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通过对106例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研究老年患者大肠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及内镜治疗和随访的体会.结果:106例老年患者男65例,女41例,年龄60-87岁,平均69.4岁,伴随其他器官疾病23例,占21.7%;106例患者中共检出息肉213颗,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64.3%),次为升结肠和回盲部(15%);多发及带蒂息肉分别约占1/3,息肉直径大于2cm占21.1%,息肉与癌并存占11.3%;病理检查癌变率占腺瘤的27.9%,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无一例癌变;癌变的息肉除一例外直径均大于2cm.内镜下治疗手术成功率达100%,术中并发出血一例,并发症发生率占0.9%.术后有72例患者随访,随访率达67.9%,息肉复发率为29.2%,复发的息肉腺瘤.结论:(1)内镜下摘除息肉创伤小,安全有效且能反复应用,特别适合于老年人.本组老年患者有21.3%伴有其他器官疾病,术中均能耐受,术中及术后其合并症无加重现象.(2)息肉分肿瘤性(腺瘤)和非肿瘤性息肉,腺瘤是公认的癌前期病变,老年人大肠息肉以腺瘤居多,本组病例占57.5%,且癌变率高达27.9%,摘除腺瘤打断了腺瘤—腺癌的序贯过程,因此,可有效的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3)本组病例术后随访中息肉复发率为29.2%,复发的息肉中85.7%为腺瘤,且有一例息肉癌变,因此,腺瘤样息肉切除后定期结肠镜复查是很有必要的,他对预防大肠癌的再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4)我们认为对老年患者在结肠下作息肉摘除术,术前必须处理好其基础疾病合并症,充分的肠道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题,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轻柔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及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加强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大肠肿瘤的基因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抑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 bcl-2和 P53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45例大肠腺瘤和61例大肠癌中 bcl-2和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中 bcl-2和 p53均未见表达,而大肠腺瘤及大肠癌阳性率均较正常明显增加(P<0.01)。大肠腺瘤 p53表达随腺瘤大小增加而增加,其中≥20 mm 组阳性率(77.8%)显著高于<10 mm 组(35.0%,P<0.05)。P53蛋白阳性率也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 Duke 分期有关。大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与 bcl-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大肠腺瘤中 bcl-2和 P53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结论 bcl-2蛋白表达对大肠癌前病变.腺瘤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53在大肠腺瘤癌变和大肠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参与细胞凋亡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大肠息肉电切前活检与电切后息肉组织的临床病理状况。方法 回顾 5年间在我院接受大肠息肉电切的病例 ,对比分析每一病例电切前、后的临床报告及病理诊断 ,要求 :①电切前后的病理来源于同一息肉 ;②对多次电切病例只取第一次进入病例分析 ;③多发息肉患者取第一枚电切息肉入组 ,其余排除 ;④去除电切前活检已有癌变的病例。结果 在 2 2 0例中符合要求的共 12 0例 ,年龄 5 9 8± 13 3岁 ,其中男性占 65 8% ;活检和电切病理诊断不符合率为 3 3 3 % (4 0 / 12 0 ) (P <0 0 1) ;活检和电切分别诊断腺瘤性息肉 88例 (73 3 % )和 10 0例 (83 3 % ) ,其中不典型增生分别有 2 9例 (3 3 0 % )和 46例 (4 6 0 % ) (P <0 1) ;电切后发现 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 ,占 5 % (5 / 10 0 ) ,全部来源于 2 7例绒毛状腺瘤 (占其中 18 5 % ) ;活检诊为炎性的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病例 ,电切后分别有 60 % (15 / 2 5 )和 4/ 7被诊断为其它息肉类型 ;电切后发现活检未曾诊断的幼年性息肉 2例、间质瘤 2例、平滑肌瘤 1例 :绒毛状腺瘤的直径较大 ,为 1 43± 0 5 8cm ,其余各型息肉直径均在 1cm左右 ;癌变息肉直径最大 ,达 1 8± 0 5 7cm ,其最小直径是 1cm。结论 大肠息肉电切前后的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差异 ,活检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80年 11月~ 1999年 5月对 466例老年人进行了纤维结肠镜检查 ,检出大肠息肉 12 8例 ,现将结果加以分析 ,以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特点。1 临床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2 8例大肠息肉中 ,男10 9例 ,女 19例 ,男∶女为 5 7∶1,60~ 69岁 72例 ,70~ 79岁 49例 ,≥ 80岁 7例 ,平均年龄 68 2岁。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 7 5 % ( 12 8/466) ,其中 60~ 69岁2 5 3 % ( 72 /2 85 ) ,70~ 79岁 2 9 7% ( 4 9/165 ) ,≥ 80岁 43 8% ( 7/16)。息肉癌变8例 ,男 7例 ,女 1例 ,60~ 69岁 3例 ,70~ 79岁 4例 ,≥ 80岁 1例。息肉癌变率为 6 3 …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经结肠镜检出的158例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20例进行1-6年(平均4.5年)的结肠镜随访,并与青中年组的437例患者相对照。结果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癌变率分别为30.0%及23.4%,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0.2%及6.9%(P<0.01),随年龄增长检出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但升结肠的癌变率(37.5%)明显高于左半结肠(14.3%,P<0.05),且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及升结肠的癌变率也显著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部位(P<0.01);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多,占77.6%,也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同一病理类型(P<0.01)。