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与药物经济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锐  李颖 《中国药房》2007,18(35):2721-2723
目的: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途径与方法,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法:阐述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和我国遴选基本药物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其在遴选国家基本药物方面的意义与作用。结果与结论:精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可增强公众对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药物经济学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作用及执业药师的职责。方法:分析药物经济学理论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系,把药物经济学理论作为工具应用于基本药物制度中。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对于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和使用制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医药卫生人员应在实践中开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绩效监测与评估,自觉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和遴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策时  张亚同  胡欣 《药品评价》2011,8(10):11-12,14
目的:为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文献,阐述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进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结果与结论:我国应结合国情细化基本药物遴选原则,加强遴选透明公开化,加强遴选循证证据,尽快制定配套的基本药物政策和相关治疗指南,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帅  陈玉文 《中国药房》2012,(28):2599-2602
目的: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我国各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情况,分析我国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当前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存在遴选程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责任不清等问题。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应该以疾病为基础,从疾病谱入手,逐步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以各省增补目录为参考,并通过建立基本药物遴选责任制度,制订科学的遴选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以更合理的方式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所纳入的药物进行遴选,本研究尝试应用循证药学和药物经济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定量遴选体系。方法:通过参考泰国ISafE评价法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方法,以循证药学及药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更为完善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体系并对其进行说明。结果和结论:通过循证药学方法以及药物经济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我国目前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所存在的问题,该遴选机制也可用于以后基本药物的增补、医保目录药物遴选、增补以及确定同类药物间临床首选药等方面。由于国内文献数量以及质量问题,目前该机制的开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可以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文玉 《中国药房》2009,(8):561-562
目的:探讨在国家基本药物遴选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以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可支付性。方法:介绍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基本药物遴选中的应用状况,分析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与结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机构及其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标准不统一、制度保障不完善。提出了在我国基本药物遴选过程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的五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本药物遴选方法浅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晓川 《中国药房》2010,(48):4517-4518
目的:探讨可用于基本药物的遴选方法。方法:总结我国基本药物遴选存在的问题,分析药物经济学和循证医学分析法在基本药物遴选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和循证医学分析法可提高我国基本药物遴选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有利于我国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8.
苏琦霞  宋姝丹  潘雪  果磊  夏宁川 《中国药房》2010,(48):4519-4521
目的:为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与保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探讨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和使用环节。结果:基本药物制度的遴选环节、生产环节、使用环节都存在一些阐述不够细致和不明确的地方,在操作起来都有不少困难和障碍。结论:应在基本药物遴选过程中引入药物经济学,提高遴选的科学性;应制定多种优惠政策,保证基本药物正常生产供应;应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与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爱丽  井春梅  鄢琳  周杰明  程刚 《中国药房》2010,(12):1070-1073
目的:对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与调整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目录(国内业界一般称为澳大利亚《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原则、标准及程序,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与调整提供参考借鉴。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与调整政策性强、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它需要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遴选与调整方法,以及权威的监测与后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志军  高文远 《中国药房》2011,(36):3367-3368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中的应用,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中药物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分析我国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困难,对药物经济学应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引入药物经济学理念和评价方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基本药物制度发展趋势。但药物经济学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专业人才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经济学认知度不高等。建议规范评价标准、提高数据科学性、增强药物经济学认知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孟锐  蓝培元  任晓宇 《中国药房》2010,(24):2211-2213
目的:促进基本药物目录实现"由虚转实"。方法:通过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相关问题的探讨,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基本药物遴选工作中,在"安全"与"有效"的协调、价格、中药选取上都存在着若干问题,"临床首选"也未能完全体现。在遴选程序制定、药品单独论证上也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评价工作的可信度不高。总之,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制定还要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保障公众基本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涛志  王慧玲  李健  刘伟 《中国药房》2012,(28):2596-2598
目的:为促进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各种数据库查询国内、外关于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实证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的实证研究主要从可获得性(包括对基本药物认知情况的调查、利用和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情况等)、可负担性(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健康行动机构提出的标准调查方法对基本药物的负担性的调查)、合理选择使用(通过对处方分析来调查研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等3个方面进行。结论:建议通过统计处方,筛选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首选的非基本药物,并将其与同类的基本药物进行循证药学和可负担性的比较研究,同时应加大对基本药物药品说明书在基本药物可及性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巧玲  李春潇  胡欣 《中国药房》2012,(40):3748-3751
目的: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2011年版《印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NLEM2011,即印度"全民免费药物计划"目录)在设计、制定、适用等方面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评价,总结其在目录制定方面的经验。结果与结论:NLEM2011编订过程透明化程度较高,决策合理;药物限定了使用医疗卫生机构的范围,有助于合理用药。该目录已成为印度基本药物政策体系间的重要纽带,其优点值得我国借鉴;同时,其不足也值得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学者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基本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为制定临床用药目录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比较2004-2008年我院基本药物品种数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名数,分析了我院基本药物与总体药物品规及销售金额的情况,及我院近5年来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物情况。结果:2004-2008年,我院基本药物品种数呈上升趋势,但基本药物的品种数、采购金额增长速度都低于同期医院总体药品增长趋势。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排名前20位中以化学药品为主,抗微生物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电解质类药物。中成药中以祛瘀剂为主。结论:基本药物目录在我院的执行情况较好,但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同和理解,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仍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比较国内外基本药物目录的异同,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提出建议。方法:选取4类经济发展水平的22个代表性国家,通过对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内容进行对比,并探析影响基本药物目录的因素。结果与结论:各国基本药物目录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临床必需的共同标准和原则,目录分类方式、品种数目、治疗类别、调整周期大体一致,而儿童用药均尚显不足;此外,目录制定主要受经济水平、人种和疾病谱、医药卫生基础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加强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参考国外主流基本药物品种,不断改进儿童用药,完善基本药物的遴选及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6.
华小黎  陈东生 《中国药房》2014,(40):3808-3810
目的: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和提高其使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大型三甲医院2013年上、下半年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数量、人次及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该院2013年上半年医保患者基本药物的使用数量所占比例为42.23%,使用人次所占比例为47.47%,使用数量达到原卫生部对三级医院该指标的要求,但使用金额所占比例(11.80%)偏低;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所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金额比例仍未达标。该院基本药物使用占主导地位的为西药品种,其中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和心血管疾病用药、营养支持类药位居前列;2013年下半年与上半年比较,排名前5位的基本药物品种基本不变,但其使用金额、使用数量、使用人次占总体的比例绝大多数有所下降,且除0.9%氯化钠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金额比例外,其他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该院医保患者基本药物品种及其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对三甲医院的要求,但还需采取积极宣教、绩效考核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郭春彦  王晓玲 《中国药房》2013,(44):4133-4137
目的:为循证制订中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分析比较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用药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及《母亲和儿童的重点药物目录》在内容组成、纳入条件、标志符号、药物分类原则、药物种类、药物剂型和年龄限制上的异同。结果: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覆盖了儿童常用药类别,但未包含《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的血液制品、消毒剂和新生儿特殊用药;缺乏儿童适宜的剂型和规格以及药物年龄限制和说明。结论:WHO发布的两份目录是基于全球儿童的疾病负担而制定,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直接套用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借鉴两份目录的制订标准和方法,并遵循中国国情,依据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而保障儿童用药更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