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探讨其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学状态和神经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清S-100β水平。所有患者于相应时间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学状态评估,并于出院时评估神经学功能(B I)。结果患者组各时间点S-100β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100β于所有时间点,较大、中等和较小梗死灶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相应NIHSS和出院时B I均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P=0.000)。较大梗死灶组血清S-100β水平较高。结论S-100β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升高,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揭示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ββ蛋白与梗死病灶、神经学状态和神经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37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卒中组)发病〈48 h,5、7和14 d时检测血清GFAP和S-100ββ蛋白水平,并于相应时间进行神经学状态(NIHSS)和出院时神经学功能(BI)评估。结果:①血清GFAP水平,卒中组发病〈48 h即明显高于与其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P〈0.05),7 d时与对照组接近,14 d又明显升高(P〈0.05);S-100ββ水平,卒中组7 d时达高峰,14 d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梗死灶较大和中等患者,GFAP水平在发病〈48 h明显高于较小梗死灶和对照组(P〈0.05,0.01);S-100ββ水平较大梗死灶患者在〈48 h时显著高于中等、较小梗死灶及对照组,7 d时中等梗死灶则明显高于较大梗死灶(均P〈0.01)。③发病5及7 d时GFAP水平与相应的NIHSS呈负相关,与出院时BI呈正相关(均P〈0.05);S-100ββ水平与各时间点NIHSS和出院时BI均有相关性(P〈0.01)。发病7 d时血清GFAP与S-100ββ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作为胶质细胞增多症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标志物,GFAP和S-100ββ在脑卒中血液中表达明显增强,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揭示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肽酶(HSC)的变化,并探讨HSC水平同脑梗死灶大小、神经学状态和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法分光光度法检测急性脑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第5 d、第7 d和第14 d HSC活性.所有患者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学状态评估(NIHSS),出院时评估神经学功能(Barthel index).结果 (1)HSC于发病第5 d即开始降低,第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4),第14 d升高到正常水平(P=0.105);虽然发病48 h内、5 d及14 d HSC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第5 d、第7 d和第14 d HSC活性均显著低于第3 d(P=0.023,0.002和0.013),第7 d也低于第5 d(P=0.000),第14 d同第5 d和第7 d相比无差异(P>0.05).(2)发病后的第7 d和第14 d,大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HSC差别显著(P=0.032和0.033).经两两比较,大梗死灶组于第7天HS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 HSC也分别低于较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5),而小梗死灶组和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3)未发现HSC同NIHSS和Barthel Index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HSC活性显著降低,并且梗死灶大的患者降低的幅度大.HSC能否作为缺血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纳入16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初发102例,复发6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治疗第2天及第8天查血浆D-D水平, 比较初发(初发组)和复发脑梗死(复发组)患者血浆D-D水平;根据2次的D-D水平检测结果分为持续升 高、短暂升高和正常3亚组,比较不同D-D水平的初发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大小、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 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21 d后的Barthel指数(BI),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初发组血浆 D-D水平短暂升高比例高,而复发组持续升高比例高(P<0.01)。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D-D持续升高亚组 以大梗死灶为主,短暂性升高亚组以小梗死灶为主,正常亚组以腔隙性梗死灶为主(均P<0.05);NIHSS评 分结果显示,持续升高亚组以重度卒中为主,正常亚组以轻度卒中为主(均P<0.05),短暂升高亚组3种病 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持续升高亚组以重度依赖为主(P<0.05),其他2组 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短暂升高为多,而复发患者 D-D水平持续升高为多。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及持续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 大、病情重、预后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标准分为心源性卒中组和非心源性卒中组,每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48 h,治疗第14、90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各组入院48 h和第14天的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48 h及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非心源性卒中组明显增高(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48 h的NT-pro-BNP明显降低(均P<0.05).心源性卒中组及非心源性卒中组入院第14、90天的NIHSS评分均较入院48 h明显下降,尤以入院第90天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NIHSS评分≤6分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NIHSS>6分组(P<0.0l).好转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BNP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1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100 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血清脂蛋白(a)水平。患者入院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出院时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定。结果患者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脂蛋白(a)水平是mRS 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脂蛋白(a)和NIHSS 联合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于NIHSS 评分。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升高。血清脂蛋白(a)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S-100蛋白的含量,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各组患者血清S-100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1d,3d,7d,14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间比较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反比.[结论]血清S-100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明显相关,S-100蛋白可作为衡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临床指标;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后果的危险性,是衡量其预后的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趋化因子CXCL12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另回顾性选取同期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健康组,统计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以及病例组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预后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并分析病例组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与血清A-FABP、CXCL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患者的梗死面积 4 cm~2、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 15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 8分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梗死面积≤4 cm~2、NIHSS评分≤15分、GCS评分≤8分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10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77例,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率为77. 0%,其中病例组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例组患者梗死面积、NIHSS评分、GC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血清A-FABP、CXCL12水平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 05)。结论血清A-FABP、CXCL12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升高,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A-FABP、CXCL12水平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的诊断、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预后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ACI患者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轻度梗死组(25例)、中度梗死组(35例)及重度梗死组(3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3组ACI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治疗1个月后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急性期血清CRP、TNF-α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达高峰,第7天明显回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后,轻、中、重度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期血清CRP、TNF-α水平与治疗1个月后的NIHSS评分正相关,与BI评分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ACI患者的血清CRP、TNF-α水平可帮助判断患者病情变化,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与S-100β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娟  谭延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1-144
