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病案首页编码内容的回顾性分析,找出影响编码正确性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提高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资料整合,在选取的500例病案资料中,主要诊断的选择和手术编码存在的问题共计155例,占总检查例数的31.00%。结论编码员不仅要通过一切可行的方法增强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以外,在临床工作中还要尽可能多的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有效提高医师书写诊断正确率和编码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病案首页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质量,提高病案首页编码正确率.方法 抽取某院2020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前200份出院病案,按自查相关要求进行病案首页质量自查.结果 200份病案中,报送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94.00%,医师填写诊断及手术操作正确率79.00%,常见问题为:主要诊断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DRG正式实施前、后一年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改进状况,分析常见问题、改进措施和效果,为以DRG为抓手促进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三甲综合医院2021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出院的住院病案首页27 130份,由2名病案科高年资专职临床质控医师和2名高年资编码员对每一份住院病案首页进行质量核查和分析。结果 DRG实施后住院病案首页填报正确率(93.01%)、主要诊断正确率(93.28%)、主要诊断医师填写正确率(91.81%)、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94.65%)、其他手术正确率(90.42%)、其他手术医师填写正确率(90.43%)、其他手术编码正确率(92.68%),较实施前均有所提高。住院病案首页错误率(43.6%)、QY病例发生率(1.44%)、医师问题占比(0.31%)及编码问题占比(0.19%)较前一年下降。结论 住院病案首页质量与DRG支付密切相关,DRG已经成为医院加强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对医师和编码员的培训考核,质控体系建设和流程改进等可以显著提高住院病案首页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提高其正确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出院病案首页2475份,按照ICD-10编码原则,分析主要诊断的选择与书写情况,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存在主要诊断选择错误439份,以恶性肿瘤疾病、妇科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恶性疾病位居前4位,4者共占73.7%.结论 加强临床医师对国际疾病分类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编码员对临床诊断的分类能力,加大质控医师对主要诊断的质控,才能提高主要诊断选择正确率,确保信息统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唐瑞瑶  钱红  刘三露  戴春霞 《吉林医学》2010,31(14):2141-2142
目的:对病案首页疾病主要诊断确定以及如何正确编码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随机抽取出院病案4942份,分析临床医师对主要诊断的选择与书写,依照ICD-10编码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部分临床医师对主要诊断的正确选择和书写不够重视,没有充分的认识;病案管理人员对编码原则掌握不全面,导致主要诊断的选择与编码存在不少问题。结论:临床医师应学习国际疾病分类的相关知识,并掌握正确填写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各项原则,病案管理人员应按照国际疾病分拎ICD-10进行准确编码,以保证病案统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病案首页诊断编码质量的故障树分析模型,从而为病案首页诊断编码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方法向某地区29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案科发放问卷调查表并深入访谈,结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利用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资料与理论知识应用故障树分析法(FTA)进行病案首页诊断编码质量的风险分析。结果通过提取问卷调查表数据,影响疾病编码的主要因素为临床诊断理解程度、ICD运用熟悉度、医师沟通效果、薪酬满意度等,对应不满意率分别为38.09%、33.33%、32.38%、27.62%;从事编码工作女性与男性工作者占比分别为63.81%、36.19%;从事编码工作者的专业来源广泛,其中护理学与统计学较多,分别占24.76%与29.52%;而通过期刊论文数据库搜索结果总结出医师有无进修或规范化培训经历、医院对病案首页重视程度、临床医师对病案首页填写责任心、病案首页信息填报质控以及对医师进行病案首页培训的力度等方面为影响病案首页诊断编码质量主要因素。将各因素利用故障树模型分析,能够将病案首页诊断编码质量不佳的原因归类于编码员自身问题、临床医师问题以及制度流程问题3个维度。结论针对故障树模型分析出的原因,应从提高编码员专业素质、规范临床医师诊断书写、优化医院规章制度3个方面降低病案首页诊断编码错误的风险,提高病案首页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7.
