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性椎管减压加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们自1996年5月-2000年12月用AF系统加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83例,其中54例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1例,车祸伤8例,压伤4例,其他伤1例。骨折部位:T_(11)12例,T_(12)18例,L_1 21例,L_2 7例,L_3 4例,L_4 1例,1例为L_1、L_3骨折。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爆裂性骨折38例,骨折脱位9例,压缩型6例,安全带型1例。椎管狭窄程度按Wolter分型:指数1为18例,指数2为25例,指数3为11例。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为6例,B级为12例,C级为15例,D级为11例,E级为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3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78例,经采用背伸复位Dick器械内固定法治疗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6~45岁,平均33岁。其中T_(11),骨折3例,T_(12)骨折15例,L_1骨折17例,L_2骨折1例,均为闭合骨折。损伤原因: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27例。合并神经损伤25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无神经症状1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d。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后路Luque及椎弓根钉(Steffee、SF、TSRH)和侧前方(Z-plate)等5种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3例,经过5个月~6年(平均3.4年)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3例,男150例,女53例;年龄20~53岁,平均31.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0例,车祸伤82例,砸伤51例。骨折部位:T_(10)7例,T_(11)12例,T_(12)63例,L_1 83例,L_2 23例,L_3 10例,L_4 5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屈曲压缩型64例,爆裂型88例,屈曲牵引型16例,屈曲旋转型27例,剪力型8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2例,B级41例,C级61例,D级43例,E级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Steffe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不全瘫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体会到手术操作相对简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塌方压砸伤3例,屈身蹲位修车压伤2例,交通事故1例,其它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1例,骨折脱位型4例.骨折部位:T_91例,T_(11)3例,T_(12)5例,L_16例,L_26例L_32例.不全性瘫痪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3~9天.平均3.4天.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4年至1997年应用改良哈氏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21例,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6~44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2例,重物砸伤5例;入院时间:伤后半小时至4天,平均为3.5天,入院后6小时~5天手术,平均3天;受伤节段:T_(12)3例,L_1 15例,L_2 2例,L_3 1例。骨折按Armstrong类型分类:爆裂型骨折6例,压缩性骨折13例,剪力骨折2例;受伤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评定:A级4例,B级12例,C级4例,D级1例。21例均经椎板切除减压、改良哈氏棒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2002年采用病灶清除椎间一期植骨与Z—Plate钛钢板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9~57岁。病变部位:T_(10)~T_(11)1例、T_(11)~T_(12) 3例、T_(12)~L_1 3例、L_1~L_23例、L_2 1例、L_3 1例。所有病例均有腰背部疼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血沉30~100mm/h,平均70mm/h。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撑开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病人13例,经8个月以上的随诊,临床效果较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T_(12)压缩或粉碎骨折4例,其中伴脱位1例;T_(12)压缩骨折L_1粉碎骨折伴脱位1例;L_1压缩或爆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预弯棒在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后脊柱出现侧方成角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6月本院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共218例,其中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08例。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椎体螺钉与终板的夹角,208例中男139例,女69例,年龄16~68岁,平均(38.1±14.9)岁。损伤类型:车祸31例,重物砸伤23例,高处坠落伤154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2例,T_(12)18例,L_1137例,L_241例,L_39例,L_4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194例,B型14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3例,B级11例,C级35例,D级39例,E级70例。内固定材料:Antares(美敦力公司)197例和Z-Plate(美敦力公司)11例。208例中有20例术中通过预弯连接棒预防可能形成的侧方成角,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8~53岁,平均(35.3±20.1)岁。损伤类型:车祸6例,重物砸伤1例,高处坠落13例。骨折椎体节段:T_(11)0例,T_(12)1例,L_115例,L_23例,L_31例;骨折椎体AO分型:A型20例;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7例。内固定材料:全部应用Antares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美敦力公司)。[结果]全部病例中有9例术后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没有10°以上的侧方成角。术前侧方成角平均1.31°±4.09°,术后侧方成角平均2.19°±3.78°,术前与术后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应用预弯棒的患者术中均出现椎体螺钉与相应的终板较大的成角,但术后均没有出现超过5°以上的侧方成角。术前侧方成角平均2.11°±4.26°,术后侧方成角平均2.31°±3.58°,术前与术后冠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弯棒可以有效地预防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RF系统脊柱内固定21例分析及失误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开展RF系统脊柱内固定手术,共计21例。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并对内固定失误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34岁。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塌方压伤3例。受伤节段:T_(11)1例、T_(12)2例、T_(11、12)1例、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1例、L_(2、4)1例、L_(3、4)1例。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性截瘫6例,有部分神经症状者4例,无神经症状者3例。手术距伤后时间3h~8d,平均2.5d。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2个月。方法为门诊及拆内固定期间。 1.2 结果 21例中,螺钉折断3例,其中单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单侧上位螺钉折断1例,双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撑开棒滑脱1例,椎体定位错误1例,螺钉位置不当3例,螺钉松动2例,复位不良2例,术后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  相似文献   