37例癌变息肉均为腺瘤性息肉,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56.9%)显著高于管状腺瘤(3.4%,P<0.01)。息肉体积大(>2cm)、基底宽、数量多,癌变率高。腺瘤性息肉经内镜下摘除者其癌变率明显低于未摘除者(P<0.01)。结论 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检出大肠息肉者应尽可能首选肠镜下摘除,定期随访,减少癌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COX-2和Bcl-2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OX 2及Bcl 2基因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2 8例大肠癌、2 8例大肠腺瘤和 10例正常黏膜中COX 2及Bcl 2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黏膜中COX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82 1%、85 7%和 0 0 %。Bcl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75 0 %、78 6%和 2 0 0 %。大肠癌与腺瘤的COX 2及Bcl 2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P <0 0 1)。大肠癌中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大肠腺瘤 (χ2 =8 80 ,P <0 0 5) ,COX 2和Bcl 2的表达均与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腺瘤P <0 0 1;癌P <0 0 5) ,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P >0 0 5) ,大肠癌高、中、低分化各组间及不同Dukles分期 (A、B期和C、D期 )各组间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COX 2和Bcl 2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表达增强 ,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 ,在大肠腺瘤恶变及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在大肠癌精筛中诊治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01~2017-05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广基或亚蒂进展期腺瘤52例,行EMR切除病灶,并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47例病变予EMR切除,5例予内镜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切除,术中出血5例,均20 ml,术后无迟发型出血及穿孔发生。所有病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0. 4%(47/52),组织治愈性切除率为88. 5%(46/52);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D) 38例(73. 1%),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D) 12例(23. 1%),另有2例(3. 8%)黏膜下癌转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病变肠段未发现肿瘤组织残留和淋巴结转移。50例患者术后随访3~15月(中位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MR诊治进展期腺瘤安全有效,在大肠癌精确筛查中能发挥关键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S-100蛋白质抗体对31例正常大肠粘膜,54例大肠腺瘤和7例早期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组织树状细胞较正常大肠粘膜明显增多。大肠腺瘤组织内DC和淋巴细胞相伴浸润,在绒毛状腺瘤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局部癌变的腺瘤DC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大肠癌诊断及随访中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学肿瘤标记物对老年人大肠癌诊断和随访的价值。 方法 采用微粒酶免疫法检测 16 3例老年人大肠癌患者和 2 9例老年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 9、CA5 0、CA2 4 2及癌胚抗原的表达 ,对 4 2例行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9 9、CA5 0、CA2 4 2及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 (45 2± 2 1 3)、(2 9 7± 17 6 )、(43 2± 37 6 ) μg/L和 (18 7± 12 4 ) μg/L ,均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分别为 (8 4± 11 5 )、(7 7± 5 2 )、(9 1± 6 3) μg/L和 (2 5± 1 8) μg/L〕 ,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 ;4种肿瘤标记物对诊断的敏感性与大肠癌的分期有关 ;平行联合检测可使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 83 5 % ,系列联合检测可使特异性提高至 88 7% ;肿瘤根治术后 ,肿瘤标记物显著下降 ;术后肿瘤标记物未降至正常者复发或转移率为 73 3% ,而术后再升高者复发或转移率为 85 2 %。 结论 上述 4种肿瘤标记物对老年人大肠癌的诊断和随访及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价值。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 ,可增加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腺管开口分型对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2004年11月至2007年8月结肠镜检查,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腺管开口分型采用工藤进英分型标准.结果 结肠镜检杳大肠病变共1496个,非肿瘤性病变占30.6%(458/1496),各类型腺瘤占43.9%(657/1496),大肠癌占25.5%(381/1496).早期大肠癌61个;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6个,直径10~62 mm,其中Ⅱ型3个,Ⅲ1.