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染后人巨细胞病毒负荷量与细胞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滴定度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传代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建立人巨细胞病毒梯度感染细胞模型,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感染细胞内及其维持液病毒DNA量,光镜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电镜检查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细胞内与其维持液病毒DNA量成正相关(r=0.83,P<0.01)。当细胞内病毒DNA量>105GE/106HEL时,病毒开始自细胞内释放;当维持液病毒DNA量>103GE/ml时,细胞出现病变。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受染细胞排放病毒致细胞外,且细胞内外病毒负荷量成正相关。细胞病变的发生情况与细胞内及其周围环境的病毒负荷量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谢健屏 《广东医学》2005,26(8):1042-1043
人中间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又译成偏肺病毒肺炎,是过去20年来感染儿童中分离到,其临床症状类似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001年荷兰学者Van Den Hoogen报道自28名小儿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副黏病毒。副黏病毒科中的肺炎病毒亚类分为两属:肺炎病毒属(pneumovirus)和人中间肺炎病毒属(metapneumovirus)。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属于前一属的亚型代表病毒。中间肺炎病毒末发现可致哺乳动物感染或发病的病毒。二属的主要区别是其基因的结构不同,中间肺炎病毒属缺少NS1和NS2。病毒在猴肾细胞(tMK)中缓慢复制。血清学结果显示病毒主要侵犯5岁儿童。人中间肺炎病毒至少在人类存在50年。  相似文献   

3.
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8-279
自1956年从组织培养中成功分离巨细胞病毒(CMV)以来,世界各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人巨细胞病毒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大多为不显性和潜伏感染。在我国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极高,潜伏在孕妇体内的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4.
用酶消化法自人脐带静脉分离内皮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观察EHI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增殖和复制。结果表明,从第一代培养第7日起,在感染内皮细胞胞浆内可检出EHF病毒抗原;阳性细胞数及胞浆内病毒抗原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多,而感染细胞未见明显病变。提示EHF病毒可侵入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复制,参与EH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并检测其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情况及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EB病毒编码的LMP2A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v-GFP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与包装质粒pdelta-8.91?pVSVG共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包装重组慢病毒LV-LMP2A,并感染人鼻咽癌细胞CNE1,经单克隆筛选后,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MP2A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CCK8法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克隆能高表达EBV-LMP2A,CCK8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提高人鼻咽癌细胞CNE1侵袭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慢病毒载体pLMP2A,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使LMP2A基因得以高表达,并发现LMP2A能够促进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迁移?侵袭,为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征及快速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在墨西哥暴发并导致全球广泛传播的流感病毒被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属于A型流感病毒的H1N1亚型,它是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片段重组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混合型病毒株,以前在人或猪流感中均未报  相似文献   

