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蜗神经核和上橄榄核形态变化与BAE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卓妍  何斯纯  林兴会  覃莉 《解剖学研究》2000,22(2):112-115,T00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和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动态观测BAEP变化 ,并结合BAEP起源 ,应用光镜对脑干蜗神经核、上橄榄核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成模后 4周实验性糖尿病 (ED)组BAEP的Ⅰ、Ⅱ、Ⅳ、Ⅴ波PL和Ⅰ Ⅲ、Ⅲ Ⅴ延长(P <0 0 5 ) ,成模 6周 ,ED组BAEP各波PL、IPL均出现明显延长 (P <0 0 1)。成模 8周糖尿病大鼠出现脑干蜗神经核、上橄榄核神经元胞体萎缩、胞核内结构不清等表现 ,成模 10周后糖尿病大鼠上述核团神经元变性明显 ,并伴有神经元减少。结论 BAEP在糖尿病早期出现变化且早于中枢形态学变化 ,是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大鼠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中潜伏期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颅表记录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中潜伏期反应(MLR),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连续70天同时动态观察BAEP和MLR的波峰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的变化,旨在探讨糖尿病MLR和BAEP是否都有异常改变及同病程的关系。结果如下:糖尿病大鼠BAEP各波PL和I波-V波IPL在病程第28~42天出现持续性的明显延长,且均与病程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MLR各波PL和Pa波-Pb波IPL在病程第28~42天也出现持续性的明显延长,Na、Nb和Pb波PL也同病程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糖尿病大鼠BAEP各波波幅在病程第14~28天出现明显增大,MLR的Pa、Nb波波幅在病程第14天也出现明显增大。表明糖尿病大鼠BAEP和MLR有相似的异常改变并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 ,并记录其各波潜伏期 (PL)、波峰间潜伏期 (IPL)的数值。结果 :2 96例中 ,15 1例BAEP异常 ,异常率 5 1%。其表现分为两组 :①内耳型组 6 8例 :可见I波消失或I波和其后各波均消失 ,或I波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以及V波PL、I-V波IPL延长 ;②脑干型组 83例 :表现为I波正常 ,III波或V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 ,III-V、I-III之IPL延长 ,V/I波幅比小于0 5及双侧V波PL侧间差 >0 2 6ms。结论 :内耳型组为前庭周围性眩晕 ,脑干型组则为前庭中枢性眩晕 ,BAEP表现两组不同 ,说明BAEP对鉴别前庭系统性眩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评价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早期脑力能状况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BAEP检测,并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疾病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波峰间期(IPL)均延长.期中以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波峰间期(IPL)延长较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BA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患者工能的评价提供了一项客观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诊断为PCI的患者进行BAEP检查,并选择5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检查,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结果:BAEP总异常率为78%,其中内耳型10例,脑干型39例,混合型13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患者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为后循环缺血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者进行BAEP检查 ,并以 5 0名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12 6例中BAEP异常 90例 ,异常率 71 4 %。其表现分为二组 :①内耳型组 37例 ,可见Ⅰ波消失或Ⅰ波和其后各波均消失 ,或Ⅰ波潜伏期 (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同时Ⅰ波至Ⅴ波峰间期 (IPL)延长 ;②脑干型组 5 3例 ,表现为Ⅰ波正常 ,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 ,Ⅲ—Ⅴ、Ⅰ—ⅢIPL延长 ,Ⅴ /Ⅰ波幅比小于 0 5及双侧Ⅴ波PL侧间差 >0 4ms。结论 :BAEP对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早期监测高胆红素血症听力和脑损伤中的作用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与胆红素诱导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15 d 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30 mg/kg、60 mg/kg、90 mg/kg、120 mg/kg和150 mg/kg)胆红素溶液以制备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重氮法测定脑组织胆红素浓度,定磷法测定脑组织中Na+-K+ATP酶活性,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诱发电位仪检测BAEP。结果: 建模后高剂量组(120 mg/kg和150 mg/kg)部分大鼠出现异常神经行为活动;建模6 h后,除低剂量(30 mg/kg)组外,各实验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胆红素浓度及脑组织NO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BAEP的波峰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显著延长;且BAEP的PL与IPL和脑组织NO含量与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均与脑组织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结论: BAEP的PL和IPL是早期监测高胆红素血症听力和脑损伤的无创性指标,NO的过量产生可能参与了胆红素诱导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患者及直系亲属视觉诱发电位 (V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方法 :对 10例Wilson病患者及其 18名直系亲属进行VEP、SEP及BAEP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5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VEP的P10 0潜伏期 (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3例患者单侧SEP的N13-N2 0的波间潜伏期 (I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BAEP的Ⅲ -Ⅴ的IPL和Ⅰ -Ⅴ的IPL延长。