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药师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眼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干预前群体,2018年1至3月为药师干预期,通过多种方法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再选取2018年4至6月围手术期患者分别作为干预后的研究群体。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和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前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26,抗菌药物药占比为12.43%,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27%,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为34.84%,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46.77%;经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分别降至2.84和7.16%;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25.66%,且干预前和干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分别提高至100.00%和98.28%,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减少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但还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王彬翀  梁鹏  石建 《黑龙江医学》2013,37(7):636-637
目的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促进住院患者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进行多手段干预,建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主要评价指标,据此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从干预前的65.75%降到干预后的44.19%,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合格率从干预前的54.13%提高到干预后的92.11%,治疗用抗菌药物平均品种数从干预前的2.28种降到干预后的1.36种,治疗用抗菌药物的人均疗程(不包含手术预防感染者)从干预前的8.53 d降到干预后的6.48 d,治疗用抗菌药物病例微生物送检率从干预前的60.63%上升到干预后的78.16%,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分别从干预前的52.26%、3.77 d降到干预后42.76%、2.92 d,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合格率从干预前的42.45%提高到干预后的90.77%,冠脉造影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从干预前的46.6%下降到干预后的0。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我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利用HIS系统统计我院2013~2015年门、急诊处方和住院病区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请况、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病原微生物送检率等方面评价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处方从51.76%降至30.83%;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7.45%下降至24.52%;住院患者从57.31%降至47.88%,使用强度(DDDs)每100人天的48.28降至38.25;特殊抗菌药物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6.3%升至95.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微生物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对基层医院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比干预前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观察各用药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处方药品平均费用,分别由干预前的82.89%,29.55%,89.60元,下降到干预后的22.89%,19.90%,57.04元;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率由干预前的33.53%下降至干预后的5.83%。结论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趋于合理,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本院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本院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大大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由65.83%下降至52.16%,门诊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29.14%下降至16.48%,无指征用药由8.26%下降至2.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地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能够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增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意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综合管控措施干预结直肠癌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已归档的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干预前(2020年1-6月,采用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常规管理方式)和干预后(2021年1-6月,采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策略指导,运用综合管控措施)各300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病历,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结直肠癌围术期药品选择合理率、用药时机合理率和总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81.67%、81.00%和8.33%上升至94.00%、89.00%和25.33%;总用药时间由干预前(7.32±2.99)d缩短至(4.00±2.03)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住院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通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策略指导,运用综合管控措施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实施监控,加强环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结直肠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学干预在医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药学干预前、干预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97例、52例,对其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药品种类、使用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96%;干预组为12.37%(P<0.05).干预前特殊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前三位科室是呼吸科、ICU、脑外科,干预后是ICU、呼吸科、脑外科;使用最多的种类是碳青霉烯类、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第四代头孢类;干预后各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结论 药学干预可明显提高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其更加规范,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通过临床药师从临床药学角度,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抽取临床各科病历统计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医嘱病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使用率有了有明显的下降,平均使用率下降了14.5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下降了25.58%。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是明显的,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药师干预后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未实施药师干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5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1.5%,P0.05;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合理使用率为6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6.1%,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三联及以上用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口服制剂用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引入药师干预机制,能够显著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并促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对于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兰  龙宁  龙锐 《重庆医学》2012,41(12):1176-1177,1180
目的介绍本院的干预措施对内分泌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本科的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回顾性调查分析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干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行政干预和药师干预3个方面进行。结果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由9.03d下降到5.65d,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4.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55.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80.4%下降到48.0%,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由17.8%上升到50.6%;但在药物选择和术后使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本院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促进我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4个阶段规范新生儿科抗菌药的使用,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12.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24%,抗菌药费用占总药费比例下降26.9%,特殊抗菌药的使用率下降49.4%,使用特殊级抗菌药送检率增加53.2%,且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促进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符合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值得在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边检查和病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日所有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0%,例次感染现患率为4.80%;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ICU,高达45.5%;在各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为67.1%;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6%,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ICU,达到100%。结论应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3月份全院19个科室的1 22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结果 806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07%;单一用药占65.01%、二联占33.40%、三联占1.61%;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临床医生还没有正确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没有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用药。结论本次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前瞻性调查对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792例,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持续时间等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013年到2015年,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分别为48.2%,78.9%,90.1%,医院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愈趋规范,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征把握不严、术后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系统抗生素应用情况,以促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某院外科系统2003年10月份1309份出院病例中有关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96.6%[1],联合用药率70.3%,其中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占56%,三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占42%,在抗生素的使用中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较多。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地防治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感染性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基于HIS的临床药学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刘华璋 《海南医学》2010,21(11):116-118
目的基于医院局域网络,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临床药学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药学的功能拓展,为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方法根据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方案》、《处方管理办法》及临床药学工作模式,使用c#Not程序为开发工具,研究开发临床药学信息服务系统。结果系统实现了对医院基本药品的查询、门诊处方监测、临床药物利用监测、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监测,以及在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最新药学动态的发布和局域网内用药咨询功能。结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处方评价、药物利用监测等临床药学工作,可及时了解药品基本信息,对处方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以及细菌耐药实施预警,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干预,为管理职能部门对医院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2006~2008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根据我院信息管理系统,对这3年住院药房药品消耗数据进行统计,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这几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元)、药物利用指数(DUI)及金额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2.10%,38.40%,36.69%。使用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其他类、喹诺酮类及硝咪唑类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cA认证、HRtglHIS系统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法:以cA认证技术为载体,通过HR和HIs系统的无缝对接,将分线药物的使用权限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医师。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23.8%下降到18.1%,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61.4%下降到54.2%,合理使用率由原来的85.1%上升到95.3%。结论:该研究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滥用,保障了医疗质量水平,落实了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规定。  相似文献   

19.
李慧  陈巍  李莉 《医学综述》2012,18(16):2691-2692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门诊的1000张有效处方,对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处方中有811张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为81.1%,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共有15种。排名前8位的使用例数的排序与用药频度排序一致,仅头孢他啶的药物利用指数>1。用药过程中,一联用药479张占78.06%,二联用药332张占12.94%,无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抗生素单联使用最长7 d,最短l d,平均(5.15±2.47)d。联合交替使用最长达10 d,最短l d,平均(7.88±3.69)d。结论抗生素使用基本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但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此次结果为进一步展开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儿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儿科门诊处方10 156张,对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4 552张,使用6类17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分别为头孢菌素类(63.18%)、青霉素类(19.75%)、大环内酯类(7.89%)、氨基糖苷类(0.22%)、β-内酰胺酶抑制剂(4.53%)和其他抗菌抗生素(4.44%)。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给药、疗效减弱等方面。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