7.
现已公认,Hodgkin病肿瘤组织中的H/RS细胞是肿瘤细胞,但其成因尚不清楚。10多年前,在H/RS细胞内发现存在EB病毒基因组DNA,此后许多研究均支持这一发现,表明EB病毒在Hodgkin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EB病毒阴性Hodgkin病的病因尚无法用EB病毒解释。笔者应用显微切割、PCR、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技术,发现在H/RS细胞内存在蛤巨细胞病毒基因组DNA和抗原,提示人巨细胞病毒在EB病毒阴性的Hodgkin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CR技术在研究人微小病毒B19中的应用STUDYONHUMANPARVOVIRUSB19USINGPOLYMERASECHAINREACTION赵国强综述(河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郑州450052)人微小病毒B19的概况人微小病毒B19(...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研究中的应用附属医院皮肤科李保强(陆洁段昕所审校)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于人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的一种,为DNA病毒。以往认为其仅引起良性增生性疾病如尖锐湿疣等,但最近发现有些HPV和一些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共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L2、E6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人用疫苗株。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筛选共表达HPV16L1、L2、E67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该病毒在CEF细胞上连续传至第15代,经斑点杂交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中有L1、L2、E6、E7基因插人;经Western blot检测,重组病毒能稳定表达HPV16L1、L2、E67蛋白。结论: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E67CKL IL2可作为预防和治疗HPV16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1.
傅涓涓 《医学综述》2012,18(2):177-179
树突状细胞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可以清除病毒,另一方面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也会造成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削弱,从而逃避免疫清除。研究树突状细胞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基于树突状细胞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世界上的水栖禽鸟类,在禽鸟中病毒与其自然宿主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并可周期性地传播到其他宿主(包括哺乳动物),引起短暂感染和偶尔死亡,持续感染的情况较少见。1997年以来,当H5N1病毒首次在香港被传播到人并导致6人死亡时,便发现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存在多种传播方式:或是完整的病毒被直接传播,或是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被哺乳动物种系所获得。2003年中期以来,在亚洲及世界范围内家禽对H5N1病毒的普遍感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这一亚型可能导致人一人间传播和物种间传播。本文简要地介绍了A型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EB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及人巨细胞病毒与北方低发区鼻咽癌病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检测37例石蜡包埋的鼻咽癌组织及20例鼻咽慢性增生组织中3种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EB病毒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3.78%,其中A型75.68%,B型8.10%,无复合感染,两型比较有显著差异;HPV-16型基因检出率为8.10%;但HPV-18型及HCMV基因均未检出。对照组中3种病毒的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当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毒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疱疹病毒(Herpesviruses,H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芸  马彩玲 《医学综述》2008,14(3):361-363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6、人乳头瘤病毒11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湿疣,外阴、阴道上皮内瘤变,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人乳头瘤病毒18则与中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相关,现对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关系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国民 《肝博士》2014,(6):15-17
正由于致病性病毒不断在困扰着人类,如艾滋病病毒、乙型、丙型肝炎病毒、SARS、禽流感、H1N1流感等,近来埃博拉病毒"让全球听到了恶魔来临的脚步声"。人类始终笼罩在病毒威胁的阴影下,似乎病毒在越演越烈了。其实病毒与万物伴生,作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在数量上大得令人难以想象,据估计仅海洋里就生活着10~(30)个病毒颗粒,病毒种类也非常繁多,有71科、11亚科、164属,共计7000多种,由于病毒的微小和隐匿性,可能有更多的、种群更为丰富的未被发现,病毒就  相似文献   

17.
周微雅  王培中 《广西医学》2002,24(2):196-198
人类感染 EB病毒非常普遍 ,全球约有 95 %的人感染了 EB病毒。 EB病毒感染后 ,机体会产生一系列抗体 ,这类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抵御 EB病毒的再感染。即便如此 ,也仅有少数人发生与 EB病毒有关的疾病 ,这除了与遗传、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外 [1~ 3 ] ,显然机体抗病毒的细胞免疫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1 EB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1 .1  EB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 :EB病毒通过感染口腔中丰富的淋巴组织而进入血液循环 ,并以潜伏的形式长潜伏体内 ,形成潜伏感染。受 EB病毒感染的 B淋巴细胞可发生转化并不同程度的伴随着九个与细胞内病毒感染有…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促进HPV16永生化的宫颈皮细胞癌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协同感染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应用我国室建立的HPV16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系,转染HCMV即早基因。结果:HCMV整合在细胞染色体中,协同HPV16促进宫颈上细胞的恶性化,在裸鼠中形成肿瘤。  相似文献   

19.
表达HPV16 L1、L2E7蛋白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防治宫颈癌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L2E7蛋白的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方法:以痘苗病毒为载体,利用同源重组技术筛选共表达HPV16 L1、L2E7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用PCR和Western-blot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该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连续传代15代,经PCR检测证实病毒基因组中有HPV16 L1、L2E7目的基因插入,Western-blot检测证实病毒可以稳定表达L1、L2E7蛋白.结论:构建的病毒NTVJL1L2E7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HPV16 L1、L2E7蛋白,可以作为治疗和预防HPV16相关疾病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 1956年由 Smith 等首先以组织培养方法,从死婴的唾液腺中分离出一种病毒,因只能在人纤维母细胞中缓慢增殖,引起细胞增大,出现典型的核内包涵体,故称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或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根据病毒的形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