提示Wilson病患者视觉、躯体感觉及听觉神经传导通路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活动障碍。 18名直系亲属中有 4名双侧和 3名单侧VEP的P10 0PL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2名亲属单侧BAEP的Ⅲ -Ⅴ和Ⅰ -Ⅴ的IPL延长。结论 :Wilson病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 ,提示Wilson病患者早期即有感觉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及特点,研究这些患者长期慢性脑部缺氧对脑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与对照组进行BAEP测试,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ILD),Ⅰ-Ⅲ/Ⅲ-Ⅴ之IPL比,同侧Ⅴ/Ⅰ波幅比等数值。结果:病例组I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AEP能敏感反映煤矿工人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的功能障碍,其对早期了解肺性脑病脑干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 72例耳外伤患者中 91只患耳进行BAEP检测 ,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 (PL)、峰间潜伏期 (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 (ILD)等数值。结果 :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IPL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提示其损害主要为蜗前传导障碍。结论 :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入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I、Ⅲ、V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既R1、R2、R2波平均PI。、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I、V波的PL、I—V波的IPL延长和I/V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血流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上常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血流量(CBF)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RAEP和CBF异常率分别为77%和68%,病情愈重异常愈明显.脑梗死患者BAEP异常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比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0.01),且病情愈重延长明显,BAEP延长患者CBF明显低于正常患者(P<0.05~0.01)。结论:BAEP是初步评价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和CBF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测,分别观测和比较各波分化情况,I、Ⅲ、V波潜伏期(PL),I-Ⅲ、Ⅲ-V、I—V波峰间期(IPL),两侧耳间差(ILD),V/I波的波幅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波形分化良好。病例组90例中有67例(74%)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分化异常,PL、IPL延长,其中周围性眩晕有28例(42%),中枢性眩晕有39例(58%)。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I、Ⅲ、V波PL及I-Ⅲ、Ⅲ一V、I—V波的IP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及其对PD的诊断意义。方法:PD组患者67例,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观察两组BAEP的差异。比较PD患者不同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不同评分、Hoehn—Yahr(H—Y)的不同分期的BAEP的异同。结果:PD患者BAEP总异常率为23.9%,以Ⅰ-Ⅲ波间期(IPL)异常为主。PD组患者Ⅲ波、V波潜伏期(PL)、Ⅰ-ⅢIPL、Ⅲ-ⅤIPL、Ⅰ—Ⅴ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D组中,病程≥5年的患者Ⅰ—ⅤIPL较病程〈5年的患者明显延长,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波ⅢPL较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Y分期患者BA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随着病程延长,UPDRS评分增高,BAEP更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代谢变化,观察外源性吸入NO对肺血流动力学的疗效。方法:67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7组:常氧对照组(n=9),慢性间断性低氧(6h/d,7d/周)1周组(n=7),低氧2周组(n=11),低氧3周组(n=11),L-NAME(NO合成酶抑制剂,30mg/kg,灌饲)处理组(n=10),L-Arg(NO合成前质,10mg/kg,灌饲)处理组(n=9),NO吸入(0.0004%,20min)组(n=10)。插管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离右心室(R)、室间膈+左心室(S+L),计算R/(S+L)(g/g)和R/Wt(Wt:体重,g/kg)。结果:①低氧1周组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周时更高,R/(S+L)和R/Wt也显著高于对照组;②血浆NO2-/NO3-含量在低氧2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低氧3周组显著低于低氧2周组和低氧1周组;低氧1周,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ET-1含量与MPAP和R/(S+L)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3和0.46,P值均<0.01;③L-NAME组大鼠血浆NO2-/NO3-含量降低33.2%,R/(S+L)显著增加15.2%,P<0.05;④L-Arg组大鼠血浆NO2-/NO3-含量和PAPM无显著改变,但R/(S+L)降低8.7%,P<0.05;⑤吸入NO,MPAP降低17.8%,P<0.01。结论:内源性NO在慢性低氧早期(1-2周)继发性增加,但进一步低氧时则减少,血浆ET-1含量的增加在低氧性心肺血管重建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吸入低浓度NO对以肺血管增生和右心室肥大为主要基础的肺动脉高压仍具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