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德月  李海忠  吴应举 《医学信息》2006,19(11):2013-2014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联合于丙诺啡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观察组)药物配方为布比卡因75mg加丁丙诺啡0.15mg稀释至20ml,Ⅱ组(时照组)单纯布比卡凶75mg稀释至20ml。观察记录两组围术期HR、RR、BP、ECG、SPO2的变化,组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效果明显优于Ⅱ组。RR、BP、SPO2各时点,组问及组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比卡因联合丁丙诺啡用于臂从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施行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0m1+1%盐酸利多卡因10m126例.B组0.375%盐酸布比卡因10ml+1%盐酸利多卡因10m126例,肌间沟阻滞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罗哌卡因组与盐酸布比卡因组在阻滞效果、维持时间、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上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均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两种药物药效学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将拟行肩锁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30例.A组颈臂丛注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共30ml,B组颈臂丛注射0.25%布比卡因共30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常规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5min、10min、30min、60min及术后1h的血压(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 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维持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A组显著长于B组(P<0.05).两组BP、HR和SaO2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布比卡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相当,而甲磺酸罗哌卡因毒性低,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患儿上肢臂丛神经经腋路入路进行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因上臂骨折或前壁血管瘤首次择期行上肢手术患儿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2岁。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罗哌卡因0.30%组、0.40%组和0.50%组,每组各40例。均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总体积均为24 mL。观察指标包括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评估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和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罗哌卡因0.30%组明显长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F=4.123、4.568,P<0.05);而其他4个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在3个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时间方面,罗哌卡因0.30%组明显短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F=15.236、8.659,P<0.05)。麻醉效果发现,罗哌卡因0.30%组麻醉优良率低于罗哌卡因0.40%组和罗哌卡因0.50%组(χ^2=4.501、6.275,P<0.05)。但3组患儿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局部阻滞麻醉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0.40%罗哌卡因可作为较低浓度的最佳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5.
程洁  黄德樱 《医学信息》2010,23(2):380-382
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择期尿道下裂惠儿75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A组:注入1%利多卡因,B组:注入0.29%甲磺酸罗哌卡因加1%利多卡因混合液,C组:注入0.35%甲磺酸罗哌卡因。均用0.9%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容量为0.8ml/kg骶管穿刺前均给予氯氨酮2mg/kg静脉注射。结果 三组患儿HR、RR、NIBP、SpO2差异无显著性,三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短于B、C组(P〈0&#183;01),B组短于c组(P〈0&#183;01);总感觉阻滞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时间A、B、C三组依次递增fP均〈O&#183;01)。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起效快,效果好,持续时间长,镇痛效果好,适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黎哲敏 《医学信息》2009,22(4):514-516
目的比较0.8%碳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375%罗哌卡因在颈丛阻滞中的效果.方法 4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使用0.375%哌卡因,试验组使用0.8%碳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麻醉荆量20ml安全性厦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质量、不良反应差率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0.8%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比单纯用0.375%罗哌卡因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轻比重、等容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0岁以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患者30例。对Ⅰ组患者采用0.75%罗哌卡因1ml+4ml注射用水配制成0.15%罗哌卡因,Ⅱ组患者采用0.75%罗哌卡因1ml+2ml注射用水配制成0.25%罗哌卡因,Ⅲ组患者采用0.75%罗哌卡因1ml+1ml注射用水配制成0.5%罗哌卡因,观察三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射剂量为3ml。结果Ⅲ组和Ⅱ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较Ⅰ时间长,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随浓度增加而逐渐延长,手术中出血量Ⅲ组患者明显多于Ⅱ组患者。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剂量为0.25%的罗哌卡因3ml最为适宜,在轻比重、等容量前提下,0.25%罗哌卡因较0.15%罗哌卡因有效,较0.5%罗哌卡因安全。  相似文献   

9.
