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S型头围固定法在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S型头围固定法)和对照组(采用常用的三条胶布固定法),观察其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返修率及重新穿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S型头围固定法不仅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还可增加患儿活动的随意性,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临床应用范围 静脉输血、输液: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的长期输液,以及多次化疗外周各部位常用浅静脉严重破坏,穿刺困难病人的多次输液,重复穿刺率低于头皮针输液,与静脉切开输液相近,但留置输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静脉切开输液。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癌药或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复方安基酸等。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也有部分肥胖和小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易见,输液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传统输液(顺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较少穿刺的部位,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颞浅静脉因其血管粗,常用于抢救危重患儿时药物的快速输入及正常输液中一些刺激性药物(如红霉素、钙剂、甘露醇等)的输入。但对一些重度脱水患儿、肥胖患儿,颞浅静脉不易看到,用常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低且渗药率高。为提高穿刺质量,降低复针率,及时抢救患儿,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结合临床实践,对小儿头皮颞浅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患儿92例的年龄、输液部位、失败原因进行总结。结果:失败后重新穿刺61例次(27.O%)。穿刺部位的选择、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因素、护士的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与否。结论:护士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一次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情景游戏为中心的输液室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及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将于许昌市中心医院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治疗的93例患儿按照输液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在输液室中予以常规流程行静脉输液,仅予输液前宣教、告知注意事项等;观察组47例则在输液室增加情景游戏。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过程中的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中哭闹、面部表情、主动伸手、肢体活动、安慰程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室增加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采两种滴管固定方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静脉穿刺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对输液的满意度、重新固定和重新输液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比对照组固定方法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践中,许多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或输液后皮下渗漏造成重新穿刺,往往是由于患儿合作性差,用手阻挡穿刺或自行拔掉输液针造成的。为此,笔者自制了一种双手固定带,为确保穿刺成功及顺利输液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在临床广泛应用,门诊尤其多。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浅静脉不适当,造成渗液、漏液现象颇多。为减少渗漏情况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自2004年4月至今,在门诊输液室共观察输液患者386例,并将常用前臂浅静脉分为5种类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上对重危、癌症晚期、需要长期输液或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每次输液结束后常采用15u/ml肝素盐水缓慢推注完后拔针封管,但由于封管方面的种种原因经常发生再通失败(堵管),需重新更换留置针再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工作量。我们对封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浅静脉输液是内科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输液钢针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增加了护士工作量,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给患者输液,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患者痛苦,及时有效地执行医嘱,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科自2000年10月开始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并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操作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小儿血管细,穿刺难度大,致使输注过程中重复穿刺(以下简称重注)率较高,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士工作量。现对2003年1月10日~2003年2月10日的输液重注原因进行调查,通过对小儿性别、年龄、输液部位、输液时间、重注的次数等。找出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重注率。  相似文献   

13.
2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静脉具有易暴露、易固定、易观察的特点。但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穿刺时不易回血,加上患儿不配合,使输液难度加大。笔者近两年来对325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固定方法为:"s"型固定方法;观察组固定方法为:在"s"型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再用一条胶布避开穿刺部位再次固定未被盘曲的头皮针软管.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在输液过程中重新固定及静脉重新穿刺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重新固定及静脉重新穿刺例数比对照组固定方法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比对照组固定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穿刺成功后针头的固定也非常重要,针头稳定性好可减少病人重新穿刺增加疼痛、损伤血管,还会减轻护理工作量,通过临床实践,我科采用一些自创固定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输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住院病人的大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现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常见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彬 《四川医学》2004,25(12):1380-1380
病人因脱水、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给静脉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静脉切开会给病人增加痛苦。我们在临床抢救病人过程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输液,不仅减轻病人痛苦,又能及时、准确、持续的静脉给药,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18例锁骨下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静脉输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可能保证各种液体与药品的及时输入,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但多次反复静脉穿刺易造成病人痛苦,同时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加困难,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及工作量。而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程序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便于以后工作中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将妇产科手术后静脉输入同种药物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输液,干预组则采用静脉输液程序化方法进行输液,采用静脉输液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程序化提高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了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了病人的满意率,减少了医疗耗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