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粒序列,G-四链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因此研发能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对抗肿瘤药物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四链体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对与G-四链体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端粒在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端粒末端有一段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该序列在单 价金属离子如Na+或K+作用下可以折叠形成G-四链体结构,这一结构不能被端粒酶延长,从而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因此成为 了潜在的抗癌药物作用靶点。目前,寻找能够稳定DNAG-四联体结构形成的小分子配体成为了许多抗癌药物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这些小分子配体与G-四链体的作用强度对高效抗癌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单分子力谱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小分子配体与 G-四链体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及其与小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并对单分子力谱技术在G-四链体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能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G四链体是端粒末端单链在一定生理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结构,能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意义。熟悉和了解G四链体的晶体结构,以及与配体的作用模式,有助于合理设计抗肿瘤药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G四链体结构及其与配体的作用模式,以及小分子配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氯化两面针碱与端粒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圆二色(CD)光谱和荧光滴定法测试氯化两面针碱与人端粒DNA序列d[G3(T2AG3)3]的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 CD光谱表明氯化两面针碱在体外能够诱导人端粒DNA序列d[G3(T2AG3)3]形成反平行G-四链体,并能提高G-四链体的热稳定性;荧光滴定实验表...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表明,G-四链体在原癌基因启动子、端粒DNA和信使RNA非编码区均过度表达,寻找能够稳定或诱导这些G-四链体的配体分子,继而抑制基因的转录及相关蛋白的翻译过程,将会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癌策略。本文对G-四链体结构数据库及以此为靶点的抗癌机制和小分子配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是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在90%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能合成重复序列添至端粒末端,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可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靶点。近年来,端粒酶抑制剂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对抗癌症。因此,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探讨端粒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慭然 《医学综述》2013,19(15):2749-2751
端粒作为一种生物钟,决定着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寿命。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DNA就会缩短一次,直至缩短到一定程度而终止分裂走向衰亡。同时,端粒酶则可以延伸端粒DNA来维持细胞的分裂能力。G-四联体是端粒DNA存在的一种特殊结构,可以有效阻止端粒酶与端粒相结合延伸端粒的过程。因此,只要促进G-四联体的形成或维持G-四联体的结构稳定就可以起到端粒酶抑制剂的作用,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高分子基多胺抗癌药物(三乙烯四胺基淀粉,CTS),研究其对人端粒DNA d[G(T 3 2AG3)3]的作用机制和细胞毒性,提供高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另一种开发思路。 方法: 以三乙烯四胺为出发点,通过环氧氯丙烷为桥梁连接到廉价淀粉上获得化合物CTS,通过各种光谱手段对CTS进行表征,运用圆二色CD光谱研究其与人端粒DNA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CCK-8 方法研究CTS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OCM-1)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 CTS可以诱导人端粒DNA形成反平行G-四链体,对于OCM-1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抑制其生长,而CTS对正常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毒性极低,表明CTS可以作为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癌细胞潜在的靶向药物。 结论: CTS可以促进G-四链体的生成,并对OCM-1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9.
端粒、端粒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 ,主要由RNA及蛋白质组成。端粒酶抑制剂被人为是一类高选择性抗肿瘤药物 ,有关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为抗肿瘤药物开辟了一个新方向[1] 。1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 (telomere)是指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即染色体末端DNA多个重复序列。端粒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早在 30年代 ,两名遗传专家Muller和Mcclintock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生物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端粒给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外泌体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精准医学相关的诊断技术研发和临床转化中被寄予厚望,例如在疾病无创性诊断、肿瘤液态活组织检查、精准药物研发和临床疗效监测等方面均有大量的外泌体相关研究报道。外泌体具有稳定(stable)、示踪(trackable)、活性(active)和实时(real-time)4个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转化医学下一代“STAR”的关键因素。2014年以来,外泌体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已经有不少外泌体相关的新型诊疗专利技术或产品出现。本文简要概述外泌体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性及诊疗技术的研发现状,并初步分析外泌体相关技术的转化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是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促进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我国新建或正在筹建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其组织管理尚处于创新阶段,本文立足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并结合我国医学院校科研现状和教学特点,以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和内涵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等医学院校展开转化医学研究的新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创和谐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与医学转化是近阶段比较热门的学科。由于干细胞的多种分化潜能和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已经成为修复生命有机体功能细胞的种子细胞,而且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愈发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干细胞在临床转换应用的实验研究结果给许多种疾病带来了希望,它克服了临床常规治疗的局限性。目前,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世界各国均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对干细胞研究也高度重视,加大了科研的投入,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相关政策。如果在干细胞治疗的领域采用转化医学的模式,将科研与临床密切的联系结合,重视在大型实验动物如猪,狗,猴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的干细胞治疗应用研究,将会促进干细胞临床转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培养既会看病又能研究,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拔尖医学人才,是转化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该研究探讨了转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把握的改革原则和理论遵循,概述了3B2C八年制转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包括3B2C转化医学整合型课程体系、基于网络开放课程的成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优秀拔尖学员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讨论了转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转化医学的理念被提出,这对于将生物机制研究领域的进展转化为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这一理念对于护理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转化医学理论与护理工作的结合在护理人员培养模式、创新、扩宽护理研究领域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推力。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分析了转化医学与传统医学科研独特的优势,介绍了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的实践,指出当前国内推进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的认识不一,对转化医学实践模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机制不全,医学研究实践导向力不足;医研不均,临床和基础发展不平衡;平台不高,医学研究优势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人才单一,缺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要有效整合国内优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源、加速复合型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应用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学习国际先进转化医学实践模式等科学有效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转化医学和研究型医院的内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身医院建设发展实践,探讨在建设研究型医院过程中同时推进转化医学研究的实践体会。提出以铸牢研究型医院管理理念为先导,树立转化医学观念,以构建研究型医院学科体系为支撑,促进转化医学发展,以培育研究型医院人才队伍为重点,推进转化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作为医学研究的新模式,被寄期望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起步点和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新建或在积极筹建转化医学研究的机构,其构建和运营情况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军队医院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角度,从临床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组织管理角度,与读者共同探讨军队医院开展该项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医学研究的标志性的转变分析入手,引申出转化医学的产生背景和与中医药学的内在联系,提示需要调整的方向与中医药社区慢病防治策略.明确社区对中医药医疗技术的需求是首要的任务,组建多学科团队是组织保障,规范临床研究落实到社区是前提保证,临床研究目标是惠及患者,多元化的防治模式是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加速建设国家转化医学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探索新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转化医学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若干途径,为相关院校和教学医院在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培养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和企业型研究机构的优势,通过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申报、医院转化医学联合研究课题的设立和实施等举措构建医疗机构与企业型研究机构转化医学战略合作的模式,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合作模式将从人才、学科、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推动转化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