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3例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救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 从9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43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29d,存活35例(81.39%),死亡8例(18.60%).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与2017年1月期间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患者治愈共有14例,占据70.00%;好转患者共有5例,占据25.00%;病残患者共有1例,占据5.00%。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而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则需要加强对患者预防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茜  阚新梅  梁晓丽  李娟  阙静 《安徽医学》2010,31(11):1364-136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 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并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郭淑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9-39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急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46例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8%。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给予有效的救治,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管丽蓉  吴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085-10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住院3周~4周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方法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疾病特点,找出护理过程中的循证问题方法.制订出适合的护理计划.结果 60例患者治愈35例、明显好转27例、1例转上级医院,抢救有效率100%.出院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100%.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特点及要素.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3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临床疗效,达到优质最佳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急性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6例,后壁合并右心室梗塞10例,前壁合并右心室梗塞5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及右心室梗塞5例患者依据临床特点进行分类护理,结果除2例死亡,其余34例均好转出院,护理疗效达94.44%.结论 通过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临床的优质护理,可以提高生存率,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护理特点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 1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紧急救治及护理,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参与抢救,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小珍 《海南医学》2009,20(7):157-158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经过。结果本组中28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大量胸腔积液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中,除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针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志海 《当代医学》2014,(34):33-3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3.1 VS 26.7±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 25%,85%VS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程序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31±3.9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t=3.242,p0.05);患者死亡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x2=2.486,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加快其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中护理的作用。方法:资料为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AMI合并左心衰的患者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6例)2组,分别实施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68.8%),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vs31.2%),且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4.1%vs7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观察并记录30 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和治疗效果并加以评论;结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显著;结论 溶栓治疗前、中、后的细致护理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进行康复活动的意义、护理原则。方法将16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随机分为两组,观测心率、心律、血压、并发症及精神状态、活动能力和运动耐量等,观察组(104例)制订和执行康复活动计划,对照组(59例)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护理两组相同,所得数据经t检验。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8例,运动试验阳性6例,住院天数平均23.6d,对照组分别为11例、13例、36.4天。两组差异显(0.05>P>0.01)。结论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医护人员监护下的早期康复活动,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体力和活动能力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根据病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与结论:设立中心监护病房,实施床旁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温莹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696-697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168例行血栓通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以及相应的整体护理后,基本治愈91例(54.16%),显著进步38例(22.61%),进步22例(13.09%),无变化17例(10.11%)。总有效率为89.88%。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28例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对疗效及病情预后的影响。结果:28例溶栓治疗者,再通21例,再通率75%,无死亡。结论: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成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MI患者提高遵医率的方法。方法 将住院的 9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 8例 ,对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 ,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再入院人次及冠心病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减少AMI后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的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莉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127-12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治疗中,加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江玉棉  王洪嫦  周错 《吉林医学》2009,30(14):1398-1399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救治19例,死亡1例。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配合悉心的护理,有助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