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唑来膦酸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 2 - (咪唑 - 1-基 )乙酸盐酸盐为原料合成唑来膦酸。方法 采用反应物浓磷酸自身作为溶剂 ,以无水乙醇作为结晶溶剂 ,合成唑来膦酸。结果和结论 避免了有毒有机溶剂的使用 ,将产物收率由 4 1.0 %提高到了 5 8.8%。唑来膦酸的结构经1HNMR、MS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唑来膦酸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咪唑和氯乙酸乙酯通过非均相反应合成咪唑乙酸乙酯,酸性水解得到咪唑乙酸盐酸盐,和三氯化磷、磷酸反应后再水解制得唑来膦酸。原料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总收率36%。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进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方法:采用新的KF/Al2O3催化体系和PEG400溶剂系统,进行关键中间体和目标物的合成研究,结果:合成关键中间体的反应时间由原法的18h缩短为3h,收率也由66%提高到77.5%,目标物的收率也由原法的41%提高到50.7%。结论:新方法收率提高,操作简便,合成周期也缩短,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致全身皮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7岁女性患者因重度骨质疏松症给予碳酸钙和骨化三醇口服,1周后,给予唑来膦酸5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出现发热、全身皮疹,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氯雷他定。第7天,患者头晕、乏力、关节疼痛及双下肢肌肉酸痛等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第10天皮疹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双膦酸药物唑来膦酸的合成工艺研究。方法 以咪唑和氯乙酸叔丁酯为原料,经咪唑N-烷基化、水解、缩合、重结晶等多步反应制备唑来膦酸。 结果 以32%的总收率实现了唑来膦酸的制备。结论 新工艺避免了剧毒品应用的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特点,有较好的工业化实施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综述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唑来膦酸在药动学、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唑来膦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降低血清钙水平,能有效地用于恶性高钙血症的治疗.结论:唑来膦酸是高效的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剂,它不仅能用于恶性高钙血症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的药效学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唑来膦酸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的 药效学。结果:唑来膦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降低血清钙水平,能有效地用于恶性高钙血症的治疗。结论:唑来膦酸是 最高效的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剂,它能有效地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并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并提高唑来膦酸质量标准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项。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唑来膦酸注射液和注射用唑来膦酸分别进行干扰试验。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和注射用唑来膦酸均在0.05mg﹒ml-1及以下浓度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可将唑来膦酸注射液和注射用唑来膦酸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统一限值为:每1mg唑来膦酸含细菌内毒素的量应不高于5.0EU。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应用唑来膦酸提供参考。方法综述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结果唑来膦酸临床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并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结论唑来膦酸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蛇鳞草的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指导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预实验,判断测定LD50的可能性,并据此测定LD50或MTD.结果 MTD结果表明小鼠口服蛇鳞草的最大耐受量相当于60 kg人I临床日用量的646倍.结论 蛇鳞草的急性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千金子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千金子的急性毒性。方法:应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所得实验数据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千金子的LD50为1.7950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1.6211g.kg-1-1.9879g.kg-1。  相似文献   

13.
复方龙脷胶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复方龙脷胶囊的急性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灌胃给药测定复方龙脷胶囊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最大给药量,观察其急性毒性作用.结果:LD50未测出,小鼠最大给药量为164.76g· kg-1 ·d-1,相当于成人临床日剂量的1 176.86倍,小鼠无死亡,未见异常急性毒性反应.结论:复方龙脷胶囊经小鼠灌胃给药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癫宁片的急性毒性。方法采取灌胃给药方式测定癫宁片的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用Bliss法计算LD50及95%可信限。结果小白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1139.5mg/kg(相当于人用量的142倍)。结论癫宁片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应用时应控制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5.
阿魏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英  薛洁  田锋 《中国药业》2011,20(11):5-6
目的 通过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阿魏胶囊的安全性,进一步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小鼠灌胃阿魏胶囊,通过预试验测定半数致死量,并据此测定最大耐受量.结果 半数致死量未测出,小鼠1 d最大给药量为9.888 g,相当于成人临床日用量的360倍.结论 阿魏胶囊毒性较低,在规定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小鼠灌胃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观察蛞蝓胶囊的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药蛞蝓胶囊后,连续14d观察受试动物的体重、摄食、饮水、便、尿及外界反应情况等一般状况,记录毒性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和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结果灌胃给药达8800mg·kg^-1·d^-1,连续14d,小鼠没有死亡,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该剂量相当于70kg成人临床1d用量的880倍,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测定未能测出。结论蛞蝓胶囊毒性较低,在规定剂量下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司丙红霉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昆明小鼠进行了急性毒性研究。结果:灌胃给药的LD50为2134.6(1761.8~2586.4)m g/kg,腹腔注射给药LD50为305.5(272.2~341.9)m g/kg,静脉注射给药LD50为121.2(115.3~127.3)m g/kg。结论:司丙红霉素用于临床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乳糖化-去甲斑蝥素(Lac-NCTD)及其纳米粒(Lac-NCTD-NPs)的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并进行急性毒性考察。方法:采用MTT法考察Lac-NCTD及Lac-NCTD-NPs对肿瘤细胞株HepG2、SMMC-7721和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和半乳糖化小牛血清(Gal-FBS)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建立H22肝癌细胞小鼠荷瘤模型考察药物在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计算Lac-NCTD腹腔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HepG2、SMMC-7721细胞培养48h的体外细胞毒结果显示:Lac-NCTD-NPs的最强,其次是Lac-NCTD,且均能显著被Gal-FBS抑制;对SGC-7901,Lac-NCTD-NPs和Lac-NCTD的细胞毒作用并不比去甲斑蝥素(NCTD)强,且不受Gal-FBS的影响;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Lac-NCTD能有效地抑制H22肿瘤的生长。Lac-NCTD单次给药时最大耐受量MTD>20g/kg,多次给药时MTD>30g/kg,毒性远小于NCTD。结论:Lac-NCTD是毒性较小的安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9.
周涛  李国熊  茹丽  侯连兵 《中国药房》2012,(19):1731-1734
目的:研究因宁片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和因宁片(32g.kg-1)组。因宁片组24h内连续2次(间隔6h)灌胃给药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死亡情况、记录体重和摄食量,14d后处死并作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变化,计算最大耐受量(MTD)。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等容生理盐水)与因宁片高、中、低剂量(6.0、3.0、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d,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记录各脏器重量、体重、摄食量,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因宁片组各项指标正常,MTD为32g.kg-1;慢性毒性实验中因宁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正常,各组中未见多指标同时明显异常,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因宁片毒性低,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观察消白胶囊灌胃给药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灌胃给药,3次/d,观察并记录小鼠口服消白胶囊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半数致死量和最大给药量。 结果: 消白胶囊每日的最大给药剂量为141.6 g·kg-1(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211.3倍),该剂量下小鼠未见明显毒性反应,14 d内动物无1例死亡,解剖后未见对脏器的毒性改变。结论:消白胶囊灌胃给药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表明该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