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人才的培养在于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是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师承为主的古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不适合于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因缺乏师承环节,学生缺少在临床实践中的感悟和将中医理论熟练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造成临床型中医人才的缺乏。因此,将院校教育与师承体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是今后培养中医临床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师承教育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对中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加之近年来师承教育时空局限、师资水平不一等弊端逐渐显露,因此提出私淑与师承协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疫情封校期间对该模式进行了初步实施与探索。通过对私淑与师承协同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效果评价、合理性及可行性、特点及意义等进行初步探讨,为建立健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证实践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及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形成之重要性等方面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认为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中医学子的临证思维能力,从而塑造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通过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有利于中医经典传承,有利于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5.
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师承教育在当今中医人才培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和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现状、特色经验、发展思路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人才的素质水平,除受其内在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程度,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中医临床人才不同成长阶段培养目标及培养重点的区别,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师承教育、本专科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各种培养模式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缺点,尤其应重点关注各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便有针对性改进。  相似文献   

8.
经过精心的筹备,2005年9月湖北中医学院2004级中医教改实验班正式成立。教改实验班的创办旨在将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与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继承型人才,为造就新一代湖北名中医打好基础。经过1年多的运转,从阶段考核来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人才具有全科的特点,中医师承模式是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师承放到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提出中医师承的核心要素是"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作为领悟中医思维、用活用好中医理论、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着力点。围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和中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因此改革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应将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中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医师承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师承制培养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托省部委共建高校平台,开展和探索思考新时代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寻找中医药师承发展规律,切合中医药临床需要。在阐述师承起源和师承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师承培养模式应该以培养高、精、尖人才为目标,始终贯穿中医思维理念,引入SECI师承智库、融入"互联网+"师承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精英。在高等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探索师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精英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导之以理,抚之以术,这种培养方式的目的是打开中医瑰宝的大门,培养优秀的中医人。  相似文献   

13.
成都中医药大学对中医学“5+3”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为抓手,将一体化学习分为中西医基础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学习、临床专业教学与师承融入、临床实践与师承并存等4个阶段,设立相应考核机制,为培养中医卓越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医人才的培养。目前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大类,其中尤其以院校教育为主。作为院校教育的参与者,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我们仔细分析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各自的优劣,从师承制中获得启发,将师承制的优势结合进院校教育,形成实践能力"贯通式"培养的中医学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冉雪峰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一代中医宗师。从冉老培养中医人才情况,结合当前中医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以德为先、注重中医学生品德培养,强化专业教育、使学生笃信中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师承与科班相结合,熟读经典、做到融会贯通,在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素养等方面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两种不同中医教育模式的分析比较,认为两种教育模式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主张在目前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主渠道的院校教育体系中,应强化中医药经典著作的学习;重视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加强临床实践及其诊疗技能训练;注重因材施教,并将师承制引入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师承教育的发展是培养中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方法,在中医传承发展与教育教学及临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改革中医教育体制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方位、立体化构筑中医卓越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重创新"的新型卓越中医药人才,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即"师带徒"模式,近年来一直为各个中医院校探索的热点之一。由于传统的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两者结合才是中医教育模式发展的主流趋势,把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院校教育的底蕴辅以师承教育的特色,结合各家所长,才能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创造一片沃土。文章就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张洪春 《中医杂志》2023,(15):1513-1518
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文化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从师承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是中医事业守正创新的必然路径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中医师承教育的时代意义;从“以人为本”的医德医理医术传承、“一脉相承”的特殊师徒契约制、“道器合一”的经典与临床并重教育方式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中医师承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制约中医师承教育的焦点问题为导向,总结梳理当前中医师承教育面临的社会认知不足、院校教育活力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制约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在战略机遇期推动中医文化守正创新,提出重塑中医师承教育文化氛围、将师承教育贯穿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多层次中医人才师承教育模式、完善中医师承保障体系等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前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存在的中医学科过度分化、中医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结合中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师承教育的实践,提出应在原有教学板块中加入师承教育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措施有正确认识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使命感,完善学科设置与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底蕴,建立院校+师承模式、全面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医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可满足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