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颗冠根折的恒上前牙,在完善根充后,利用正畸方法对患牙牙根进行垂直He向牵引,达到理想牙冠修复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牙冠延长术和修复治疗。结果:21颗患牙垂直He向移动距离2mm-5mm,所需时间4周-8周;三年复查,部分患牙牙齿或牙龈相对位置有轻微变化,所有患牙根尖周正常。结论: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作为修复治疗的辅助方法有效可行,但18岁以下的患者需延长牵引后的保持时间,并用临时冠进行过渡性修复。  相似文献   

2.
弯根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冠与牙根(或部分牙根)形成一定弯曲角度的牙齿。文章总结了临床弯根牙的病因、形成机制、临床错牙合表现、治疗原则、治疗时机选择、治疗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考虑;介绍了临床正畸治疗方法与原则,并且着重对牙根正在形成的前牙弯根牙的临床治疗体会及临床治疗对前牙发育的优势进行了阐释,认为早期弯根牙治疗能促进牙根形成、避免弯根严重化及弯曲牙根暴露。同时,文章还强调并提出前牙弯根阻生牙需早期矫治的临床证据,探讨了前牙弯根牙早期治疗的可能性,为弯根牙的临床早期正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因各种原因(根折、根吸收、牙颈龋、医源性穿孔)引起牙冠长度不足时,常不能用传统方法来进行修复,若先行正畸伸长治疗,则效果优于拔除牙根或靠牙周手术暴露牙根的方法。这样既避免牙丧失,又简化修复,同时还可得到美观、自洁的龈缘。伸长前牙已有报道,本文介绍一种用正畸法伸长前磨牙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保存方法比较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分别对3颗、30颗和12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缺损至龈下患牙进行处理,暴露牙根断面,桩核冠修复后进行1~2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的效果都较好;但缺损较深的患牙,牙根牵引术的效果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可作牙冠延长术,但缺损较深的患牙,最好做牙根牵引术。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牙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5.
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对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的148颗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22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时约7.4%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8.6%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时,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2例患者随访4年余,其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牙冠比例保持正常。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修复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正规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于牙折、根面龋等原因使临床牙冠太短而妨碍修复体固位的患者 ,需用牙冠延长术来延长该牙的临床牙冠 ,以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固位 ,又不致将冠缘放到龈沟的深部 ,刺激牙周组织。手术适用于冠折或龋坏至龈下 ,影响牙体预备和取模者 ,或根管侧穿及牙根外吸收在颈 1/3处 ,牙齿有保留价值者以及前牙牙冠短 ,笑时露龈需改善美容者[1]。我科搜集近 3年来牙冠延长术患者 114例 ,追踪医学随访半年以上 ,观察其效果。1 临床资料我科搜集 2 0 0 0 0 5~ 2 0 0 3 0 3间牙冠延长术患者 114例 ,其中男性 60例 ,女性 54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56岁 ,…  相似文献   