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对医院病案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疾病编码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临床医师出现错误、病案书写不准确、编码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因此,医院要不断的提高病案编码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临床医师掌握疾病编码分类原则,规范的书写病案,从而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ICD-10编码现状及问题,以期提高交界性肿瘤编码的准确率以及医院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的入组率。方法 从病案信息系统调取2018—2022年主要诊断编码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首次住院病案,获得病案共263份,对疾病编码进行逐一核查。结果 263份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病案中,形态码编码正确153份,形态码编码正确率为58.17%;无转移的病案共91份,形态码编码正确82份,正确率为90.11%;有转移的病案共172份,形态码编码正确71份,正确率为41.28%。结论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形态学编码正确率偏低,对DIP的入组造成一定影响。编码人员应加强IDC-10编码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病案形态学编码的正确率和DIP的入组率。  相似文献   

9.
影响病案统计资料准确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06-207
目的探讨医院病案数据的重要性。方法论述编码人员的素质、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及病案存储管理流程中不规范的危害等。结果编码人员的文化层次、医学知识、工作经验是影响编码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医师对疾病的诊断不规范是影响医院病案数据不准确的重要环节。结论改变病案管理流程现状可以提高医院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脑卒中住院病案编码缺陷及对DRG分组的影响,探讨提高卒中疾病编码准确率和入组正确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利用病案检索系统查找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主诊编码为I60-I64的病例5137份,逐条核对主要诊断编码与主要手术编码,对错误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并在修改后运用分组器重新进行DRGs分组,分析修改前后分组差别。结果 累计编码错误病例1998份,错误率为38.89%。导致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为医师填写错误,共1287份;其次为编码员录入错误,共711份。主要诊断编码选择错误造成ADRG组有区别的病例共123份。主要手术编码选择错误造成ADRG组有区别的共18例。结论 部分脑卒中编码错误会造成DRG分组错误,编码正确是DRG分组正确的基础。医院应当依据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对医师和编码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编码准确性。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核查我院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心外科收治的122份出院病案,回顾性分析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的编码情况.结果 疾病诊断方面:主要诊断选择错误6例,错误率为4.9%;疾病编码错误2例,错误率为1.6%;符合Z53编码18例,遗漏率为100%.手术操作方面:手术编码错误8例,错误率为6.5%;手术操作编码漏报12例,错误率为9.8%.结论 做到准确编码,一方面加强临床医师ICD编码知识的培训,医师对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正确、规范书写;一方面编码员必须学习相应专科的医学知识,要养成认真阅读病案的好习惯,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认真执行ICD编码原则,才能保证编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于梅芳  张海耀 《中国病案》2014,15(10):42-43
目的 回顾性调查我院编码为O00-O08出院病案的疾病和操作编码质量.方法 运用病案统计系统综合查询功能,检索得到2013年编码为O00-O08出院病案,随机抽取500份逐份核查.结果 错误编码210份,误码率42%,其中操作栏“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应为66.32,结果60例全部错误编码为66.39,误码率为100%,清宫术69.52共56例有40例编成69.02,误码率为71.4%,而疾病编码中因未正确使用共用亚目的误码率达96.15%,其次为异位妊娠分类轴心未体现、葡萄胎形态码未正确使用、忽略O00-O08类目不包括内容、及主要诊断与主要操作选择错误等.结论 病案编码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加强ICD-10及ICD-9-CM-3编码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要养成查阅病案相关记录和辅助检查的习 惯,必要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力求准确编码,提高病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付雪松 《中国病案》2013,(12):20-20,19
目的探讨有关以术后再住院为主要诊断病案的编码问题,减少因工作人员的主观臆断将“XX术后”分类Z98.8(其他特指的手术后状态)的病案数量,从而提高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13份,以术后再住院为主要诊断的病案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对这些病案进行了核对和重新编码。结论为了确保主要诊断的选择和编码的准确性,应加强编码员与医生之间的沟通,编码员对临床知识加强学习;临床医生对主要诊断的选择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医院病案中疾病诊断分类编码准确性因素进行分析,造成编码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医师的主要诊断选择不当,诊断名称填写不规范,编码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当前我国缺少科学规范的疾病分类编码库。