型14个,Ⅳ型17个,Ⅴ型2个.管状腺瘤中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居多,占87.5%(363/415);管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40.7%(61/150);绒毛状腺瘤腺管开口以Ⅳ型为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达85.7%(42/49).结论 大肠腺管开口分型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检出有重要意义,对及时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和Bcl 2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2 0例大肠正常黏膜、3 0例大肠腺瘤及 40例大肠癌组织中caspase 3和Bcl 2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caspase 3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95 %、70 %、65 %。Bcl 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15 .0 0 %、86.67%、62 .5 %。正常黏膜组织caspase 3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 (P <0 .0 5 ) ,而Bcl 2表达低于后两者 (P <0 0 5 )。caspase 3及Bcl 2的表达与凋亡指数密切相关 (r =0 73及 -0 89 P <0 0 0 1) ,但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无关。结论 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caspase 3低表达和Bcl 2的高表达与细胞凋亡异常密切相关 ,可能在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肠息肉内镜下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2007年期间检出的结肠息肉病例,分析息肉的检出率、内镜下息肉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息肉癌变率、息肉术后复发、新生等情况.结果 633例电子肠镜检查共检出息肉病例138例,检出率为21.80%,以乙状结肠部位息肉数量最多,为52例,检出率8.21%,占息肉构成比37.68%(P<0.01).息肉直径在1~4 cm之间者90例,占息肉构成比65.22%(P<0.01);内镜下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69.18%)明显高于无蒂息肉(P<0.05).从息肉病理组织学上分析,腺瘤性息肉为96例,占息肉构成比69.57%,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P<0.01);96例腺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占62.50%,明显多于管状腺瘤(P<0.0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为40%,明显高于管状腺瘤的16.67%(P<0.05).所有腺瘤性息肉经摘除术后(包括内镜下摘除和外科手术摘除)1年复查肠镜,发现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8.33%和8.82%(P<0.05),而新生率接近,分别为65%和88.24%(P>0.05).结论 结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居多;内镜下息肉大小多数在1~4 cm,以有蒂息肉居多;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摘除术后1年的复发率均高于管状腺瘤,更具有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13.
大肠绒毛状腺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绒毛状腺瘤16例临床分析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10061)苌新明绒毛状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大肠良性肿瘤,国内外报道较少。大量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均强烈支持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恶变。我院1982~1991年共行结肠镜检3102例,检出绒毛状腺癌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p185基因在大肠绒毛状腺瘤及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微波炉、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5例大肠腺癌标本,其中大肠绒毛状腺瘤癌变20例,大肠浸润性腺癌35例,12例大肠绒毛状腺瘤标本,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标本中P53,P18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p53,p185染色均阴性.55例大肠腺癌和12例大肠绒毛状腺瘤标本中,p53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4%(23/55),8.3%(1/12).p185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9%(26/55),17%(2/11).比较大肠腺癌与绒毛状腺瘤p53和p185的关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0例大肠绒毛状腺瘤癌变及35例大肠浸润性腺癌标本中,p53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0%(12/20),13%(11/35).p185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5%(11/20),54%(19/35).比较两者p53的关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185的关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可作为大肠绒毛状腺瘤癌变诊断的有用指标,p185对大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诊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组有168例大肠腺瘤,癌变18例,癌变率为10.7%。本文将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并联系文献分析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寻求一条早期诊断及治疗大肠癌的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本文调查了我院近10年来行结肠镜检查的2051例患者,发现癌变18例。癌变病例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0—67岁,左半结肠17例,右半结肠(横结肠)1例。瘤体大小:>2cm 16例,<2cm 3例。