目的:回顾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S-100β蛋白在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中的变化情况,并试图找到与疾病的早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5-01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S-100β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的文献,检索词“S-100β,限定语言类型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5-01的文献,检索词为“S-100β”,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资料选择:浏览文题和摘要,选择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发生、发展及实验评估有关的文献,查找典型文献的原文阅读。 资料提炼:检索到的关于脑缺血、创伤性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癫痫S-100β蛋白的表达与作用的文献共65篇,选择观点相似的文献引用28篇。 资料综合:①脑缺血后的早期S-100β在脑脊液和血液中即有显著意义的升高,并且同梗死体积、临床状态和功能预后具有相关性。②血清S-100β可作为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程度的客观依据和早期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以及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③血清S-100β可作为急性全脑缺血(心脏停搏)后24h患者预后可靠的标志物。④创伤性脑损伤后S-100β血清水平的升高同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神经放射学发现均有相关性,并为创伤性脑损伤预后不良的指标.⑤S-100β水平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炎症、胶质细胞瘤和癫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水平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状态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临床状态及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25(OH)D的水平,根据水平分为A组维生素D充足(≥75 nmol/L)、B组不足(50.0~74.9 nmol/L)、C组缺乏(≤49.9 nmol/L).并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根据NIHSS差值判定预后.结果 A、B、C 3组间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IHSS及BI评分明显高于B组、C组.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BI评分呈正相关.A组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明显高于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B组无变化、恶化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5(OH)D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是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比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选61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d,疗程2周;治疗组给予恩必普软胶囊0.2g,3次/d,口服,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50mg,1次/d,连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及巴氏指数(BI)评分及不良反应,在发病后d1、d3、d7、d14测定血浆S-100B变化。【结果】两组入院时的CSS及BI评分基本一致(P〉O.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SS及BI评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O.05或P〈O.01)。两组患者S-100B水平在d3达到峰值,与发病d,比较明显升高(P〈O.05),其后逐渐降低,两周后两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发病d1(P〈0.01);治疗组d。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可降低发病期间S-100B水平,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不同病情和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在不同时点含量的变化。结果 ACI患者12 h血清中的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150例ACI重度、中度患者在入院后24、36、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明显高于12 h轻度患者(P<0.05);150例ACI大面积、小面积患者在入院后24、36、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明显高于12 h腔隙性梗死患者(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可能是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心脏手术中吗啡预处理对患者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16例,随机分为吗啡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诱导和气管插管,持续泵入丙泊酚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芬太尼和哌库溴铵。吗啡预处理组在开胸后给予吗啡0.2mg/kg。分别在诱导后、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CPB结束时、手术结束时以及手术后6h经中心静脉抽血测定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在CPB开始后30min显著升高,在CPB结束时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CPB结束时吗啡预处理组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CPB结束时对照组NSE升高显著,而吗啡预处理组无显著改变。两组NSE水平在手术结束时均高于诱导后水平。结论心脏手术中CPB后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存在脑损伤的可能性。S-100β蛋白似较NSE更敏感。吗啡预处理显著降低了S-100β蛋白的水平,表明吗啡预处理可能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急性脑梗死组)与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两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急性梗死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各指标水平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39,0.545,0.297,P<0.01)。急性脑梗死组NIHSS评分小于5分、5~15分和大于15分3个亚组之间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越高的亚组,其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越高。血清Lp-PLA2、hs-CRP及LP(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745、0.636、0.701,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Lp-PLA2、hs-CRP及LP(a)血清水平,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无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的水平。同时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1-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925, P〈0.05)(3)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891, 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579-580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0.15PNAU/d,疗程均为14d。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3个月采用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NIHSS评分、3个月时BI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S-100B蛋白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及40例正常时照组血清OX-LDL、S-100B蛋白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0X—LDL、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它们分别为(615.9±197.6)μg/L、(0.884±0.594)μg/L;正常对照组为(158.6±68.4)μg/L、(0.065±0.02)μg/L。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S-100B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536,P〈0.01),且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血清OX-LDL、S-100B蛋白的含量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梗死组(73例)和出血组(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7名),观察梗死组和出血组患者发病24 h、第(5±2)天和第(12±2)天这3个时段的NT-pro BNP水平、梗死面积、出血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发病3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并分析NT-pro 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在24 h、第(5±2)天和第(12±2)天时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46.78 pg/m L、456.62 pg/m L和176.14 pg/m L;出血组患者分别为458.57 pg/m L、366.31 pg/m L和159.95 pg/m L。不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分数亚组间的NT-pro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