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医师ICD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ICD编码的质控制度和编码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等措施,以提高疾病诊断分类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审查校正编码过程中发现,编码人员只看病案首页,不详细阅读、分析病案资料,因此造成编码错误。本文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选择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四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产科诊断编码,指导编码人员准确编码,提高产科诊断分类质量。文章提示,解决产科编码问题应综合分析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耐心细致阅读各种检查结果及病案描述,才能保证编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张强  王湛涛 《中国病案》2012,13(7):30-3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ICD-10编码质量,提高我院ICD-10编码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结合ICD-10编码规则,回顾性对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的慢性肾衰竭病例编码质量逐一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的慢性肾衰竭病例有495例,编码错误149例,误码率30.1%。错误编码原因由于出院诊断太笼统,编码人员对专科知识掌握不够,对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不清楚,没有仔细查阅病案,只笼统地根据出院诊断编码,分类原则不熟练等原因。结论加强临床医师的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及诊断书写标准培训,提高编码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加强责任心,方能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存在缺陷,以提高疾病诊断规范性,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系统顺利实施.方法 专业病案人员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8月2日至8月8日所有出院病案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北京市卫生局京卫医字[2007]17号《关于规范住院病案首页填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找出临床疾病诊断书写中的缺陷.结果 共调研916份出院病案,存在书写缺陷主要为主要诊断错误,诊断名称不规范,漏诊及手术及操作错误.其错误的原因:其一是DRGs对于诊断书写有自己的规定和特点,医生还没有深入了解,造成主要诊断选择等问题存在;其二是医师填写不认真,没有统一的书写规范.结论 应该采取规范临床诊断和加强DRGs的宣讲等措施,可以使DRGs更客观对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住院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ICD编码错误情况,提高并发症诊断、再次手术编码准确性、探索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某三甲医院2019年全年在同一次住院期间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两次或多次手术的患者病案,最后共计获得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案126份。对非计划再次手术住院病案首页诊断填报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在126份非计划再次手术病案中,发现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缺陷的病案共74份,错误率58.73%。在74份中错误编码最多为术后并发症诊断编码,共27份,错误率为36.48%,其中术后感染和术后胸腔积液/气胸编码错误率最高,分别占错误病案的40.73%和29.63%。其次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编码错误,共19例,其中手术后出血止血术编码错误率最高,占错误病案的36.85%。结论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存在缺陷,需加强对临床医师住院病案首页填写的培训和编码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病案首页中“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填写与编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提高其准确性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近3年病案首页中“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填写信息与编码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临床医生未填写“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的为259份,占缺陷病案的2.3%,不规范填写2053份,占缺陷病案18.3%,编码员遗漏编码321份,占缺陷病案2.9%,分类编码不准确1632份,占缺陷病案14.5%.结论 加强对临床医生和编码人员ICD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责任心,并加大质控力度,方可提高疾病和死亡外因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田焘  刘玉琦  牛义军  徐志伟 《中国病案》2013,(1):47+2-47,M0002
目的分析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不同部位的疾病诊断编码。方法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某三甲医院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主要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01份病案,从主导词的选择到疾病诊断编码进行分析。结果医生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编码于K92.2的101份病案中,行胃镜检查的共92份,占全部病例的91.09%。重新阅读已行胃镜检查的92份病案,其中胃溃疡出血及胃粘膜病变出血共23例,占25%;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占2.17%;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食管贲门粘膜裂伤共67例,占72.83%。结论编码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掌握编码知识,还应仔细阅读病案,学习相关医学知识,做到编码准确,更好的服务于医疗、教学及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