10.
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均为常见的骨折,多单独发病,二者同时出现临床上少见.笔者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2907例,其中合并股骨颈骨折13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7 ~49岁,平均3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1例,Ⅳ型12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均为Ⅲ型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9 d,平均3.8 d.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截瘫的急诊手术时机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3年至1991年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病人在伤后48小时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并分析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性35例,女性1例;年龄20~60岁。受伤原因:压砸伤19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5例,其他伤2例。受伤部位:T_7T_8各1例,T_(11)~L_231例,L_3~L_53例。其中双椎骨折8例,骨折伴脱位13例。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mini-open技术(mini-open technique,MOT)后路显微镜下椎管减压微创治疗伴重度椎管狭窄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MOT后路显微镜下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撬拨复位、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伴重度椎管狭窄的2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6~61岁,平均42.1岁。受伤节段:T_(11) 1例,T_(12) 4例,L_1 14例,L_2 9例。AO分型:A3型19例,A4型9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12例,D级13例,E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3.6 d。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椎管狭窄率(rate of spinal compromise,RSC)及神经功能ASIA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5~323 min,平均216.4 min;术中出血量80~800 m L,平均197.7 m L;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5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早期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RSC,以及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RSC及术后1 d VA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C级1例、D级14例、E级13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3.860,P=0.000)。结论 MOT是治疗伴重度椎管狭窄的AO分型A3、A4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效、微创的方法,有利于康复治疗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13.
短节段C-D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长期随访未见文献报道,作者进行的初步随访研究显示该内固定器在治疗中螺钉固定失效和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增加值得重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主要适用于不稳定脊柱骨折,需要内固定以增加脊柱稳定性或保护神经组织。本组15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29岁(15~58岁)。13例单一平面爆裂型骨折;5例骨折脱位;1例多发性腰椎爆裂骨折(骨折水平不相邻)。骨折范围: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3例;L_4和L_5各1例。其中7例合并其它平面脊柱骨折。内固定治疗情况:11例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少见,Canale发现在儿童骨折中,该骨折不足1%。我科自1976年至1997年共收治该类患者3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4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3~17岁,平均14.5岁。其中3~7岁(A组)8例,8~17岁(B组)27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坠落伤19例,车祸伤11例,其它5例。伤后2h~20d入院,其中A组患儿均于伤后10d内入院,B组20例于伤后14d内入院。按Deibet提出并由Colonna推广的分类方法计:Ⅰ型骨折(经骺型骨折)2例,Ⅱ型骨折(经颈型骨折)13例,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脊髓造影与CT检查已渐成为脊柱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然而它们各有优缺点,为使诊断定位更准确,更好地鉴别椎管疾患,选择最佳诊治方案。我们选择近年来经手术证实术前均做过脊髓造影与CT检查的85例胸腰椎疾患,按疾病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8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岁—62岁,平均43岁。外伤13例:男11例,女2例;其中T_(12)骨折脱位7例,L_1骨折5例,L_3骨折脱位1例;椎间盘突出38例:男31例,女7例,其中L_(3~4)突出一例,L_(4~5)突出21例,L_5~S_1不突出14例,L_4~L_5双间隙突出2例;椎管狭窄28例:男26例,女2例,其中L_(4~5)狭窄10例,L_5~S_1狭窄16例,L_4~S_1狭窄2例;椎管肿物6例:男5例,女1例,其中转移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  相似文献   

16.
从1992年5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65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骨折35例,其中根据Ferguson分型Ⅰ度11例,Ⅱ度20例,Ⅲ度4例;爆裂骨折8例;屈曲旋转型骨折19例;其它3例。非手术治疗23例,手术治疗42例;T_(11)~L_1段损伤共47例占72.3%,L_213例,L_(123)1例,L_33例,L_41例;完全  相似文献   

17.
报告44例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侧前方减压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T_(11)3例,T_(12)13例,L_124例,L_24例,完全性瘫痪15例,不完全性瘫痪29例。随访38例,随访时间8~36月,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5例全瘫及1例不全瘫无恢复,余32例均有1~3级的恢复。就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内固定器械的选用、术中预防出血及避免负损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应力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2015年8月,采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并椎间植骨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7~74岁,平均51岁。AS病史1~40年,平均21.7年。胸背部应力骨折病程2~60个月,平均18.5个月。病变节段:T_(8、9)1例,T_(10、11)2例,T_(11)2例,T_(12)、L_11例,L_(1、2)1例,L_(2、3)1例。术前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为D级3例,E级5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胸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0~320 min,平均267 min;术中出血量400~2 000 m L,平均963 m L。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于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并缝合引流管口后切口逐步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下肢麻木症状,术后给予口服甲钴胺1个月后恢复。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3个月,平均28.4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3个月,3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由术前D级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GK、LK、AFL、PI、PT、SVA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外,其余指标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能有效改善后凸畸形,纠正矢状面平衡,缓解胸背部疼痛并促进骨性愈合,是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应用单次硬膜外麻醉行小儿胸、腹部、下肢和会阴部手术285例。其中男153例,女132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8d,手术时间5h35min~12min。术前30min 肌注苯巴比妥钠3mg/kg,阿托品0.02mg/kg,对不合作的患儿用γ-羟丁酸钠80~100mg/kg,或安定0.2~0.3mg/kg 静脉注射。取侧卧位,穿刺点胸部手术为T_8~T_9,上腹部手术T_(10)~T_(11),下腹部手术 T_(11)~T_(12),下肢及会阴部手术为 L_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应力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2015年8月,采用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并椎间植骨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7~74岁,平均51岁。AS病史1~40年,平均21.7年。胸背部应力骨折病程2~60个月,平均18.5个月。病变节段:T_(8、9)1例,T_(10、11)2例,T_(11)2例,T_(12)、L_11例,L_(1、2)1例,L_(2、3)1例。术前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为D级3例,E级5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胸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0~320 min,平均267 min;术中出血量400~2 000 m L,平均963 m L。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于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并缝合引流管口后切口逐步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下肢麻木症状,术后给予口服甲钴胺1个月后恢复。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3个月,平均28.4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3个月,3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由术前D级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GK、LK、AFL、PI、PT、SVA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周(P<0.05)外,其余指标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骨折间隙截骨能有效改善后凸畸形,纠正矢状面平衡,缓解胸背部疼痛并促进骨性愈合,是治疗AS胸腰椎应力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