体重及首次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2.
郑欧弟 《北方药学》2018,(3):167-168
目的:探究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中选出12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口服,观察组给予布洛芬口服,对比两组关闭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检验等.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的动脉导管关闭率60.94%略高于对照组的51.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9%,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时的血小板计数、血浆PGE2、血清NT-probe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洛芬口服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动脉导管的关闭,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洛芬口服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NRDS发生PDA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另一组口服吲哚美辛,记录每天尿量、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情况.48h后再次予心脏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布洛芬组明显优于消炎痛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PDA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限制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口服布洛芬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监测的价值.方法 将生后7d内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PDA早产儿(PDA直径小于5mm) 1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口服布洛芬治疗;对照组60例,未服用布洛芬.超声心动图监测动脉导管关闭率.结果 观察组PDA直径<3m者,闭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 (P<0.05).观察组PDA直径为3-5 mm者,治疗后闭合率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 (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监测有助于评估PDA早产儿口服布洛芬疗效,并可根据PDA直径大小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有症状性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78例,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布洛芬10mg/kg,共3次,间隔24h。第一疗程结束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如未关闭,使用第二疗程。用药前检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1个疗程治疗,PDA的关闭率为67.94%,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最终关闭PDA的总有效率为78.21%。疗效与出生体质量、胎龄有关,出生体质量≥1500g组疗效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g组(P〈0.05);胎龄31~34周组疗效好于胎龄28~30周组(P〈0.05)。78例中5例(6.41%)出现喂养不耐受,经减少喂养量或暂停喂养后好转,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48例早产儿PDA予口服或经口管饲布洛芬混悬滴剂,首剂10 mg/kg,于24、48 h后再各予5 mg/kg.观察洛芬治疗PD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不同性别、体质量、孕周、开始用药日龄、动脉导管内径及不同类型PDA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PDA的关闭率为81.3%.开始用药日龄≤5 d与>5d的关闭率分别为90.0%、66.7%(27/30例、12/1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05 P=0.0450);体质量>1500 g与≤1500 g的关闭率分别为93.5%、58.8%(29/31例、10/17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64P =0.0311);单纯型PDA与复合型PDA的关闭率分别为89.5%、50.0%(34/38例、5/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16 P=0.0261).而不同孕周、性别及动脉导管管径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3例出现尿量减少,停药后很快好转.结论 布洛芬对关闭早产儿PDA安全、有效,用药时间越早,关闭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严重影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存活及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目前针对PDA的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PDA的治疗时机选择、治疗方式(内科治疗、手术结扎及预防性治疗)及药物选择(吲哚美辛、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25例,出生体重(1490.16±329.76)g,胎龄(31.16±1.88)周。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首剂10mg.kg-1,于24、48h分别再给5mg.kg-1。用药期间观察患儿尿量、黄疸、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胆红素、电解质、血小板和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PDA关闭16例,关闭率为64%,其中未闭孔径〈2mm 7例(7/7),2~3mm 5例(8/14),〉3mm 1例(1/4)。关闭率与未闭孔径大小明显相关,孔径越大效果越差。单纯性PDA 17例,关闭13例,关闭率为76.4%。〈1500g关闭率72.7%(8/11),〉1500g关闭率为83.3%(5/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PDA中有两例未闭但导管较前缩小。复合性8例关闭3例,关闭率为37.5%。所有关闭病例经10个月至4年的随访(心脏B超检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口服布洛芬不仅安全、有效,且使用方便,但仍需进行早产儿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剂型吲哚美辛能否关闭早产儿开放的动脉导管。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胎龄<34周,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心脏出现3~4级收缩期杂音、Yeh评分>3分和/或心脏彩超证实者纳入研究对象。结果:13例中10例获得成功,表现为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脉压差降低。结论:口服吲哚美辛可关闭早产儿开放的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口服布洛芬)和对照组30例(口服吲哚美辛),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