徐源  李天佐  张炳熙 《医学信息》2005,18(6):637-63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比较术后0.15%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 5μg/ml芬太尼,以SPCA持续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明显运动阻滞;镇痛效果除术后6小时0.2%组明显好于0.15%组(P<0.05)外,镇静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均适合妇科手术的术后镇痛,但罗哌卡因比0.1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好,病人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对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40例。在喙突内下2 cm左右处,由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给予药物,R、RD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200 mg及罗哌卡因200 mg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容量均为40 m L。分别于T0~T4各时间点抽血5 m L,测定骨折患者血清中b FGF的浓度。结果与R组比较,RD组在T1~T3时MAP、HR显著降低(P0.05);在T0~T4各时间点时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RD组及R组在T1~T4时间点,血清b FGF浓度均呈上升趋势(P0.05);与R组比较,RD组T1~T4的b FGF浓度升高(P0.05)。结论 Dex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促进b FGF分泌的力度比单纯臂丛神经阻滞更大,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但对心动过缓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共210例,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3%,B组为0. 40%,C组为0. 50%。对比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通过血清肌钙蛋白(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患者心肌的影响;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长,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A组镇痛维持时间最短,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A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最短,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麻醉效果优率(100. 00%)较B组(88. 57%)和A组(82. 86%)高,C组良率(0)较B组(11. 43%)和A组(27. 14%)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后24 h时3组血清CKMB、c Tn I均显著升高,其中A组最低,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浓度为0. 40%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具备良好麻醉效果,又能减少对心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莫家玲 《医学信息》2009,22(3):351-353
目的 撂讨0.8%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合剂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并与0.8%利多卡因加0.2%布比卡因合剂进行临床麻醉效果对照观察.方法 选择40例男性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0例患儿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组(B组)各20例.结果 两组惠儿麻醉镇痛均完善.但A组惠儿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阿明显短于B组(P<0.01).而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患儿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t=24.334).结论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适宜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局麻药以0.8%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较佳,更安全、更有效,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曙光 《医学信息》2007,20(2):146-14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在剖宫产病人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方法拟行剖宫产头位单胎初产妇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40岁,体重55~90k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75%罗哌卡因混合生理盐水组,B组:75%罗哌卡因混合0.1mg芬太尼组。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局麻药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初量总量并用改良Bromage评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腹肌运动阻滞,观察病人牵拉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出现时间缩短腹肌松弛度好没有明显的牵拉反应。结论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病人起效时间短,腹肌运动阻滞效果好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8月,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选择传统异感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法。所用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40m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率、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术中舒适度。结果 A组仅有2例刺破血管,B组有8例刺破血管、1例局麻药中毒、2例术后感觉异常。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善、并发症发生率少等特点,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及其相应的反应。 一、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ASA Ⅰ-Ⅱ级40例剖宫术病人,年龄20~35岁,体重55~80kg,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OP)组与布比卡因(BUP)组。每组20例。 1.药物配方:0.75%罗哌卡因2ml与0.75%布比卡因2ml分别加5入10%葡萄糖1ml,分别为3ml。病人入手术室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单独使用罗哌卡因40ml,0.375%)、B(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C(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50μg右美托咪定)三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与C组,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两组(P0.05);A组、C组患者首次疼痛及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40ml,0.375%)联合100μg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中麻醉应用效果最好,可有效缩短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郑庆国  郑成林  张云平  秦绪强 《医学信息》2009,22(12):2734-273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TI限P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择期TURP(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者,术后行PCEA(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Ⅳ组配伍分别为:0.27%罗哌卡因+(0.25、0.5、0.75、1ug/ml)舒芬太尼.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当日及三天内膀胱痉挛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在镇痛开始后4,8,16,20,24h VAS评分和膀胱痉挛次数明显低,Ⅱ组,Ⅲ组,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副反应的发生率在余各组均高,但Ⅱ组又明显低于Ⅲ、Ⅳ组(P<0.05).结论 0.5 ug/m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能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对髋关节置换临床上的麻醉用药方案较多,但在选择麻醉药物上的争议还较大。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药物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用体积分数0.75%的罗哌卡因、0.5%的布比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监测并记录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相对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具有更加显著的稳定性;切皮前、切皮后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增加(P0.05);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阻滞平面固定的时间与麻醉过程持续的时间都较长,且最高阻滞平面较大(P0.05);Bromage评级效果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3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中不良反应方面总体表现均较好。结果证实,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作为麻醉药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总体上效果都比较好,不良反应少。同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相比,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感觉阻滞完善、运动阻滞效果弱、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等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产妇240例,年龄在22~36岁,健康,单胎头先露,无禁忌证,有阴道试产条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加2ug/mL芬太尼;B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2ug/mL芬太尼。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镇痛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新生儿 Apgar评分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用骶管阻滞行腹部、会阴部手术的麻醉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全麻喉罩通气下,左侧卧位,用7号针头行骶管穿刺,局麻药0.5%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混合液,给试验量,观察无全脊髓麻醉后将余药注1ml/kg,改平卧住,10分钟后可达麻醉效果,开始手术,连续监测ECG、HK、RR、SPO2、BP,并记录其麻醉前、麻醉后10min,术中、术毕的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HR、RR、SPO2、BP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新生儿在骶管阻滞复合全麻下,镇痛完善,肌肉松驰,对呼吸、循环干扰小,全麻药物用量减少,同时应用喉罩通气可避免全麻插管引起的气道损伤和水肿,满足手术要求,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