将2051病例分为腺瘤性息肉组168例和非腺瘤性息肉组264例。根据年龄影响腺瘤的非典型增生率,又将腺瘤性息肉组病例分为35岁以下及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1987年我院大肠检查便血者1493例,其中65岁以上者158例(10.6%),并与同期幼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对照,探讨了老年人便血的原因和诊治方法。158例便血期为1周至10年,便血疫病迭13种之多。其中大肠癌61例(38.6%),显著高于对照组;次为大肠息肉47例(29.7%),显著低于幼年组和青年组,与中年组无明显差异。大肠癌与大肠息肉呈正相关,90.1%和70.2%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癌术后随访显示A期和B期的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C期和D期。腺瘤样息肉随访对防治早期大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Fas/Fas配体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u Q  Deng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378-380
目的 探讨Fas、Fas配体 (FasL)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 ,对 5 2例大肠癌、2 7例大肠腺瘤、2 8例溃疡性结肠炎、30例正常大肠组织及 2 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进行Fas和FasL的检测。对 5 2例大肠癌用TUNEL法 ,检测不同FasL表达区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Fas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 :大肠癌中表达最低 ,其次是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 ,表达水平最高的是正常大肠组织。FasL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 ,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最高 ,其次是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 ,正常大肠组织中几乎不表达FasL。 (2 )Fas、FasL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3)在同一大肠癌组织切片中 ,FasL的表达不均匀 ;FasL表达阳性区(n =2 5 )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81 2 % )比FasL阴性区 (n =2 5 ) (47 4 % )高 (P <0 0 1)。 (4)在 2 3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 ,发现 2 3例转移癌FasL均强阳性表达 ,阳性细胞率均大于 75 %。结论 Fas、FasL在大肠癌发生和免疫逃逸及反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样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5/1998间进行结肠镜2037例,其中检出腺瘤样息肉86例,检出率为4.22%.息肉高频电切除41例,切除率为47.6%.86例腺瘤样息肉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17岁~81岁结果息肉分布:直肠15例,占17.4%,乙状结肠32例,占37.20%,为多发,与结肠癌好发部位相一致.86例腺瘤样息肉13例癌变,癌变率为15.11%.息肉大小、形态及病理与癌变有明显的关系.腺瘤直径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2cm以上的癌变率为61.11%,而1cm~2cm仅占6.06%在形态上无蒂息肉癌变率比例高,占18.6%.表面不光滑呈桑椹式分叶状,癌变率明显增高,达35%,是光滑息肉的四倍.病理上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占35.7%,管状腺瘤癌变率仅占11.26%.腺瘤伴非典型增生与癌变成正相关,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占87.5%.另外,息肉电切后送检病理不容忽视,4例腺瘤样息肉电切后病理为癌变;2例炎性增生性息肉电切后为腺瘤样息肉,1例为直肠类癌.结论结肠腺瘤样息肉与结肠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肠腺瘤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及异型性增生是癌变的潜在因素,绒毛成分越多,异型性增生越重,体积越大,基底越宽,形态分叶其癌变危险性越高,应及早切除.同时注意电  相似文献   

19.
端粒 -端粒酶模式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 ,已证实其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分化具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半定量端粒重复扩增 ( TRAP) -银染法 ,观察了端粒酶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组大肠癌患者 2 7例 ( 组 ) ,其中男 1 4例 ,女 1 3例 ,年龄 37~ 77岁 ,平均 5 .78岁。大肠良性病变患者 9例 ( 组 )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1 4~ 72岁 ,平均 41 .44岁 ;包括大肠腺瘤 6例、炎症性肠病 2例、炎性大肠息肉 1例。取 1 3例正常大肠粘膜标本 (取自距离病变 5 cm以上的部位 )作为对照 ,所有…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重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早发现、早诊断对防治结直肠癌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结直肠息肉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和癌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74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40岁者559例(75.5%)。70.4%的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29.0%)、增生性息肉(29.6%)和管状腺瘤(30.3%)为主。38例息肉患者发生癌变,癌变率为5.1%,癌变息肉的类型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多数(87.2%)癌变息肉直径1.5 cm,多数(76.9%)癌变息肉位于左半结肠。结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直径可能对息肉癌变有影响,应高度重视年龄40岁、男性、息肉直径1.5 cm以及病理类型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息肉患者并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