7.
牙冠延长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降低龈缘位置、暴露健康的牙齿结构,使临床牙冠加长,从而利于义齿的修复或解决美观问题的一种牙周外科手术。我科采用超声骨刀行牙冠延长术11例,术后观察6个月,患牙牙龈健康、稳定、龈缘协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正畸治疗中牙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4—2009年经固定矫治器矫治完成的病例120例,根据牙齿垂直向移动方式不同,分为压低组、伸长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用患者治疗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测量上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结果    治疗后压低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值显著高于伸长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而伸长组与对照组牙根吸收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压低可引起明显的牙根吸收,临床医生必须向敏感体质患者提前说明这个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的是一例上前牙龈下折断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该病例报告描述了一种利用殆垫矫治器和弹力橡皮圈快速正畸伸长牙齿以重建生物学宽度的简单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对折断牙冠向移位的龈缘进行修复前外科成形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4.Omm以上的具有保留价值的上颌前牙,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颗患牙,分别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一周及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采用正畸方法(牙合)向牵引龈下牙根后再修复的方法.方法 选择龈下牙折患者8名,共10颗患牙,断端最低处距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5~2.0mm.经完善的根管治疗4周后,采用正畸固定矫治技术(牙合)向牵引龈下牙根,平均疗程4~6个月,然后桩冠修复治疗.采用临床检查评价正畸前后牙齿松动度、牙龈形态和牙周状况,并通过X线片测量比较正畸前后断根根尖区相对骨密度的变化、断根倾斜度的变化和修复后冠根比.结果 10颗患牙经正畸治疗后(牙合)向移动距离平均为3.99 mm,牵引后的牙根唇倾度减小,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患牙冠根比与对侧同名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伤及牙槽嵴顶下的前牙牙根,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正畸方法(牙合)向牵引龈下牙根,经修复治疗后,可达到美观和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研究根管治疗牙经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比较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    纳入了10篇相关文献。Meta分析结果发现,正畸治疗患者根管治疗牙根吸收情况与对侧同名活髓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男性正畸治疗患者中,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量小于对侧同名活髓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女性正畸治疗患者两侧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正畸治疗方式(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和牙位(前牙与后牙)对正畸治疗患者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正畸治疗过程中移动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牙根暴露量的牙冠延长术对不同牙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拟行牙冠延长术的患者122例,共148颗患牙(前牙68颗、前磨牙48颗和磨牙32颗).各牙位根据牙冠延长术中牙根暴露量(3或4 mm)随机等分.检查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并进行比较.结果 牙冠延长术中牙根暴露量为3 mm时,术后各患牙均未出现松动,在术后1个月时均出现牙龈出血,术后6个月和1年牙龈出血得到改善;牙根暴露量为4 mm时,术后1个月前牙出现松动,在术后6个月及1年恢复稳定,前磨牙和磨牙在术后均未出现松动.所有患牙的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在治疗后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 术中牙根暴露3 mm和4mm远期疗效均满意;为了获得更多的临床牙冠实现更好的修复条件,暴露牙根最好在4mm左右;而考虑到前牙美观问题,建议在前牙区术中牙根暴露量最好控制在3 mm以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解剖特点,并与现代人类牙齿进行比较,探讨牙齿的演化规律.方法 选取新石器时期人类保存状态良好、无严重破损与磨耗的单个牙齿602枚,对牙齿全长、牙冠高度、牙根长度、牙冠长度、牙颈长度、牙冠宽度、牙颈宽度等进行解剖数据测量、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石器时期人类牙根长度大于现代人类的牙根长度;牙冠高度小于现代人类的牙冠高度;而牙冠长度、牙冠宽度、牙颈长度、牙颈宽度均与现代人类牙齿相似. 结论 新石器时期人类牙根长大于现代人类、牙冠高小于现代人类,说明牙、颌系统承受的咀嚼压力比现代人大,吃的食物坚硬、颗粒大且粗糙;而牙冠的长度、牙冠宽度、牙颈长度、牙颈宽度均与现代人类牙齿相似,说明新石器时期人类在体质学上与现代人类近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使用自制透明牙托压低伸长上后牙腭尖的临床效果,为正畸治疗伸长腭尖提供临床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由种植科转诊的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患者无法使用种植体支抗而采用自制透明牙托对伸长的腭尖进行压低。矫治前、后拍摄CBCT,利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叠及三维定点测量,并记录正畸压低前及压低后近、远中腭尖压入量,同时观察所压低牙齿及其他支抗牙齿的牙周和根尖状况。结果 11例患者伸长的上后牙腭尖均被成功压低,平均疗程为5个月,近中腭尖最大压低量为4.13 mm,远中腭尖最大为4.04 mm;被压低牙及支抗牙没有发现明显的牙根吸收和牙周变化。结论自制透明牙托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压低伸长上后牙腭尖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相似文献   

17.
李小彤  马超  崔亮  张丁 《口腔正畸学》2009,16(4):190-193
目的研究固定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的影响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口腔内已完善根管治疗牙45例,利用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以改良根吸收分级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牙根形态变化,分析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①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性别是影响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方程最为显著的因素(P〈0.05),提示女性发生根吸收的风险大于男性;③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与对侧活髓牙比较牙根吸收程度的改变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所观察的样本中,无论根管治疗牙齿与活髓牙均未见3级根吸收。结论根管治疗牙在固定正畸治疗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根吸收改变,但并不比活髓牙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进行分析,运用Dolphin软件对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以及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角Ⅱ类开患者(开(牙合)组)与高角Ⅱ类正常覆患者(正常覆(牙合)组)的上颌尖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牙合)组上颌中切牙(11.12±1.37)mm、下颌中切牙(10.15±1.09)mm、下颌侧切牙(11.27±1.15)mm和下颌尖牙(12.81±1.48)mm的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开(牙合)组的上颌中切牙冠根成角(1.10°±3.62°)显著小于正常覆(牙合)组(4.53°±2.30°)(P<0.01),而开(牙合)组的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与正常覆(牙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9.
骨皮质切开术是一种有效加快正畸牙移动的技术,能使正畸治疗时间缩短至传统正畸治疗时间的1/3-1/4,同时也能增加牙槽骨宽度,提高正畸术后稳定性,减少牙根吸收等。该技术理论基础是通过局部加速现象( RAP)来加速正畸牙移动。本文将从骨皮质切开术的发展历史和加快正畸牙移动的理论基础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牙冠延长术是口腔临床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通过对牙周软组织和(或)硬组织的切除修整,在保障生物学宽度的前提下暴露足够的牙冠结构以达到稳定的修复或美学要求,常发生在需要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或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中。近年来,激光技术以其较传统牙冠延长术安全、精准、微创、舒适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发展。本文在总结常用口腔激光特点的基础上,对激光辅助牙冠延长术和传统牙冠延长术进行针对性分析,对近年来激光在牙冠延长术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激光微创牙冠延长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