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辨析中医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中医学"生生之学"内涵,强调中医学不仅是某一个专业的医学理论,而是一个整体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集中反映了先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生死等问题的价值观念、独特的认知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医德伦理等,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中医学是医学也是文化,《内经》则是文化与医学相结合的结晶。本文从文化角度剖析其所蕴含的深刻理念,必将有助于弘扬中医学。  相似文献   

4.
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中医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相互滋养,人文精神亦是中医学的特质之一。作为中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临床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实践,也应重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文章从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在临床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崔应珉  刘明  李娟娟  朱剑飞 《河南中医》2009,29(10):94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也是祖国医学的核心理念,其本质精神是"中和"。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谐观"在脏腑经络学说中有直接表现。中医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即"和谐"。本着上述认识,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优势可以归纳为预防优势、诊断优势、天然药物和综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集中反映了先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生死等问题的价值观念、独特的认知思维方式、人文精神和医德伦理等,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中医学是医学,也是文化,《内经》则是文化与医学相结合的结晶。从文化角度剖析其所蕴含的深刻理念,必将有助于弘扬中医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医高等教育只注重医学理论的传授,忽视哲理基础和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熏陶,导致医学生认知思维模式转换困难、人文精神缺失,最终影响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试图通过挖掘"以文化人"的强大功能,构建以文化人模式。旨在夯实中医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根柢,为他们成为"道"、"术"并重的中医药传承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宁  刘月树 《中医教育》2011,30(2):14-16
中医学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以及中医学课程的联系紧密,是中医学教育开展PBL的优势;而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思想阐述方式、医学文化及东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也使中医学教育开展PBL面临困难.强化PBL的中医特色、PBL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及创新评价方式,是中医学教育开展PBL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侯辰阳 《光明中医》2013,(11):2375-2376
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成语"肝胆相照"的科学内涵.通过中医学藏象、经络学说,翻阅古籍、结合临床,从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经络循行四个方面,剖析藏象肝胆之间的关系.中医学藏象经络系统中的肝和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中医学,很好的诠释了成语"肝胆相照"蕴含的深刻科学原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人相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极大影响。《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涉猎广泛的中医学全书,他将"天人相应"思想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提示养生与预防,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并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特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医学学科,而奠基于先秦两汉、成熟于金元时期的中医哲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相渗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奠定了基础。在研究刘完素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中医哲学体系,即中医哲学主要由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构成。提出中医哲学大体可以分为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术"两个层面,"医乃仁术"是中医哲学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认为中医学的根本即中医哲学受到严重影响致使目前医学人文精神出现衰弱,导致医患关系呈现日趋紧张的态势。重视中医哲学和现实人文意义的研究,对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中医思维、造就哲医大家、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月丽  吕璐 《中医教育》2006,25(1):80-81
1夹缝中的专业思想教育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医学,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但目前中医学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这种关系.中医是一个文科学偏重的学科,但高等教育却多从理科招生,这让习惯于逻辑思维的中学生突然面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抽象性思维极强的专业术语而感到茫然,导致专业思想形成伊始就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3.
有鉴于当前医学生虽然技术水平相对有了提高,但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的同情心、对生命的关爱却相对淡薄了,故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学生实行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十分迫切的。且对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来说,《黄帝内经》蕴含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内容,因而尝试在《内经选读》教学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实施的原则为理论联系实际,即与本课程具体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不占用大量的时间。如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儒家的"仁爱"舍生取义的精神等;对《内经》中医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予以例举;并结合当前实际医疗情况,阐扬了高尚的人文品格。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多年来,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实验研究引入中医学,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中医学模式.但目前临床疗效的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借鉴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中医临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敦煌医学文献中的五脏、脉诊两方面内容探讨"三才"思想与敦煌医学诸多方面的联系,学习"三才"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古医籍对中医学在理论及临床实践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晓鹏 《河南中医》2012,32(9):1163-116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医学的"中和观"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中医养生学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体内部和谐,即阴阳平衡。在养生方面,无论是时令、心理、膳食、运动、房事等等,都体现着"中和观",这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应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黄宇琨  黄宇琛  邱氟 《河南中医》2011,31(11):1236-1238
中医学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生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环境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医学,研究人类健康、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医学整体论。中医学医学模式是时空-人-药-食的四维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把人的健康、疾病、防治、养生和保健有机地联系起来,反映了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刘玉洁  周亚东 《中医药导报》2020,26(1):100-101,113
从人文环境、医学特色、近代发展状况、现代发展思路等多角度探讨新安医学和吴中医学的异同。由于经济状况、社会需求、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新安地区和吴中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医学。新安医学以固本培元为代表思想,吴中医学创立了温病学说。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从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品牌效应等方面为新安医学与吴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以促进中医文化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医疗环境的变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知识技能学习并重已成为当下医学教育的共识。通过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况以及中医文化及·临床实践中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提出把必修课程《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课堂变成加强医学生人文修养的阵地,通过传递中医文化来渗透医学人文,是强化和加深西医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病人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服务,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在医院所见的灰色的建筑、单调的色彩、神秘的气氛、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导致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埋头于实验室,而不是在病床前与病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医学人文精神被现代科学技术的洪流冲涮下失去往日光彩的今天,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医学人文精神,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正式接触病人的开始,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及专业思想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